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战”之祸? 4月新能源销量涨不动了……
今天下午,乘联会出炉了最新的4月新能源汽车批发销量数据。
乘联会综合预估4月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60万辆,环比基本持平,同比增114%。预计1-4月全国乘用车厂商新能源批发210万,同比增长43%。
虽然从数据面上看同比还是有着不错的增长,但事实上,与3月61.7万辆的批发销量相比,4月销量实则已经开始出现轻微下跌。
换言之,3、4月里打得火热的“价格战”,收效甚微。即便是目前销售形势最火爆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事实上,稳稳排在榜首的比亚迪,4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的环比增长,也骤然放缓了不少。
4月,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销量20.95万辆,环比仅增长1.7%。
我们可以看到,比亚迪王朝网络中的车型,像汉、唐、宋等老车型销量也有所波动,目前主要依赖此前推出的秦Plus冠军版支撑。
但比亚迪这次在上海车展上亮相的宋L概念车让人惊艳,相信也将让竞争对手感到压力。
目前比亚迪新增的销量都是由新车型带动,如、元、海豚、护卫舰、腾势D9等新车型纷纷月销破万,同时也构成了比亚迪新的高价值车型矩阵。
随着4月A0级车型海鸥开始交付,相信接下来比亚迪的5月销量有望进一步突破,如果再对某些热销车型进行降价,那么其他车企真的是压力山大了。
紧随其后的特斯拉,4月批发量也同样是有着轻微下滑。数据显示,特斯拉4月国内批发销量为75842辆,与上个月76663辆相比,环比微跌1.1%。
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价格“风向标”之一的特斯拉,对于下滑的销量势头已经在作出相应行动。
特斯拉中国官网显示,全新Model S及全新Model X全系车型,上调售价19000元。
就在3天前,特斯拉中国官网上,特斯拉刚刚上调了主力车型价格:Model 3和Model Y的起售价均上涨2000元。
接连的涨价,特斯拉似乎是在为这场“价格战”降温。毕竟,事关降价预期,也对特斯拉的订单储备已经造成了影响。
而此时进行涨价,无非是刺激需求,让积压的订单快速释放。
排在第三的广汽埃安,是前三中唯一有着不错的增长表现一家。4月销量41012辆,在3月突破4万辆水平之后仍然有着不错的冲高动能。
电动星人稍微统计了一下4月销量出现环比下跌的车企,发现其中也是各有各的难处。
首先,长安和上汽乘用车分别环比下跌了35.4%、15.2%,算是4月表现较差的国内主流乘用车企业了。
长安汽车之所以环比下跌的那么厉害,应该主要还是跟旗下深蓝品牌的表现不如预期有关。
官方数据显示,4月深蓝的新车交付量为7756台,与上个月相比下滑了9%。
其中原因,电动星人猜测应该是跟其3月进行的大促有关。
在3月“价格战”如火如荼之际,深蓝推出了优惠力度较大的“限时补贴措施”,已经释放了一大批需求,所以在4月份出现疲软也是可以预料的。
目前市场上都在等待深蓝S7的上市,但据业内人士分析,不仅是长安,像长城等其他车企都在等比亚迪先出牌,事关其新款的宋PRO新能源预计将在5月上市,应该大家都在等其价格出来后才再作应对。
接着,表现同样让人担忧的还有北汽新能源。其4月销量2714辆,环比下跌67%。目前无论是产品还是销量仍没有任何起色之下,北汽新能源的前景愈发让人担忧。
据北汽蓝谷最近发布的一季报显示,虽然公司净亏损较上年同期有所收窄,但仍然高达8.92亿元。
面对今年管理层对上量的渴望,北汽新能源目前尚未完善的产品矩阵显然难让人看到希望。
智驱公论
虽然4月的新能源车市在总量上较3月属于基本持平的情况,但各家车企要稳守自身蛋糕的难度已越来越大。
事实上,在愈打愈烈,也越打越乱的“价格战”之下,并没有赢家。因为消费者的观望情绪会加重,车企的价格体系会崩塌,经销商也会叫苦连天。
推动汽车降价的原动力应当是技术的进步、原材料价格的变化和产业链的规模化,应当是有行业本身来推动的良性竞争,而不是没有“底线”的价格战。
不过,在上海车展过后,接下来汽车市场也将迎来新一波产品攻势,每家车企都在重新寻找自身的市场定位。在新能源汽车的下半场,拼的更是耐力和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