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1月多家车企销量“腰斩”,残酷的“洗牌”开始了!

春节期间的报复性消费显得有多热闹,1月汽车销量数据就有多寂寥。我猜中了开头,却没猜中结尾;猜中1月销量承压,但没想到这么多车企直接“腰斩”。

今天多家车企发布的1月销量数据显示,所有车企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YYDS的比亚迪1月销售151341辆,同比增长62%,环比下滑35%;埃安从上个月的3万辆降至1万辆;极氪从11337降到3116辆;小鹏从11292降至5218辆;AITO问界从10143到4475辆……

降幅最小的品牌居然是岚图,这个月卖了1548辆,环比下滑10%;而降幅最大的居然是零跑,直接从8493辆降至1139辆,环比下滑幅度高达86.6%,让人错愕。

客观因素有很多,一是补贴退出,而且很多品牌为了年底冲量,纷纷出台限时抢购政策,透支了今年一季度的销量,这是“明盘”;二是今年春节从去年的2月提早到1月,春节长假基本上浪费了一周的销售时间,而且很多地方从1月初开始陆续进入新冠感染的高峰期,也影响了很多人的出行和卖车。

另外还有第三个隐性因素,那就是对于未来经济预期的不明朗,让很多人不敢贸然进行大宗消费。今年春节期间,我去了不少品牌的商超店,与整个商场的人山人海相比,汽车商超店大部分非常冷清,这也是我始料未及的。

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就有了1月让人难安的销量数据。此前,乘联会就发布数据称,初步推算1月狭义乘用车零售市场在136万辆左右,同比下降34.6%,其中新能源零售在36万辆左右,同比增长1.8%,渗透率约26.5%。

虽然燃油车企的1月销量基本都还没公布,但从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可以看出,同样因购置税减半政策退出而承压的燃油车,下滑幅度可能会比新能源车小一些。这也意味着,对于新能源车企而言,真正的挑战和“洗牌”开始了。

事实上,即便是现在回看起来风光无限的2022年12月,也没有出现想象中因年底政策退出的“翘尾”现象。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12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38.3万辆和255.6万辆,销量环比增长9.7%,同比分别下降18.2%和8.4%。

这个不太光鲜的年底销量数据,还是以牺牲今年一季度的销量为前提的。

大年初四热闹的商场里,空无一人的理想店

今年销量将呈“前低后高”走势,已基本成为行业的共识。只不过,“前低”到底是多低,“后高”到底能多高,目前谁也说不好。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认为,2023年我国汽车销量有望超2800万辆。全国乘用车联席会则预测,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850万辆,渗透率将达36%。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则预计,2023年汽车市场将继续呈稳中向好发展态势,全年增长3%左右。

当然,对于个体而言,市场趋势如何并不是最关键的,关键还在于自身的势能和竞争力。2022年的销量数据已经证明了一个道理——强者越强、弱者越弱,是大势所趋。小组赛即将结束,淘汰赛也将拉开序幕。

活着

“活下去,像牲口一样的活下去。”1月12日,威马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沈晖在微博上意味深长地发了这句话。当天,Apollo出行发布公告称,拟以20.2亿美元收购威马控股旗下威马汽车,将通过以每股0.55港元配发288亿股的方式进行结算。

尽管沈晖这句话看起来非常悲情,但对于威马而言,这已经是最好的结局。毕竟,只要活着,就有希望。而且,在它之前,已有包括拜腾、绿驰、前途、恒大、自游家等企业,没有等到2023年升起的太阳。

疫情放开后的快速达峰,让很多人对“活着”两个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一如当下的汽车企业。

率先拿起屠刀的是特斯拉。1月6日,特斯拉再次宣布Model 3与Model Y双双降价,最高降幅为4.8万元。其中,Model 3的起售价从26.59万元降至22.99万元,降价3.6万元;Model Y的起售价从28.89万元降至25.99万元起售,降价2.9万元。这已经是特斯拉从去年底以来的第三次降价。

虽然老用户维权声音此起彼伏,但并不影响降价效果立竿见影。之后,#特斯拉3天内获得3万辆中国消费者订单#的词条也一度登上了微博热搜榜第一位。

对于所有新能源车企而言,都无法对特斯拉的降价假装视而不见。一场新的烧钱大战已经箭在弦上。

背靠华为、家底雄厚的问界率先“应战”。

1月13日,问界宣布,针对2023年1月13日8点30分起,问界M5 EV调整后售价为25.98万元起,降价2.88万元;问界M7调整后售价为28.98万元起,降价3万元。针对调价前已提车的车主,将推出感恩回馈活动,问界M5 EV及M7的首任车主,将享受总价值3.3万元至3.5万元的权益,包括延长整车质保至8年/16万公里和赠送12万AITO积分,同时问界M5可享2年的基础保养等。

