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后疫情时代”,产业各方该如何化“危”为“机”迎接春晖?

危中有机!中国汽车产业崛起机遇来临!“后疫情时代”,产业各方该如何化“危”为“机”迎接春晖?

在被迫按下“暂停键”的时间窗口上,中国汽车产业将如何砥砺突围,在困境中寻找机遇?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是否会有所转移?近期,证券时报·车资本展开了系列报道策划,详细解析了疫情对汽车产业及各个细分领域带来的影响。

时代的一粒沙,落在每个人头上都是一座山,对于一个产业而言亦是如此。新冠疫情的冲击,令连续两年产销下滑的汽车产业雪上加霜。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汽车产业的“疫后”恢复,牵涉着未来我国经济的走势。

基于此,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已密集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汽车产业复工复产,并推出多项举措拉动汽车消费增长。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疫情对汽车产业的冲击是短期的、暂时性的,但这也让高速发展了的二十余年的中国汽车产业猛踩了一脚“刹车”。

在被迫按下“暂停键”的时间窗口上,中国汽车产业将如何砥砺突围,在困境中寻找机遇?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是否会有所转移?近期,证券时报·车资本展开了系列报道策划,详细解析了疫情对汽车产业及各个细分领域带来的影响。

“疫后”盼春晖

中国汽车产业如何化“危”为“机”?

从来没有料想过,高速发展的中国汽车产业会以这样的方式被按下“暂停键”。

汽车产销量雪崩式下滑、全球供应链频发预警、整车企业掀起裁员降薪潮、经销商门店门可罗雀……受新冠疫情这只“黑天鹅”的影响,中国汽车产业突遭多重考验。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2月份,汽车制造业的利润总额同比下降79.6%,疫情对产业的影响空前。

危中有机!中国汽车产业崛起机遇来临!“后疫情时代”,产业各方该如何化“危”为“机”迎接春晖?

在国内抗疫取得阶段性成功、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顽强复工复产之际,全球进入了与疫情搏斗的焦灼时期,超100多家跨国车企及零部件供应商被迫停产,全球汽车产业链运转陷入紊乱状态,这再度为中国汽车产业的“疫后”复苏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

疫情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影响几何?将给2020年的车市走势带来怎样的冲击?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该如何纾困?政府对产业的扶持政策将瞄准哪些方向?汽车消费对拉动中国经济的恢复作用如何?中国汽车产业将如何化“危”为“机”?这一系列的问题,成为了产业“盼春”之时最为关注的焦点。

影响难量化

疫情重创产业链各环节

疫情的冲击,让2月的汽车销量降至历史最低。过山车式的数据波动,最直观地反映了中国车市遭遇的重创。

2020年元月下旬,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范围内蔓延。受此影响,物流运输业受阻、零部件配套供应不畅,汽车生产端逐渐陷入停滞。与市场同频共振的消费端,则迎来更大的冲击。大部分消费者主动进行居家隔离,出行缩减,导致市场需求受到严重抑制,汽车消费呈现断崖式下跌。

供应端、生产端、消费端的集体承压,对于已连续两年产销下滑的中国车市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下称“中汽协”)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2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04.8万辆和223.8万辆,同比分别下降45.8%和42%。其中,2月的跌幅最为严峻,产销量分别为28.5万辆和3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79.8%和79.1%,系历史最低水平。

追溯部分上市车企披露的2月产销快报,上汽集团(600104)、吉利汽车(00175.HK)、广汽集团(601238)、长城汽车(601633)、比亚迪(002594)、东风汽车(600006)2月销量同比下滑幅度均超70%,更有部分上市车企的2月销量跌幅超过90%,惊现零产量。

危中有机!中国汽车产业崛起机遇来临!“后疫情时代”,产业各方该如何化“危”为“机”迎接春晖?

“如果政府不采取新的支持政策施以援手,那么预计2020年国内的汽车销量同比下滑幅度将达10%。”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原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看来,疫情对于汽车产业的影响绝不仅仅局限于上半年,对全年的影响都是不容乐观的。

国信证券汽车行业分析师梁超认为,从供需的角度来看,虽然前期大部分企业因延迟复工,导致生产放缓,但随着国内疫情得到充分控制,生产端加班加点,产能并不会成为制约消费的因素。相反,需求端的恢复,需要一定的时间。

3月3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透露,自2月19日迄今,汽车行业企业整体开工率已由60%左右提升到97%,总体达产率已经与去年同期水平相当。

生产端的顽强复苏,为产业全面回归正轨打响了第一枪。但事实上,汽车消费端恢复仍是一道待解的难题。

危中有机!中国汽车产业崛起机遇来临!“后疫情时代”,产业各方该如何化“危”为“机”迎接春晖?

有行业专家表示,与2003年非典疫情所处的大环境不同,近年来我们正处于经济下行周期,疫情的突袭,给各行各业带来严重影响,也会导致部分潜在消费者收入缩减。因此,疫情结束后,即便是消费者确实存在购车需求,也会因为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和迷茫感而捂紧“钱袋子”。

“可能短期内前期被抑制的消费需求会有一定释放,但长期来看这种回暖非常有限”,上述专家告诉证券时报·车资本。

除了消费信心的不足,国外形势的变化也为中国汽车市场的复苏增加了一丝不确定性。随着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蔓延,已有超100多家主流跨国车企和零部件供应商陷入集体停产状态。

汽车作为一种高度复杂的产品,一辆整车上涉及到约2万个零部件。这种复杂性造就了汽车产业呈现出高度的全球化特征,国外零部件供应商的停工停产,势必会为国内汽车企业的复产带来一定的制约。太平洋证券分析称,短期来看,全球汽车供应链的多米诺骨牌尚未倒塌,但如果疫情持续时间较长,供应端的压力将逐步凸显。

危中有机!中国汽车产业崛起机遇来临!“后疫情时代”,产业各方该如何化“危”为“机”迎接春晖?

