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抱团取暖,还是做大做强?如何解读“一汽、东风、长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汽车行业里,一般来说,地方国企比民企低调,而央企又比地方国企更为低调,很少主动“炒新闻”的央企大多秉持着“少说多做”的原则,实行“沉默是金”的策略,但这次,一向低调的央企搞出了大新闻。 

12月1日,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一汽”)、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风汽车”)、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安汽车”)三家绝对重量级的汽车行业整车央企“一把手”齐聚湖北武汉,共同签署了一份堪称“爆炸性”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根据协议,这三家中国汽车行业中的“国家队”将在前瞻共性技术创新、汽车全价值链运营、联合出海“走出去”、新商业模式等四大领域开展全方位的合作。

具体来说,在前瞻共性技术创新领域,长安与一汽、东风共同创建“前瞻共性技术创新中心”。三方共同围绕新能源、智能化、网联化、轻量化等领域,对战略性核心技术、平台进行联合投资、开发,并共享技术成果。在汽车全价值链运营领域,三方将重点加强传统整车平台和动力总成等方面的协同,开展生产制造领域的合作以及协同采购,并深化在物流领域的协同合作。在拓展海外市场方面,三方将积极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探索在海外产品、海外终端网络资源、海外商业伙伴、海外制造资源、国际物流等方面的深度合作。此外,三方还将共同探索新商业模式,加强汽车共享、出行服务、汽车产业新生态的前瞻性研究与合作,探讨在金融领域的协同,共同谋划参与智慧城市、智慧交通建设。

消息一出,引发了业内外强烈的关注,股票交易市场也一度“涨声一片”,甚至还引发了业界关于一汽、东风、长安三家是否即将“合并”的“联想”。与此同时,各种疑问也层出不穷:这是突发事件吗?事前为什么没有透露出一点风声?为什么签约仪式地点选择在武汉?这是否意味着未来的“汽车国家队”是以东风为主干?合作的推动力来自哪里?又有什么样的契机?

事实上,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显然已经是酝酿已久的,在签约仪式现场,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徐留平,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徐平,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竺延风,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李绍烛,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宝林,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秦焕明、董春波、王国强、邱现东,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程道然、刘卫东、温树忠、安铁成,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周治平、袁明学、李伟、华騳骉等各三方公司的高层人士悉数出席。

但是,与宣布签约的“高调”不同,关于该合作的所有细节,目前均未对外透露。因此有评论质疑,没有实质内容的联合,形式大于内容,“是不是在做秀?”除此之外,由于这三家公司在前瞻共性技术创新、汽车全价值链运营、联合出海“走出去”、新商业模式这四大领域,目前均未占有优势地位,也就是说,在这三家公司之间尚未形成“优势互补”的联合基础,甚至在这些领域都很薄弱,因此该“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甚至还被讥讽为“难兄难弟抱团取暖”。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常务副会长董扬则认为,对于此次合作应该从从正面解读,“是三家央企,看到了在未来,基础研究,方面需要合作,所以搞这样的战略合作。是负责任的行为,是对未来,自主研发的、创新性的行为。全行业应该乐见这种合作,支持这种合作。”

而事实上,在中国汽车产品品质和竞争力有了很大提升,开始与国外品牌展开正面竞争的当下,如果中国品牌企业之间的“抱团”真正能够“取暖”,也无可厚非。美国、日本、德国的汽车企业间也有很多技术或战略联盟,对于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目前,人们的担心主要集中在合作是否会“雷声大雨点小”,没有实质的效果上。此外,企业联合起来,规模是变大了,但是能够真正“强”吗?也许未必。如何防止“大而不强”,也是“合作”需要真正解决的问题。“人们的担心,也说明大家希望有真正的合作,说明方向是正确的。”董扬说。

企业间的合作,原本难度就不小,何况是体量如此之大、地理位置如此遥远的、相互间存在着激烈竞争关系的这三家企业。从这个角度看,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仅仅是开始,欢呼或是指责都为时过早,一汽、东风和长安接下来所采取的行动才是重点。

“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但这个前提是这群人是一群志同道合,拥有同样目标,并且对达到目标渴望非常强烈的人,否则“一群人”往往并不一定走得远。

“三大车企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开拓创新、砥砺前行,积极做好战略合作项目的落实,为加速推动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推进由“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由“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贡献更大力量。”————预祝“国家队”车企的“三人行”走得又快又远。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晓角昂扬汽车圈

本文地址: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相关内容
全部评论·0
暂无评论
我要评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