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马自达的2021:销量口碑皆失利,转型高端终是黄粱一梦

近日,马自达汽车英国负责人Jeremy Thomson在访谈中表示:“马自达汽车品牌欲向高端化靠拢,我们力图成为日本第四个享誉世界的豪华车品牌。”

但在全球汽车市场的核心——中国,马自达的状况可不太乐观:2017年至2021年,马自达在华销量历经了五年连跌。2021年,马自达在华销量为18.39万辆,同比下跌14.3%。

2021年,马自达不仅要面临着销量上的窘境,旗下子公司一汽-马自达也因为经营不善被迫与长安-马自达相合并。

而在产品与设计层面的问题频出,就让现实与理想的对比更加残酷了,这不禁让人感叹:

你马自达为何会有勇气转型高端?

产品质量难以维继

曾经的马自达不仅有转子技术黄袍加身,而且在自家车型上还有着优异的操控性能,但现在马自达的品牌口碑早已晚节不保。

异响,如今当下马自达车型的最大问题,因此新马6被网友们戏称为“阿特吱”

2021年车质网日系车型排行榜中,马自达阿特兹就因为集中的异响问题,荣登TOP10榜单中的第八名。

而根据搜狐汽车销量数据显示,榜单中与马自达阿特兹排名相邻的日产天籁与本田雅阁2021年销量为16.20万辆与20.04万辆。

与之相比,马自达阿特兹2021年的销量仅1.68万辆,投诉率孰高孰低也就不言而喻了,看来阿特兹不光卖的少,投诉率还高。

无独有偶,异响问题不仅出现在阿特兹这一款车上,马自达旗下的新马3昂克赛拉、SUV车型CX-30、CX-4CX-5等车型上异响问题均有出现

现马自达旗下仅有7款车型在售,而上文提到的出现异响的车型就达到了5款,异响问题已经成为了马自达车型的通病。

除了异响,装饰工艺的品控上马自达的问题颇多。在车质网上,新马3昂克赛拉就出现了B柱装饰条翘起、中控屏幕开裂等零部件问题。

产品质量的全面沦陷,足以说明当下马自达的品控存在大问题,消费者在购车体验堪称开盲盒。

产品设计思路固执

“小而美”一直是马自达自我标榜的口号,但这一设计思路却在中国市场水土不服。

对于刚跨入全面小康的中国社会,任何一位消费者在购车时都不可能忽略实用性。

但马自达车内在空间设计这一点上,显然太过固执。就拿紧凑型SUV马自达CX-5两驱智尊版(17.98万)与售价相似的同级车型吉利星越L四驱尊贵版(17.52万)相比,我们就可以有所体会。

车身数据上,CX-5对比星越L小了一圈,落实到车内空间上就是能用与好用的区别。

而在核心的三大件上,两车在实用性上的差别就更为明显了。

动力配备上,虽说星越L因为更大的车身尺寸有着更高的整备质量,但与之配备的2.0T发动机可是比同价位CX-5的2.0L发动机高出了约80匹的动力。

变速箱方面,星越L的变速箱档位更多,理论上燃油经济性会更好。

底盘上,在17万这个价位上,二者虽然在悬挂方面区别不大,但星越L却已经有了四驱系统,而CX-5想买到带有四驱系统的车型就要超过20万了。

可以看出,目前的马自达对于自主品牌近年来在产品上的长足进步早已丧失了核心竞争力,“小而美”仅仅是马自达的自我安慰罢了。

值得一提的是,吉利不仅计划在今年大力推广雷神混动技术,旗下纯电子品牌几何与极氪也将推出新车型。而目前马自达旗下的新能源车型仅一款油改电车型CX-30 EV

对于在新能源领域卧虎藏龙的自主品牌而言,马自达早已被甩在身后。

国内国外区别对待

与中国市场相比,马自达一直对北美市场存有“偏心”。

以2022款新马3昂克赛拉为例,在与2021款相比配置区别不大的情况下,北美市场全系标配四驱系统,起步标配2.0L自吸发动机,顶配版的动力则来到了2.5T涡轮增压发动机。

售价方面,用2.17万美元约合14万人民币,你在美版三厢昂克赛拉上可以得到2.5L自吸的动力。

而在国内现款昂克赛拉中,你用同样的14万人民币,在国内你只能得到2.0L自吸的动力。

另外在丐版上配备1.5L自吸、顶配上不提供2.5T版本,而且全系阉割四驱系统,这可就说不过去了。

更为严重的是,中美市场中的相同车型在安全性能上存在差距

以2021款新马6阿特兹为例,其在“北美中保研”IIHS碰撞测试中成绩优异,全部测试得分均为G(优秀)。

而在中保研2020年末关于阿特兹的碰撞测试中,却呈现出另一番景象。

由于在正面25%偏置碰撞测试中,由于出现了A柱明显弯折乘员舱侵入严重以及假人头部约束情况较差这三类现象,其正面25%偏置碰撞测试成绩仅为M(中等),这与美版阿特兹的全优成绩存在差距。

拿着中国市场赚来的亏心钱,去给美国市场输血,吃里扒外的行径令人反感。

总结:现在的马自达正如一位手高眼低、华而不实、固守过去的中年人,在未来中国市场的前景绝对不容乐观。

希望马自达放下高傲,认真面对中国消费者需求,拿出更有诚意的产品与服务,否则你关于“东瀛宝马”的梦想终究会是黄粱一梦。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EV情报

本文地址: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相关内容
全部评论·0
暂无评论
我要评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