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广汽埃安的2023年:高端市场的攻坚战

一家造车新势力,整体估值达2000 亿元,这是什么概念?

短短四个月的时间,广汽埃安的估值就要追上了蔚小理了?

今年 3 月,广汽埃安通过混改重组完成了25.66 亿元的融资,彼时广汽埃安的首次估值为392 亿元。

4 个月之后,广汽埃安启动高达 150 亿元的 A 轮引战融资计划,对应估值 850 亿元,甚至还有投资机构给予广汽埃安按16 倍 PE 计算,整体估值约为2000 亿元。

如果广汽埃安此次能够顺利完成融资,不仅高于广汽集团当前 689 亿元的市值,甚至与蔚小理目前的市值相当。

估值狂欢的背后,是销量数据的向好吗?

2021 年,广汽埃安累积销量突破12 万辆,同比增长 119%,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2022 年上半年,埃安累积销量已超过10 万辆。

从品牌独立之时的稚嫩,到 2022 年挑战 24 万辆销量目标,将「蔚小理」的格局改为「埃小蔚」,广汽埃安的成长,令外界看到了除造车新势力以外的新生力量。

随着混改政策的落地,以及 A 轮融资的推进,广汽埃安 IPO 的野心正在一步步扩张。

01、广汽埃安 IPO 意味着什么?

造车新势力,比拼的不仅是技术、产品和生态布局,更是资本的较量。

而 IPO,不仅仅意味着被资本认可,还意味着被更多消费者认可。

头部玩家蔚小理先后齐聚美股上演绝地求生,又先后在港股会合,完成了 0-1 的积累。如今他们手握充足的现金流,正在向更高的目标发起挑战。

蔚小理珠玉在前,IPO 也成了其他新势力冲击一线的机会。

如同一味催化剂,IPO 从融资和品牌多个维度加速企业发展,这对于国家队出身的广汽埃安同样适用。

其一,IPO 能够助力埃安实现品牌向上。广汽埃安总经理古惠南认为,资本有很大的影响力,当股票上涨的时候,会让上亿的人知道有这么一个品牌,单靠宣传很难做到。

其二,IPO 能够为广汽埃安带来可观的融资,使其军火库能够更充沛。尤其是在三电系统以及智能化方面的持续投入,动辄数以百亿级的资金,对于任何一家传统主机厂都是巨大的负担。

比如,广汽埃安新一轮战略性融资将重点用于新产品开发、新一代电池、电驱研发及产业化建设、智能驾驶、智能座舱、能源生态及产能扩建等核心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布局。

其三,借助 IPO,也能够改变广汽埃安的管理机制,包括此前混改政策的落地,埃安坚信保障员工持股,能够留住人才,并且大幅度提升积极性,提高研发效率。

无论从品牌发展的态势,还是自身全产业链构建的需求,IPO 将是广汽埃安升档加速的关键点。

古惠南曾透露,埃安计划在今年三季度完成 A 轮战略投资者的引入,并择机选择在 A 股或 H 股上市。

从品牌独立到混改政策落地,再到 IPO 计划提上日程,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国家队中,广汽埃安是第一个跳出传统框架的车企,这也为当下的国家队提供了参考样本。

自 2019 年以来,长安、东风、上汽等国家队先后以阿维塔、岚图、飞凡、智己等品牌切入智能电动汽车的新造车浪潮。

背靠大型国企,这些新生品牌可谓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创业,无论是整车生产条件,还是供应链体系,它们的起点远比新势力造车更高。

但从市场表现来看,除了阿维塔尚未实现交付,岚图、飞凡、智己的销量、品牌仍处在爬坡阶段,而面对新势力造车的强势进攻,这些国家队的推进速度也略显疲缓。

相比之下,广汽埃安的市场规模和影响力较为成熟,而率先 IPO 的动作,往往将直接影响投资方对车企未来发展的判断以及后续资金的投入。

如果说广汽埃安的第一次融资是为了人才做出布局,那么此次 A 轮融资以及未来 IPO 的融资,便是广汽埃安为产品谋出路。

广汽埃安计划用 30% 的股权500 亿元融资,并将 500 亿元全部投入到研发中,围绕着产品的上下游,从动力电池到整车产能,从产品下线到售后体系均是产品生命周期的一部分。

在产品方面,广汽埃安将持续针对新产品开发、新一代电池、电驱系统、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方面自主研发。

古惠南认为,自研技术是广汽埃安快速裂变的牵引力,当前最重要的事情还是聚焦技术迭代,后续将围绕弹匣电池、硅负极片电池、超倍速电池、星灵电子电气架构等技术,持续在技术端和产品端进行升级。

