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把钥匙扔给大数据,智慧停车助力我国5亿驾驶人告别停车烦恼

根据JD.POWER中国消费者自动驾驶信心指数调查发现,停车场景(即自动泊车)是消费者期待最先实现无人驾驶技术落地的场景。这一现象的背后是我国困难的停车条件。当前,全国大城市车位比约为1:0.8,中小城市为1:0.5,而发达国家为1:1.3。巨大的供需差异导致停车成为我国汽车消费者最高频也是最头疼的应用场景。然而,在物联网的加持下,这一困扰我国近5亿机动车驾驶人的问题有望得到疏解。

令人焦头烂额的停车问题

我国车位结构性紧缺,用户需求驱动智慧停车市场快速增长

据高德地图与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近日联合发布的全国停车场分析报告,目前国内存在高达8000万个的停车位需求缺口。这一供需两端的结构性矛盾在一二线城市与热点区域(如医院、商圈、办公楼等)尤为凸显。

出行找停车场最难城市TOP10

受限于紧缺的土地资源,想要在停车困难的一二线城市大量新建停车场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和极高的施工难度。作为替代,如何通过有限资源实现最优排列组合成为破局之道。当前,我国智慧停车场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信息闭塞,车主们出发前无法了解目的地停车信息,因而只能碰运气停车。一些近在咫尺的临近停车场车位可能就此被遗憾错过。用户的痛点与产品的缺位之间留下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需求催生市场。在资本和政策双重作用下,我国智慧停车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18年突破100亿元。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初步预计,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国内智慧停车市场规模在未来五年将保持20%以上的复合平均增速,到2025年行业产值有望接近400亿元人民币。除行业本身营收增加以外,智慧停车业务的不断推进深化还能带来巨大的边际效应——巨大的用户流量池、庞大的衍生市场…

场端探索初见成效,构建智慧停车闭环仍有不足

智慧停车市场因此步入了初步发展时期。经历一轮“蓝海”竞争,国内初步形成了两大智慧停车龙头——分别是捷顺科技、五洋停车,主要提供的是停车场一端的软硬件解决方案,代表了目前国内智慧停车参与者的主流玩法——场端发力,以停车场信息共享服务为主。但由于大多数城市尚未把城市停车数据放在同一平台统一管理,一些已有的智慧停车软件“各自为政”,系统互不兼容,形成了人为的信息孤岛。车主仍然没有办法很好地完成出行前停车规划。

受限于停车场智能化程度与管理水平,智慧停车应有的预约存取车业务仅小口径开放,主要集中于特种场景。这方面的代表产品有小强停车——通过串联机场周边停车场所,形成了辐射交通枢纽周边短租车位的独特打法,在限定场景下实现了预约存取车功能。

小强停车浦东机场停车场

聚焦场端的努力固然已有所成就,但上限明显。单一的行程规划与预约服务显然无法构成完整的智慧泊车生态体验闭环。自主泊车、反向寻车、无感支付,这些都需要车辆智能化技术的参与才能完成。

车、场两端协同发力,智慧停车的必由之路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认为,如果把新能源汽车比作全球汽车品牌竞争的上半场,智能网联汽车则是下半场。物联网技术在汽车领域的飞速发展使得车、场两端的互联互通成为可能。在无人泊车技术、无感支付接口、高精度感知等一系列车端智能技术的加持下,从找位到泊车,再到取车离场的智慧泊车生态体验闭环成为可能。

目前,已有吉利、上汽、本田、通用、沃尔沃、等传统车企借助APA挂挡泊车,RPA遥控泊车,以解决车端的泊车技术难题。威马汽车更是率先行业,在其W6车型上落地了限定场景下L4级别无人驾驶,展现了作为造车新势力在前沿技术上敢打敢拼的特点。

在车端与场端技术都已有所发展的情况下,二者如何实现有机融合便成为关键。笔者认为,由于汽车开发巨大的资金门槛与技术难度,从场端整合车端难度较大。而车企们往往拥有较为雄厚的现金流量,以及一定基础的流量接口,这就为车端整合场端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威马汽车近期上线智慧停车服务的动作验证了本文的这一猜想。近日,威马智行APP上线“停车场查询”功能,覆盖全国100余座城市、超过70,000个停车场库、超过10,000,000个停车位。用户通过“威马智行APP-探索-威社区-智慧停车-服务-寻找停车场”可随时了解目的地附近停车场“空忙满”状态、停车费等信息,各品牌用户均可使用。

威马智慧停车服务上线

在后续阶段,威马通过“APP+AVP自主泊车技术”方案持续完善用户体验,将很快实现完整的泊车生态体验闭环。届时,从出发前的车位预约,到过程中的停车操作,再到离场时的反向寻车与无感支付功能都将被有效整合进入威马的智慧停车服务框架之中。

谁能率先完成车端与场端的融合,成为智慧停车市场上的又一龙头?至少目前看来,威马已经起跑。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程雯

本文地址: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相关内容
全部评论·19
暂无评论
我要评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