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新能源车剑指1000万!车企却高呼“像牲口一样活下去”
步入2023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火药味愈发浓烈,首先是国补取消之后,车企本该涨价,但特斯拉的一把火直接引燃了整个市场,除了已经发布保价政策的车企按兵不动,像AITO问界已经着手跟进特斯拉降价的步伐。
经历了群雄乱战的2022年,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即将迎来新一轮淘汰赛。
01
市占率超25%,新能源汽车破1000万指日可待
据中汽协统计,2022年我国汽车销量达2686.4万辆,同比上一年小幅增长2.1%。在消费政策的拉动下,2022年中国车市勉强挺过了及格线,但这多亏了新能源汽车的强劲增长。
2022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为688.7万辆,同比增长93.4%,几乎翻了一番。放眼整个车市,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份额达到25.6%,而在12月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了31.8%,单月销量为81.4万辆。
按照这个增速,2023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有望突破1000万,市占率也将达到三分之一。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秘书长张永伟预测:2023年没有“黑天鹅”“灰犀牛”等意外的话,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可能接近1000万辆,中国可能是全球第一个新能源汽车年销量进入千万级的国家。
过去一段时间,新能源汽车的主战场是在一线城市,未来三四线城市甚至农村地区,都会成为新能源汽车消费的主要拉动力量。
车企All in电动化的趋势也十分普遍,以比亚迪反超特斯拉为代表,传统车企正在凭借深厚的造车经验在电动车市场大杀四方,特斯拉等新势力虽然有先发优势,但近两年电动化浪潮愈演愈烈,传统车企已经意识到电动车市场的重要性。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新能源厂商国内销量榜TOP3分别为比亚迪、上汽通用五菱和特斯拉,几乎没什么变化。但车企增速却有很大的差别:比亚迪同比增长208%,上汽通用五菱仅微增2.5%,而一向强势的特斯拉也放缓了增速,同比增长37%。
除了长城新能源车型下滑7.5%之外,排名TOP15的车企都实现了正增长,但可以明显看出,特斯拉、蔚小理等新势力在2022年的增速普遍落后于传统车企,哪吒、零跑虽然增速超100%,但去年12月份的交付数据并不好看,隐隐有下坠之势。
新能源汽车市场局势大好,但对于新势力车企而言,2023年终究是残酷了一些。
02
新势力2022:有人绝境求生,有人跌宕起伏
用一句话概括2022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厂商的遭遇:传统车企与新势力车企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且两者之间的界限愈发模糊。
以前我们将蔚小理等造车新势力视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生力军,传统车企要想在智能化、服务等层面追上它们,需要一定时间。但现在,吉利、赛力斯旗下的高端品牌极氪、AITO已经走到了与蔚小理并肩的位置,比亚迪甚至以“闪电战”的方式终结了特斯拉的统治,新能源赛道重新回到了百家争鸣的时代。
传统车企根基深厚,短时间内不会面临生死抉择的问题。而新势力车企却各有各的幸福与不幸。
2022年全年,蔚来、小鹏、理想三家车企的销量均在12万台以上,虽然被哪吒汽车抢去了销冠宝座,但依然是新势力当中最稳的玩家。但决定车企高度的不是以前的成绩,而是对未来的判断与规划。
李斌在内部邮件中陈述蔚来内部存在的八大问题,并在近日召回了近千台ET5,再加上前段时间用户数据泄漏,以及2022年销量不达预期,李斌在2023年刚开始就面临着重重困难;小鹏的人事调整仍在继续,虽然前有吉利高管确认入职,后有长城前总裁被传担任CEO,都无法解决小鹏眼前的产品和营销难题,何小鹏的日子并不好过;理想汽车率先突破2万台/月大关,意气风发,但二把手离职、竞争对手围追堵截也给这家公司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蔚小理手握大量资金和潜在用户,对市场有很敏锐的嗅觉,行动力也很强,短时间内不会掉队,这也是它们成为头部车企的原因。但对于威马、恒大这样的车企来说,缺少资金支持足以致命。
1月12日,威马汽车CEO沈晖在微博发布了一则短视频,里面只有一句台词:像牲口一样的活下去。
威马如今的处境,已经到了悬崖边上,裁员降薪、高管离职、产品问题频出……但近日与Apollo出行达成战略并购,让这家新势力元老重拾上市的信心。据透露,威马有望于二季度在香港上市。
2022年1-10月,威马汽车销量不足3万台,与蔚小理之间差距明显。作为最早杀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新势力之一,威马曾比小鹏更被人看好,但如今小鹏稳居新势力第一梯队,威马已经命悬一线,三年前的沈晖,可能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喊出“像牲口一样活下去”这句话。新势力之间的胜负,往往在电光火石之间。
而被许家印寄予厚望的恒驰汽车,从去年10月底开始交付,截至12月30日,2个月仅交付了324台。尽管恒驰依然不遗余力地试图说服消费者,但几乎所有人都不看好这个凑数的新能源品牌。
造车远没有想象的那样简单,刚刚官宣一年的自游家,也倒在了2023年的前夕。国内竞争加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也在迫使讴歌、马自达等合资品牌退出。自主车企中,长城被迫将坦克+魏牌、欧拉+沙龙实行双品牌运作以提速增效,长安也痛陈内部6大问题,面对形势更加严峻的2023年,各家车企显得愈发小心翼翼。
Golight点评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国内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1310万辆,占汽车总量的4.1%,扣除报废注销量比2021年增加526万辆,增长67.13%。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1045万辆,占比近8成。高速增长的新能源车市,对新势力来说既是机遇,也是一场生死对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