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模式研究与实践(一)
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模式研究与实践(一)——全球充换电设施建设运营现状纵览
近年来,尤其是世界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电动汽车已成为世界性热点,人们一度对这一产业寄予了无限的遐想。但是,几年过去了,电动汽车没有像人们当初热望的那样出现在眼前,反而大多是在热闹的车展、论坛上看到,在媒体中听到。不禁令人产生追问:这到底是为什么?
汽车是机械、计算机与控制、通信与信息、电子与电力等产品的集成,其技术水平体现了国家科技与制造水平。电动汽车不是传统汽车的简单升级,动力驱动方式的改变将对传统汽车产业技术带来重大变革,以至于很多业内人士对电动汽车的称谓都有不同看法,比如是叫电动车,还是电动汽车。
对于多数百姓来说,很难深入了解和理解电动汽车技术,但是,电池需要充电,有没有充足的充电设备设施?能不能像加油站那样方便充电是普罗大众最关心的,也是最容易提出问题的。
那么,究竟该怎样看待电动汽车发展?怎样看待充换电设施?这其中不仅有很多技术问题,还有更为重要的观念和认识问题。本文将就充换电设施建设运营模式等问题提出个人见解,望与读者共同探讨。
一、国外充换电设施建设运营现状
法国一直被认为是电动汽车推广情况较好的国家,据悉,目前有一万多辆电动汽车在应用。法国电力公司(EDF)积极参与电动汽车发展,公司内部部署了1500辆电动汽车,并且设有专门从事电动汽车研究、推广应用的部门。该公司承担了法国电动汽车充电技术研究、标准制定及基础设施建设,积极配合当地政府开展充换电设施建设,建有200座公共充电站,为电动汽车提供便利的电力能源供应服务。
自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开始了多项充换电设施建设规划。2009年10月,该国启动了大规模充电基础设施完善项目”EV Project”,由充电桩承建商Ecotality和日产汽车公司(Nissan)合作,三年内在五个试点州推广4700辆日产聆风(Leaf)轿车,并建成11,210个充电点。2010年6月,”Chargepoint American”项目启动,美国库仑科技公司(Coulomb Technology)计划在2011年10月前为9个试点州提供近5,000个充换电设施,该公司2009年已在全球安装有700多个充换电设施,并拥有130多个用户。美国波特兰通用电力公司(PGE)、通用汽车公司(GM)、以色列Better Place公司等也正在积极参与充换电设施建设。
在德国,电力企业已成为政府示范项目的建设主力。在政府已开展的八个区域示范项目中,德国第二大电力公司莱茵集团(RWE)、德国意昂集团(E.ON)、瑞典大瀑布电力公司(Vattenfall)和德国核电公司(EnBW)等四大电力企业参与了5个项目,参与项目数量明显超过了汽车企业及装备制造企业。此外,莱茵集团和戴姆勒公司(Daimler AG)建立联盟,旨在推动充换电设施标准化建设。
在日本,地方政府与汽车厂商合力推动电动汽车发展。八个地方政府主动开展示范运行,制定行动计划,并获得经产省批准。示范项目全部由政府出资,包括汽车和充电设备。与各汽车厂商产生密切伙伴关系的是日本最大的电力公司东京电力公司(Tokyo Electric Power),该公司还与车辆及充电设备制造单位、研究机构确立了充电器协会促进标准的统一。为方便驾驶者随时能够在街边充电,东京电力公司宣布通过一项大型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来推动,2011年,在东京率先为此建成200多个充电站。企业方面,日产汽车计划2010年底在其销售网点设置2,200个200V充电装置,在日本建设200台快速充电机。
全球其它国家的大型电力企业也基本上主导了本国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示范项目。如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ENEL)在该国充电基础设施中基本上占据了全部市场。但是据查询,以上国家的充电机建设计划都没有如期实现。
二、国内充换电设施建设运营现状
”九五”期间,电动汽车列入国家重大科技产业工程。从”十五” 以来,科技部实施了863计划,电动汽车研发和示范大力推进,配套充换电设施建设与运营也取得显著成果,建成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示范工程。