在产能方面,广汽埃安智能生态工厂计划在原有 10 万辆产能的前提下,快速跨越到 2022 年的 20 万辆产能,再到 2023 年的40 万辆产能,随着销量的迅猛增长,产能扩充同样提上了日程。

与此同时,广汽埃安以「超充之城」的形式布局充电网络,比如率先在广州建设超 1000 座超级充换电中心,实现 1.5km 半径覆盖,找站时间小于 3 分钟,再将这种形式复制推广至全国,到 2025 年将实现全国 300 座城市全覆盖。

简单概括,广汽埃安未来手头上稳定的现金流,不仅将有利于强化自身技术优势,也能够持续完善售后服务体系,乃至推动广汽集团本身向上发展。

只是,眼下的广汽埃安,在「网约车市场」占据了不低的份额——AION S 在 2020-2021 上半年 B 端市场占比为60-70%

因此,在加速推进 IPO 工作的同时,如何冲击高端市场,广汽埃安还需要讲好新的故事。

02、上攻高端市场,广汽埃安还差什么?

随着国内汽车产业加速迈向新能源时代,越来越多自主传统车企热衷于塑造高端品牌、打造高端车型。

纵观布局新能源领域的自主传统车企:

  • 比亚迪或将于今年第三季度发布全新高端品牌;

  • 奇瑞预计 2023 年发布高端新能源品牌;

  • 吉利、北汽、东风旗下的极氪、极狐、岚图等品牌也都面向高端市场。

广汽埃安在品牌独立之日,也是定位高端智能电动车。

从产品布局上,广汽埃安目前共有 AION S 、AION Y、AION V 和 AION LX 4 款车型在售,价格覆盖 13-47 万元区间,车型级别涵盖相对全面。

由于广汽埃安在 C 端市场留下「网约车」的低端形象,广汽埃安目前旗下产品能够被多数消费者接受的只是 10-20 万元的主流市场,销量结构依旧以 AION S、AION Y 两款不到 20 万元的车型为主力。

2021 年,广汽埃安累计销量为 12.37 万辆,其中:

  • AION S 以 6.92 万辆的销量占比超过 56%;

  • AION Y 以 3.21 万辆占比约 26%;

我们可以看到,上述两款车型合计占比超过 82%,而最低售价超过 28 万元的 AION LX 全年销量仅为 1000 多辆。

极致的性价比,已然是埃安的首要卖点,但冲刺 20 万元以上的价格带,埃安还需要更具产品力的高端车型。

(1)GEP3.0 平台:支持换电、具备 L4 级自动驾驶、搭载华为 Hi 解决方案

如今,如果还有一家车企尚未拥有专属的、原生的纯电动平台,或许可以认为它是在纯电动时代躺平度日。

早在 2017 年,广汽新能源就已经投入 30 亿元研发出 GEP 纯电专属平台,在当时「油改电」产品遍布的年代,基于 GEP 平台的首款纯电车型 GE3 无疑是独特的角色,其性能、续航也证明了专属平台产品的优势。

而从 2019 年广汽新能源推出的 AION 系列开始,AION 全系车型换上了第二代 GEP 平台。

对于第二代 GEP 平台,广汽研究院的首席技术总监李罡表示,团队几乎全年无休,埋头苦干 30 个月,才有了 GEP 纯电平台。

相比第一代,第二代 GEP 平台在车身、底盘、电池与电气系统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升级。主要是在对零部件的高度集成、整车重量减轻、整车布局的优化,能耗效率的提升和可靠性的提高。

比如第二代 GEP 平台一个十分优越的指标:轴长比,即轴距与车身长度比。

以轴距为 2830mm 的 AION V 为例,虽然定位紧凑型车,但内部座舱空间却比拟中型车,AION V 轴长比 61.7%,比特斯拉 Model 3 的 61.2% 还高。

另外,适当分配车身重量,大幅提升操控。并且,第二代 GEP 平台大量使用铝材质,整车轻量化数据优异,进一步提升续航等等。

得益于第二代 GEP 平台的优势,AION S、AION Y 各方面均实现越级的竞争实力,成为广汽埃安的销量主力。

但对于跻身高端市场的 AION LX,在面对蔚来 NT2.0 平台、小鹏 E 平台的不断迭代,主打主流市场的第二代 GEP 平台略显吃力。

因此,广汽埃安也在加速将 GEP 平台进化到第三代,新一代平台的量产车型将于 2023 年推出,覆盖轿车、SUV、MPV 车型。

古惠南此前透露,第三代平台将基于星灵架构实现L4 级自动驾驶能力,并且全系车型计划推出换电版本,营销路线类似于蔚来BaaS 模式,电池可买可租、容量可大可小、可买电、可卖电。