短期来看,疫情对产业的冲击集中于生产端、消费端和供应端;但长期来看,它直接影响了中国汽车产业向“新四化”转型的节奏,触动了产业向上的中枢。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告诉证券时报·车资本,当前我国汽车产业正处于转型的攻坚期,前期产业内外的协同奋进,已让我们在智能化、电动化领域暂时领先于全球,但疫情的突袭却在一定程度上扰乱我们转型的步伐,从这个角度来看,疫情对产业的打击是空前的。

“活下去才有春天”

“我可以接受降薪,也充分理解公司的难处。这种情况下,只要不裁员,大家就都有长期发展的机会”。

受疫情的影响,1-2月份,汽车制造业的利润总额同比下降79.6%,具体到企业层面,则是营收和净利润的大幅缩减。基于这样的原因,汽车行业内掀起了一波小范围的降薪裁员潮,即便是头部车企,也难逃降薪的命运。

一位汽车企业的员工告诉证券时报·车资本:“最近身边不少同行都接到了降薪通知,但其实大家都还挺理解的。对于员工而言,最期望的是公司能有可持续性的发展,如果公司在疫情的冲击下倒闭了,吃苦头的还是员工。”

危中有机!中国汽车产业崛起机遇来临!“后疫情时代”,产业各方该如何化“危”为“机”迎接春晖?

根据中汽协的一项调查统计显示,此次疫情对于零部件企业的影响更大。部分体量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型零部件企业将面临破产倒闭的困境。

此外,证券时报·车资本了解到,部分汽车经销商库存已位于警戒线之上,现金流吃紧。相关调查数据显示,约30%的4S店现金流无法支撑超过3个月。

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工程专家组组长王秉刚认为,那些平常经营状况就比较堪忧、利润较低的企业,在这一轮冲击中是很难活下来的。相应的,疫情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产业内的兼并重组和优胜劣汰。

那么对于企业而言,应该如何避免在疫情冲击下被淘汰,面对现有的挑战该如何纾困呢?

有行业专家认为,从短期来看,企业要做的就是急剧收缩,在低温冷藏中稳固推进生产经验恢复正常,同时企业也需要坚定信心和策略,对长期的战略转型不动摇,尤其是要更重视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

危中有机!中国汽车产业崛起机遇来临!“后疫情时代”,产业各方该如何化“危”为“机”迎接春晖?

从长期来看,疫情考验的是企业的免疫力和核心竞争力。因此行业内的企业更应该在加强跨界合作、国际交流的同时,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以有竞争力的产品作为应对冲击的法宝。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安庆衡认为,疫情给了产业上下游企业一个很好的反思时间,企业大可以在修炼内功,提升产品和品牌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将目光放长远一些,为未来的竞争做好准备。

东兴证券认为,中国汽车产业在“后疫情时代”具备很好的崛起机遇。其中,乘用车方面,中国品牌企业可以加码印度等海外国家布局,抓住欧洲与日韩品牌带来的空档期,发挥在品价比层面的优势;零部件方面,由于全球疫情的冲击,全球零部件供应商告急,中国零部件企业的溢价能力和在全球市场的地位,将有一定提升空间。

政策护航

产业空间待释放

“过去两年,我一直不赞成将汽车产业作为刺激经济的临时手段,但今年的形势不同。疫情给国民经济带来重大损失,汽车行业理应发挥自身的优势,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做出贡献。”一位行业内资深专家认为,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对于拉动国民经济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据悉,汽车产业的销售额在全国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占比,汽车税收在全国税收中的占比均超过10%。应该说,汽车产业的稳定恢复,对于推动国民经济的整体稳健运行有着重要作用。

近期,国家有关部门在积极推动汽车产业复工复产,解决中小企业困难的同时,也在大力倡导积极稳定汽车等传统大宗消费。辛国斌指出,尽管目前汽车企业的复工率很高,但市场需求仍然不足。为解决这一问题,工信部将同有关部门一同,研究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的政策建议,促进各地加快出台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

危中有机!中国汽车产业崛起机遇来临!“后疫情时代”,产业各方该如何化“危”为“机”迎接春晖?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广东、山东、吉林、海南、深圳、杭州、南昌等地区已出台了具体的刺激汽车消费的政策。那么,政府对汽车行业的“护航保驾”究竟将从哪些角度入手?刺激消费和扶持产业的政策将持续多久?成为行业内近期最为关注的核心问题。

证券时报·车资本了解到,目前新能源汽车是各地拉动汽车消费的重点领域。而从行业的角度来看,关于暂缓2020年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的呼声也是越来越高。

危中有机!中国汽车产业崛起机遇来临!“后疫情时代”,产业各方该如何化“危”为“机”迎接春晖?

不仅如此,产业界也在不断呼吁针对部分限购城市,在新能源牌照上适度放开,这样既可以在短期内拉动汽车消费,同时还可以持续引导产业的绿色转型。实际上,日前,工信部也透露出相关信息,会协调相关部门对新能源汽车以及相关政策作出调整。

有行业专家指出,除了将汽车行业作为刺激经济恢复的重点,政府对产业的驰援还可以体现在更多层面,例如在金融政策上予以支持、引导相关投资、帮助企业稳定就业等。总体而言,各项政策应以组合拳的形式出现,全面拉动汽车产业的复苏,以充分产业的发展空间。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车资本

本文地址: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相关内容
全部评论·0
暂无评论
我要评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