打开APP

借鉴云南铬污染 谨防汽车电池成新灾

  近日曝光出来的云南曲靖铬污染事件,引起了人们对环境污染的关注。这起随意倾倒的工业有毒废渣事件中,虽然看到的直接经济损失表面上是死了77头牲畜,但是大片林木枯死,堆过渣土的土地寸草不生,下挖半米之后仍能看见黄的,白的,紫的诡异颜色,以及近4万立方米的水体可能已经受到污染,甚至还有可能波及到南盘江水,这些后期后果更是不可估量的。

  此次事件已然发生,从中吸取教训,谨防类似事件再度发生才是正理。这次铬污染事件不禁让人联想到另外一种后果同样可怕而且作用效果却相当隐蔽的污染————电池污染。

  目前国家正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力图要调整当前这种传统汽车的能源结构,减少对石化能源的依赖程度,其中以电动汽车为总打方向的发展模式已经得到业界普遍认同。

  随着相关产业以及相关政策的逐步落实,一个围绕电动能源的汽车产业也开始成形。这就意味着在将来的发展中,电动汽车将会占据相当比例,甚至会取代石化能源汽车成为市场的主流。同时也意味着,与新能源相伴相生的电池污染问题将会日益严重,并且成为未来环境污染的首要元凶。

  电池污染不可忽视

  从第一个电池诞生开始到科技蓬勃发展的今天,电池早已被广泛使用。无论是随身携带的手机还是摆在家中各种电器,还有轻巧便携的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以及各种IT产品等等,电池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每一个领域,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东西。可惜的是,人们对电池的污染重视程度相当不足。

  在中国,报废电池并没有得到有效回收和专项处理,取而代之的是,人们将它同普通生活垃圾一样到处乱扔。尽管这种行为会严重污染环境,但令人无奈的是,这已经是大多数人自然而然的行为习惯。

  电池的种类有很多,它们的组成成分也各有不同,一般而言,电池中会富含有汞、铅、铜、镉、镍、硫酸化合物等等,这些成分都是具有大小不等的毒性,尤其是其中的重金属对环境的污染尤为严重。电池被随便丢弃后,里面的重金属就进入土壤中,有的流入到水源,有的被植物吸收。一旦这重金属进入食物链,由于重金属不易被动植物物排出,它会在动植物身上沉积下来,影响动植物的正常生长,导致种种畸形和死亡。

  资料表明,汞是一种毒性很强的重金属。它能破坏人体的中枢神经,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发生在日本的震惊中外的水痦病就是由于汞污染造成的;而镉在人体内主要会危害神经系统;电池上大量应用的重金属铅一旦在人体含量超标,就使人神经衰弱、手足麻木、消化不良、腹部绞痛及血液中毒等。

  一至两节电池就能使一平方米的土地失去农用价值,而一粒小小的纽扣电池,若被扔进水里,就可污染600吨水,这就相当于一个人一生要饮用的水。如果任由电池继续随意丢弃,那么不久的将来,环境将变得令人难以生存。

  电动车让电池污染呈几何倍数加剧

  尽管现在的电池技术日新月异,电池当中的有害成分正在尽量减少使用,但电动车让电池污染呈几何倍数加剧并非无稽之谈。

  首先是量的问题。

  由于电动汽车自身质量沉重,轻则一吨左右,重着两吨以上,行驶里程又要尽可能的长远,续航里程起码要在百公里以上,这就要求车载电池输出的功率和需要搭载能量都非常巨大,最终导致车载电池里填装的电池原料也会是普通电池的上千倍之多。如此庞大的电池,在事故中损坏泄露,或者是正常报废后的没有妥善处理,其带来环境污染其实不亚于今天看到的云南铬污染。

  其次源头上的问题。电动汽车的规模不断扩展,在未来日子里,应用于汽车的电池很有可能会是数倍于其他方面电池应用的总和。由于电池的大量制造,那么在资源开采以及生产制造环节中本身就产生更大的污染。野蛮式开采,低效率冶炼,高污染排放等等,电池生产过程中这些源头上污染同样令人触目惊心。

  防治电池污染需比发展电动汽车先行

  目前,我国已有25个试点城市,混合动力以及纯电动汽车总保有量超过一万辆,其中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超过一千辆,建成充/换电站近100座,充电桩4500多个,示范运行总里程超过33000万公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作可谓是正在有条不紊的展开,然而关于新能源汽车(确切的说是电动汽车)的电池污染问题上,社会却没有看到相应的防范措施。

  我国的电池回收利用率几乎为零,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数据,这意味着每年不知有多少千吨电池在悄无声息的污染环境。在大力推广新能源的情况下,防治电池污染的相应政策和有效措施却迟迟未见出台,这不得不令人担忧。

  当然,尽管电池污染问题早有存在,然而直到如今,各界专家除了收集存放,找地填埋之外仍没有什么特别行之有效的对策。也正因如此,电池污染的解决办法和强硬政策更要先行与电动汽车的发展。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不光要解决汽车性能的问题,解决日常充电的技术问题,还有解决后期电池污染的问题。如果关于电动汽车电池报废后的污染防治和回收处理是个无解的方程,那么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终究也是一个没有出路的胡同。

  ( 编辑/刘文林 )

来源:腾讯科技

作者:综合报道

本文地址: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相关内容
全部评论·0
暂无评论
我要评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