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车X问 | 奇瑞新能源蚂蚁上市在即!能否成为弯道超车的最好机会?
一直以来中国都是新能源汽车的第一大消费市场,关键是得益于新能源车的政策扶持,对于车企和消费者都是利好。尤其是在疫情之后,虽然打乱了车企发布产品的节奏,但这对于车企也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毕竟老话说的好,天时、地利、人和方能成事,这或许是奇瑞新能源实现弯道超车的绝佳机会。而经过数十万消费者票选而命名的奇瑞新能源纯电中型SUV——蚂蚁,能够真正实现弯道超车吗?我们接下来详细的聊一聊。
何为“蚂蚁”?名字接地气好“养活”
其实。对于这款奇瑞新能源全新中型SUV—蚂蚁,我是有疑问的,如果按照尚处于谍照期间的-eQ5或是代号S61的名字岂不是更好,至少在名字上不会那么过于“土气”。但对于这款车的记忆点,似乎并没有多少,这也让我在收到实拍邀请时一度在想“蚂蚁”究竟是哪款车?
而当我看见实车时,我觉得这个名字与这辆车的契合度还是很高的。官方称是表达蚂蚁虽小,却拥有比自身更强大的力量,他们团结、奋进,更重要的是有持之以恒的决心和不懈努力的精神。而作为奇瑞新能源“蚂蚁家族”的第二款车型,不仅承接了“小蚂蚁”的广大受众也为后续的“大蚂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递进作用。
但我觉得奇瑞新能源—蚂蚁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好“养活”,比如“哈弗大狗”、“欧拉白猫、黑猫、好猫”等等等,哪一款不是博得的很多好感度,而蚂蚁的定位亦是如此。
奇瑞新能源-蚂蚁竞争力如何?
内饰部分,采用了类似于游艇档杆的造型设计以及多种内饰颜色布局,结合大量木纹饰板以及哑光银色饰条,提升了内饰的质感。整体车内布局更加年轻化。
并且,时下流行科技化配置,奇瑞新能源自然是少不了的,配有全新Pilot2.5自动驾驶平台,实现 L2+级自动驾驶辅助,AEB主动刹车系统、LDW车道偏离预警、LKA车道保持、ACC自适应巡航、APA自动泊车等近20项驾驶辅助功能。同时,奇瑞新能源蚂蚁NEDC综合续航里程为510km定位为中型SUV,它的竞争力还是有的。
竞品会是谁?直指造车“新势力”?
但它的竞争对手又有哪些呢?当然是直指小鹏G3、威马EX5这些国内造车新势力,可想而知,奇瑞新能源蚂蚁想要杀出重围谈何容易;很明显奇瑞新能源作为传统企业,蚂蚁又是奇瑞新能源真正意义上的一款极具消费潜力的车型,但作为新能源车型首次进入到这个细分市场,品牌力还是稍显吃亏的,但在产品力而言,实拍时简单体验了一下整车配置,大面积软包材料的细致做工以及更为人性化的设置是与当下造车新势力相区隔开来的。
同时,续航方面现在威马EX5还是小鹏G3 NEDC续航方面都是520km,但价格方面17万元起跳,还有消费者所反馈的续航不“实”等多种问题,我认为如果在定价方面能够更具性价比,我想奇瑞新能源蚂蚁的销量和认可度将会有一个“质”的变化。
蚂蚁的“核心”杀手锏有哪些?
说完奇瑞新能源的竞品有哪些,我们探究下蚂蚁真正的核心“杀手锏”是什么?在“新四化”浪潮下,奇瑞新能源在智能化技术上的打造是没有问题的,配备奇瑞新能源Pilot2.5自动驾驶平台,实现 L2+级自动驾驶辅助,但在当下新能源市场,专属的造车平台才是真正的“杀手锏”。
具体来说,专属的造车平台是能够针对纯电动车的特点来设计车身,从而在设计上控制整车质量分布,以实现前后配重比的平衡,最终让车辆的操控性能指标得以提升。在NVH工程、碰撞安全设计、乘员舱空间布局等方面,同样可根据纯电动车的特点进行相应的优化来提升性能指标。这也是为什么消费者买车要认准纯电专属平台的重要原因。
奇瑞新能源—蚂蚁则正是基于奇瑞专属LFS纯电动车平台升级之后的“绿色智慧模块化平台”诞生的首款车型。其中,LFS平台架构纯电平台是通过采用比例高达93%航空级铝合金材料和复杂断面设计,辅以高强度钢板B柱组成环状路径车身结构,车身减重的同时更加提升车辆刚性,尽可能的实现节能与安全的平衡。而在安全性方面,较之传统汽车减少近40%的车体重量,从而用更少的电量获得更高的续航;而全新的绿色智慧模块化技术平台,在保留LFS平台架构的优势基础上,将轻量化纯铝车身优势更大的发挥出来,并将整车刚性进一步升级,同时也随之提高整车操控性以及耐冲性。
综合来看,奇瑞新能源—蚂蚁的造车底蕴同样充足,如果说LFS纯电平台完成了奇瑞新能源1.0时代的使命,那从LFS纯电平台到绿色智慧模块化技术平台的转变,将会给未来产品带来更多技术上的突破。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给未来车型提供有力的保障;不过这些也同样需要新车上市后得到消费者的有力验证。
总结:其实奇瑞新能源—蚂蚁的关注度还是很高的,它拥有相比跨界车型更动感的身形,凌厉设计之中还有一些稳重,相较小鹏G3的浮夸造型,它更显得符合年轻群体的口味。而且,在我们实拍期间就有很多游客问我这是什么牌子?对于他们来说,奇瑞能够造出这样有个性的车型有些惊讶,而且大家问我最多的问题—价格是多少?但我反问他们希望是多少时,他们的价格基本都在20万元左右,显然这个设计以及定位是成功的,接下来就要看看这款车的实际价格以及真实的动态水平了。如果您对我的看法有相同或不同意见,欢迎您在留言区踊跃留言,咱们一起探讨。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金鑫
本文地址:
本文版权为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平台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内容或建立镜像。违反者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