相比特斯拉对于老车主的强硬态度,后“出牌”的问界显然技高一筹、扳回一局。此举虽然砸入重金,但不仅赢得舆论的美誉,也赢得了新老用户的认可。

对于包括比亚迪、小鹏、哪吒和埃安等电动车品牌而言,跟不跟,都是个问题。

一方面,为期13年的新能源补贴从2023年起彻底退场。根据工信部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从2010年政策起步到2022年底,国家投入补贴超2000亿元,共有千万辆新能源汽车获得补贴。这对于大部分本来就“赔本赚吆喝”的新能源车企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另一方面,如果不跟,那么销量下滑在预料之内,一旦滑出主流品牌视野,那么前期所有的投入有可能打水漂。

高合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作为新造车企业中冲高的典范,高合一度有着不错的声量和口碑,单车月均销量也能达到500台以上,并在2022年8月推出第二款车型HiPhi Z。然而,不知是否是资金方面出了问题,这半年来,高合异常沉寂,12月份HiPhi X的销量已降至152台,HiPhi Z更是难觅踪影。

这么一个高举高打的品牌,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遭遇了不太可逆的滑铁卢,属实有些可惜。特别是,当背靠大树、有着近百年历史的传奇跑车品牌——路特斯已经进军高端纯电市场后,很难想象高合还有多少市场空间?

对于包括拜腾、威马和高合等众多新势力企业而言,资金都是决定生死的关键因素,就像2019年躺在ICU里奄奄一息的蔚小理一样。只不过,虽然现在依然亏损,但蔚小理基本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优势和规模效应,而且手握几百亿现金,还可以“烧”几年,熬到决赛期基本问题不大。

而且,哪怕是蔚小理,直到目前也不能说已经高枕无忧了。就连李斌和何小鹏本人都多次说过,需要更加努力,才能熬到决赛期。近期,李斌发给蔚来全员的新年内部信,提及蔚来还有诸多不完善的地方,更是引发各界关注。

可以说,在一众新势力品牌中,蔚小理依然是标杆,这三个品牌活得好不好,有着风向标式的意义。而特斯拉的再三降价,对于小鹏乃至蔚来即将推出的第二品牌——阿尔卑斯,都将产生不小的影响。

但也不必过于悲观,中国市场的包容度远超我们的想象。在过去一年里,还有一些品牌在悄然生长,比如长安深蓝12月终端交付量达11650台,成为国内最快实现交付破万的新能源品牌;合创汽车12月销售3134辆,累计交付已超过两万辆;主打小车的东风纳米BOX在最后两个月的销量也已过万。

颠覆

特斯拉的降价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原因只有四个字——产能过剩。

因为特斯拉采取的是直营模式,也就是说一旦产能过剩,是没有向经销商压库这个缓冲地带的。而且,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 特斯拉的单车毛利率高达30%。由此不难看出,降价对于特斯拉来说是最直接有效、也是在承受范围之内的决策。

已有不少业内人士预警,一旦特斯拉的销量不达预期,年内还有继续降价的可能。届时,Model 3 后驱版的价格压到20万元价位区间,并非不可能的事情。这样的话,不仅仅是小鹏、极氪承压,就连海豹、smart精灵1号、埃安、哪吒等都将面临不小的冲击。

尽管2023年新能源车市场销量或将达到850万辆,但究竟每家能从中分得几杯羹,我想,在岁末年初之际,大家就应该有更清醒的认识和应对措施。

新势力的日子不好过,传统车企也不例外。在过去一年里,因为新能源车市场的狂飙突进,不少传统车企手足无措,出现了一些动作变形的情况,也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份额的流失,颇为可惜。

但事实上,我们应该有一个非常清醒的认识——哪怕今年新能源车的销量真的达到850万辆,那么,以2022年乘用车2350万辆的销量计算,包含混合动力的燃油车市场依然高达1500万辆,这依然是一个不能轻言放弃的市场。

这是去年底临危受命、重返一线销售岗位的一汽丰田销售公司总经理董修惠给我的启示。在广州车展交流时他说,虽然一汽丰田2023年的目标要达到100万辆、增长20%,但也并非不可实现的任务,关键是,要挖掘细分市场的潜力,一手抓燃油车,一手抓新能源。