除此之外,基于第三代平台的底盘架构,广汽埃安将与华为 CCA 架构构建新一代智能汽车数字平台,搭载华为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双方投入近8 亿元研发的首款车型(代号 AH8)定位中大型纯电 SUV,同样将于 2023 年量产。

如果说第二代 GEP 平台让广汽埃安在纯电动领域站稳脚跟,那么第三代平台则是让广汽埃安在高端市场具备产品竞争力。

(2)动力电池自研自供

在广汽埃安旗下产品序列最高的 AION LX Plus 上,广汽埃安将「千里续航」作为这款车型在高端市场的首要卖点。

AION LX Plus 搭载电池容量为 144.4kWh、能量密度比为 205Wh/kg,不仅是目前量产车型中能量密度比最高的车型之一,其 CLTC 工况下1008 公里的续航里程更是首款纯电续航超过一千公里的量产车。

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相较于当前市面上普遍 500、600km 的纯电续航,而且仍然是以电池供应商合作为主。

广汽埃安认为,通过自主研发的路线不仅能够主导技术,依靠动力电池还可以打出产品差异化,成为入局高端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因此,广汽埃安先后自研推出了针刺不起火的弹匣电池系统技术、高比能的海绵硅负极片电池技术,以及超能铁锂电池。

接连推出不断进阶的电池技术,广汽埃安无疑是想进一步证实自身的电池技术实力,并且计划到 2025 年的时候,能够将在电池、电芯领域,有一定比例的自给自足。

埃安已经在电池自研和自产方面投入了近 10 亿元,并且将继续投入 3.36 亿元建设动力电池量产生产线,将于 2022 年底正式投入运营,包括海绵硅负极片电池在内的自研电池技术将在此条试制线实现自主生产。

古惠南认为,不管主机厂做不做电池,但是研究电池是必然的趋势,整车企业研究电池本质上并不是要取代电池厂去生产电池,如果主机厂不研究电池,和电池厂之间的结合肯定存在障碍。

虽然动力电池的质量和产量很大程度决定着车辆的质量和产量,广汽埃安在这一步确实领先众多车企,但论其高端市场的竞争力,长续航或许难以成为广汽埃安破局高端的支撑点。

相比之下:

蔚来将在第四季度开始交付 150kWh 的固态电池,届时旗下 ET7 纯电续航同样突破 1000km。

小鹏旗下即将发布的 G9,最高续航也将超过 700km,虽然未能达到千里续航,但依旧能能够满足多数用户的出行需求。

显然,售价将近 47 万元的 AION LX Plus 无法单纯凭借「千里续航」的优势立足高端市场,毕竟上升到这个级别的产品,主流的竞争对手已经不再单纯的拼续航。

(3)充电 5 分钟,续航 200 公里

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不断增加,充电效率低、充电桩布局结构不均、充电体验差等充电问题逐一显现。

去年 8 月,广汽埃安发布了超倍速电池技术和 A480 超充桩,当时的实测记录「充电 5 分钟,续航 207 公里」甚至得到了世界纪录的认证

数据显示,当车辆支持 6C 倍率充电,并且充电理论峰值充电功率在 400kW 以上,其充电效率从 30% 充电至 80% 仅用时 4 分 30 秒。

小鹏也曾发布 480kW 充电功率的超充桩,能够实现充电 5 分钟,续航 200 公里的补能效率,但至今仍在规划当中。

同样,理想汽车也正在开发 4C 倍率的产品,而极氪是 2.2C 倍率,在 360kW 充电功率的充电桩下,5 分钟续航 120 公里。

相比之下,广汽埃安的超倍速电池技术更接近于让充电像加油一样方便快捷,目前也已经在广州地区率先投入使用,走在众多新能源车企前面。

高效的充/换电、超长的千里续航、高阶自动驾驶、华为 HI 解决方案加持,至少广汽埃安已经具备与当下主流高端市场的竞争潜力,但广汽埃安如何将这几个产品力融合成一个独特的标签,刷新消费者对广汽埃安定位的认知,这将是一场新的考验。

03、拼智能,广汽埃安具备什么实力?