2008年,世界第一个纯电动公交车电池更换站落成,并成功为北京奥运会50辆电动汽车服务,取得了一定运行经验。2010年上海世博会投入120辆纯电动公交车,配套建设一座电池更换站,国内首次大规模采用电池更换方式为电动商用车服务,并实现高负荷运行,取得了丰富的运行经验。2010年广州亚运会,20辆快换方式电动公交车直接进入商业化运营。
截至2011年12月,南方电网公司已经在广州、深圳、珠海、南宁、柳州、桂林、昆明等城市建成15座充换电站和2,953个充电桩,并成立了南方电网综合能源公司,开展运营维护业务。
2006年以来,国家电网公司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国家能源战略和节能减排政策,紧密围绕我国电动汽车推广应用需求,优化充换电服务运营模式,加大理论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体制创新力度,坚定不移地推进充换电服务网络的构建,为我国电动汽车规模化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国家电网公司根据国家确定的示范区域,在提供电力服务的同时,积极探索研发电力工程车、流动服务车和充换电站建设,积累了丰富的建设经验。2009年开始,国家电网公司坚持标准先行,以规划为依据,以需求为导向,以国家”十城千辆”、私人购车补贴试点及出台支持政策城市为重点,遵循”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统一标识、优化布局、安全可靠、适度超前”的原则,开始建设面向公共服务的标准化充换电设施。2011年,发挥技术、管理、人才优势,组成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运营管理系统集中开发组,历时7个月,完成系统标准化设计、系统开发和试点工程建设,把电动汽车与物联网、交通网和智能电网结合变为现实。
四大创新示范工程建成:浙江示范工程实践了换电为主、插充为辅、集中充电、统一配送的电动乘用车跨城际行驶;青岛薛家岛示范工程,集公交车充换电、乘用车电池集中充电、储能和电网互动应用于一体,是目前功能最全的电动汽车充换电站;苏沪杭城际互联示范工程,在城际间三条高速公路的5个服务区建成充换电站,实现电动乘用车在苏沪杭地区跨省际自由行驶;北京高安屯示范工程,可为环卫车及乘用车提供充换电服务,兼有乘用车电池配送功能,与可再生能源发电实现有机结合。截止2011年底已投运243座标准化充电站、13,283台充电桩,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投运充换电设备最多的国家。
我国充换电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营创新实践,吸引了来自汽车厂商和政府部门的国内及国外人士踊跃参观,向世界展示了我国电动汽车基础设施的特色之路,并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三、充换电设施建设主要运营模式
一是政府为主体。以日本和美国纽约政府为代表,政府作为投资主体组织汽车厂商、电力供应商、设备供应商共同参与充换电设施建设和运营。根据政府对充换电设施建设运营的组织管理方式不同,此模式又分为两种,一种由政府具体负责充换电设施的建设和运营;第二种是由政府委托专门企业实施充换电设施的建设和运营。
二是电力企业为主体。以法国、德国为代表,电力供应企业是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的投资建设运营管理主体,充换电设施具有完全的商业化性质,按照市场化原则实施商业化运作。
三是社会企业为主体。一些社会企业,如电动汽车生产企业通用、日产、丰田都建设运营充电桩,再如美国BEG太阳能发电公司在纽约曼哈顿投资建设运营了充电站;这些企业作为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投资和运营管理的主体,也是按照市场化原则实施商业化运作。
四是电动汽车用户主导。电动汽车用户主要为满足自身车辆运行需求而投资建设的充换电设施。如公交公司。此类充换电设施通常不提供对外服务,仅供投资企业内部使用,不具有商业化运营的性质,内部运营管理模式相对简单。
在全面了解国内外充换电设施建设的总体情况和主要运营模式的基础上,下一期本文将就充换电设施建设运营的特点与规律及经验教训等问题进行详细解析。
本文作者系国家电网公司营销部智能用电管理处处长
( 编辑/李艳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