在他看来,即便到2030年,国内燃油车市场依然会有1000万辆左右的市场,就看谁能真正站稳这个市场。“目前中国品牌全面转向新能源化,所以这个市场主要还是合资品牌在比拼。”

这是一个非常清醒的认识,也是一个非常现实的课题——对于包括BBA在内的所有合资品牌而言,如何做好燃油车和新能源车的平衡,关系当下,更关系未来。

在今年的业绩沟通会上,奔驰就宣布2023年将向中国市场投放6款全新纯电车型及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形成17款新能源产品矩阵。这是一个微妙的变化,“油电双行”的奔驰到底会有多大威力,我们还要拭目以待。

要知道,过去一年,插电混动市场的同比增速超过160%,接近纯电同期增速(85%)的两倍。

特别是以吉利、长安和长城为代表的中国品牌,在推出极氪、几何、阿维塔、深蓝、欧拉和沙龙等电动化品牌外,也纷纷将主品牌向混动、插混和增程转型。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几年插混和增程依然是市场的主要增长点。

作为混动技术的领跑者,丰田在今年年初也发布了第五代双擎混动技术,并用了20多年的镍氢电池更换为了锂电池,在减少体积和重量的同时,提升电能输出。2023年之后,丰田所有的混合动力车型都将换上这套新的混动系统。

第五代混动技术能不能助力丰田在新的一年里继续保持市场份额,其实还是有一些未知因素的。毕竟,经过过去一两年的技术普及,不少用户已经对中国品牌的混动和插混技术有了更多的认同感。

如果不努力,就连丰田混动都能被颠覆。我想,这是过去一年多时间里市场带来的深刻的认知改变。

“过去3年,75个品牌已经消亡了。未来3-5年内,还有60-70%的品牌或将关停并转。”在前几天的伙伴大会上,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表示,2022年中国汽车市场现有147个品牌,推出新车197款,其中新能源车116款,占比60%。在售新能源车372款,平均单车单月销量仅为1163辆,而如果单车单月销量不过万,是很难盈利的,除非豪华品牌。

在他看来,未来几年,中国主流自主品牌会加速发展。而二线品牌,无论是合资还是自主,几乎没有机会。

这是一个非常清醒、大胆和残酷的判断。但是,被“判死刑”的品牌肯定会垂死挣扎,这给市场带来一些不确定因素,也是市场迷人的地方。

比如,李斌关于“蔚来今年要超越雷克萨斯”的话音刚落,一直相对佛系的雷克萨斯就不甘躺平了。今年2月即将上市的全新雷克萨斯RX与雷克萨斯RZ近日公布了预售价,其中全新雷克萨斯RX的预售价格区间为40.9-62.5万元;雷克萨斯RZ的预售价区间为37.5-46.5万元。其中,全新RX的顶配版车型比现款450hL 尊贵版下调17.6万元。更何况,一般上市价格还会比预售价低一些。

对于想要购买这款车的消费者来说,应该感谢李斌的“激将法”,也应该感谢这个竞争的时代。因为,如果是几年前,我们实在不敢想象,25万就能买到诚意满满的宝马i3,而售价50万元以上的极氪009竟会供不应求。

结语

“力量在风中回荡,奇迹在蓝天下闪光”,是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早年写下的诗句,这句诗里面蕴含了创业的艰辛,以及百折不挠的精神。

那一代的创业者,无论是民企中的李书福、魏建军和王传福,还是央企中的徐留平、朱华荣和竺延风,谁都做梦也不敢想象,2022年的汽车格局竟会发生如此天翻地覆的变化。大家在市场的变化中,快速转变战略和战术,希望能够抓住这对于中国汽车工业来说千载难逢的机会。

2023年开年之际,无论是比亚迪“敢越星河”仰望品牌暨技术发布会,还是一汽红旗新能源战略全球发布会,抑或是长安的全球伙伴大会,都将中国品牌决胜2023年乃至2030的决心和底气展露无遗。据悉,本月吉利汽车也将举办盛大的“全面向新”品牌战略发布会。

但市场的残酷就在于,“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情况只存在于理想中,此消彼长才是市场的真相。因此,对某些品牌来说,这的确是最好的时代;但对于有些品牌而言,这也是最坏的时代。这个时代,只属于敢想敢当、敢打敢拼、敢做敢为的中国汽车人。

力量在风中回荡。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华山论剑V

本文地址: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相关内容
全部评论·1
暂无评论
我要评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