步入新能源汽车竞赛的下半场,抢占万亿级无人驾驶市场成为众多车企的新赛道,但如何拥有竞争的产品力,市场却是做法不一,最常见最快捷的方式即是合作,实现共赢。

凭借芯片、操作系统、大数据、自动驾驶等技术,坚持只做车企一级供应商的华为,逐渐赢得车企的信任,开启多种合作模式。

早在 2017 年,广汽集团就已经与华为在智能网联电动汽车领域技术展开战略合作,多个系统也在广汽集团旗下车型量产搭载,但这次广汽埃安与华为的合作模式亦有所不同。

双方不仅在技术上展开合作,彼此也投入了超百人的研发团体共同办公,联合定义、开发产品,显然这一次双方的合作更加深入,并不是所谓的「拿来主义」。

当然,代号 AH8 只是双方合作的首款车型,未来双方还将基于打造高端品牌推出一系列的产品,并利用双方资源推广品牌。

这或将意味着广汽埃安与华为合作的车型可能是单品牌,甚至是独立于广汽埃安之外的品牌。

但对外与华为的合作,只是广汽埃安其中一条路线,广汽埃安的方向是合作+自研的双轨并行。

古惠南表示,不管是 EV,还是 ICV 技术,广汽埃安都坚持自主可控的研发和产业化,广汽埃安已经组建近 6000 人的自主研发团队。

所以,除了搭载华为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之外,广汽埃安也将在 2023 年推出了星灵架构。

通过这套架构可以为广汽埃安系列产品提供包括智能座舱、智能驾驶辅助、以及智能化场景快速开发与迭代等多维度的功能,实现硬件即插即用、软件常用常新。

高通 8155/8295 芯片加持下,基于星灵架构的车型能够实现智能座舱高度集成,让车辆能够搭载效果更好的成像系统,比如 AR-HUD、3D 智能交互虚拟形象等等。

星灵架构最大的亮点在于其自动驾驶控制器采用华为昇腾 610 芯片,支持 200~400TOPS 算力拓展,以及 2.4GPix/sISP 图像处理能力,性能表现相当于市面上同类型芯片的2 倍

从 AION S 到 AION LX,AION 系列产品最直观的改变就是智能化,比如在可迭代升级的埃安 ADiGO PILOT 自动驾驶层面,实现覆盖高速+城市路况的全场景自动驾驶。

广汽埃安 AION LX Plus 高配版车型将配备 3 个第二代智能可变焦激光雷达,全车共计智能感知硬件多达35 个,搭配 200TOPS 高算力智能驾驶计算平台,将于今年 8 月份开始交付。

搭载一套主流的软硬件系统之后,AION LX Plus 高配版车型可支持 ADiGo 4.0 智驾辅助系统,除了高速公路智能领航辅助驾驶功能,还能实现城市道路的红绿灯路口直行、自主变道超车、红绿灯左右转弯、掉头及环岛通行等。

与此同时,ADiGo 3.0 智驾辅助系统的泊车表现并不亚于主流梯队的水平,无论是自主泊车,还是远程遥控泊车,AION V Plus 都能展现出足够强的实用价值。

除了 C 端领域,广汽埃安此前也曾与滴滴旗下自动驾驶公司达成战略合作。

双方将从线控底盘、自动驾驶传感器与系统集成等基础维度,开发无人驾驶车型。

其中,广汽埃安提供自动驾驶整车平台及整车设计、制造,而滴滴则是发挥自动驾驶软、硬件技术研发优势。

因此,面向 To B、To C 两个不同场景,广汽埃安形成两种不同的解决路线:

  • To C:今年实现城市领航驾驶辅助,明年逐步实践 L3 自动驾驶,2025 年实现 L4。

  • To B:一是结合如祺出行,逐渐推进在 L4 级自动驾驶的应用,2025 年开始大规模应用;二是面向更多基于 To B 场景的合作伙伴,提供 L4 级自动驾驶品牌车辆。

从创立之初的纯电平台,到独立建厂扩能,再到全栈自研的投入,埃安虽然借着 B 端市场的东风成为传统车企电动化转型的一枝独秀,但凭借 EV、ICV 两大领域打造的研发生态圈,埃安也在努力地向高端化进击。

「定位高端智能电动汽车品牌」、「成为世界领先」、「占据造车新势力头部位置」,从曾庆洪、冯兴亚再到古惠南,这些高调的造势可以认为是广汽埃安向资本市场「讲故事」。

三次动力电池技术进化、三次平台迭代、销量领先头部新势力... 从讲故事到逐一变成现实,广汽埃安确实凭借 EV+ICV 双自研技术路线成为角逐资本目光,拉升市场对广汽埃安的预期。

在资本市场上,投资人最为眷顾的是研发创新实力强劲,能以拳头产品占据市场龙头地位的企业。

2000 亿元的市场估值,不仅仅只是意味着广汽埃安在这条风口赛道上的阶段性成绩,更是代表着传统车企转型新能源的里程碑。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汽车之心

本文地址: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相关内容
相关圈子
全部评论·3
暂无评论
我要评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