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态电解质变成固态就是固态电池,其实并没有这么简单
众所周知,现在只所以发力发展固态电池,不仅考虑到了安全的问题,同时也有能量密度的因素,但很多人对能量密度的提升,仅限于是固态电解质肯定比水更轻,而且对散热系统的要求也没那么高,本身的重量下降了,自然能量密度就提高了。
然而,固态电解质带给电池的改变,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
目前我们所使用的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是通过锂离子不断在正负极之间往返运动做工的,充电的时候需要让锂离子嵌入到负极,放电就是锂离子从负极回到正极。
为了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就需要提高正极材料的容量,也需要更高的充电电压,才能尽可能多的把锂离子释放出来,这个时候问题就来了,提高正极材料容量没问题,但是液态电解质不支持很高的充电电压。类似于军队想要打胜仗,就必须多带一些人马,现在人马够多了,结果在行军途中遇到一条很宽的河,为了保证安全,不支持很多人同时渡河,否则就会就被河水冲走,过不去足够的人马,那你带再多的人在河这头等着,也是没用的,只能干着急。液态电解质就是这样,支持的充电电压有限,否则液态电解质就会出现被氧化,还会影响到正极材料。
固态电解质在这个时候就充当了桥梁的角色,可以让更多的人同时过河,比游泳快多了。同样更多的人过了河,排兵布阵的方法也更多了,也就是负极的选择也更多了,甚至可以用上锂来做负极,这是液态电解质时代有着极高的难度,因为不知道液态电解质跟锂接触会发生什么,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技术人员是想都不敢想的,但是用上了固态电解质,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又反过来可以支持更加广泛的正极材料,也就是说在正负极都可以选用能量密度更高的材料,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
如此一来,就会发现,固态电池相对我们现在熟悉的磷酸铁锂和三元锂电池,还真不是液态电解质把固态那么简单。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氢云链
本文地址:
本文由第一电动网大牛说作者撰写,他们为本文的真实性和中立性负责,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第一电动网。本文版权归原创作者和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所有,如需转载需得到双方授权,同时务必注明来源和作者。
欢迎加入第一电动网大牛说作者,注册会员登录后即可在线投稿,请在会员资料留下QQ、手机、邮箱等联系方式,便于我们在第一时间与您沟通稿件,如有问题请发送邮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删除。
-
从吐鲁番回来的问界M8,用极限测试证明了自己的品质含金量
-
乐道L90提车分享:这台车把我的ModelY所有缺点都解决了,秒下定!
-
20年驾龄老司机:聊聊领克09EM-P的能耗和省钱小妙招!
-
理想L6车主:增程是油老虎?我平均油耗6.5,出乎意料!
-
终于轮到李斌当爽文男主了
-
长安启源全新Q05,小型纯电SUV带小蓝灯,十万级的激光雷达
-
岚图FREE+提车分享:性价比高,非常推荐!
-
宋PLUS车主:比亚迪三电非常牛,不是冰箱彩电大沙发能抗衡的
-
【NE数据】2025年上半年乘用车电驱动、OBC装机量:供应链收敛,电驱相关前十市占率超7成,OBC超9成
-
【NE数据】2025年上半年乘用车电池/BMS装机量:233.6GWh,再创新高!吉利系成最大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