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再升级,智能网联第二期路演圆满落幕
汽车产业加速迈进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时代,新趋势也衍生出汽车产业链自下而上的变革,带动新能源汽车、汽车信息安全、汽车芯片、数据服务、智能汽车等上下游软硬件产业的兴起,加速向低碳城市、智慧城市进化。
10月20日,由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工作办公室联合德载厚创服共同举办、智车星球协办的智能网联第二期路演活动成功举办。锦图计算、车安集成电路、睿维视、千钧智行、汉铭博新能源以及铱斯科技六大智能网联汽车创新项目负责人带来了项目进展的分享,并与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工作办公室、大族启航孵化器、以及多家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投资机构,共同探讨产业落地中的新机遇、新挑战。
以下为参加本次路演的公司简介及核心信息,如果关注项目的融资情况,或亦有投融资需求,想参与系列路演活动。可联系星妹(auto-planet),系列路演正在招募智能驾驶产业项目,欢迎持续关注后续系列活动,共同参与。
1
—
锦图计算
公司简介:
锦图计算技术(深圳)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专注于汽车高性能智能座舱计算平台的研发与服务。以嵌入式操作系统应用集成为核心技术和能力,为客户提供硬件设计、软件设计、结构设计及工程验证全流程的工程服务。开发团队约为110人,今年1月份获得3000万的投资。
路演核心信息:
锦图计算聚焦在智能座舱整体解决方案,据锦图计算技术(深圳)有限公司创始人曾伟介绍,当前智能座舱行业里有几个痛点:
一、开发周期过长,且每一代产品升级迭代的共性比较弱;
二、目前芯片还是高通一家独大,主机厂没有很好的替代方案。
△锦图计算技术(深圳)有限公司创始人曾伟
针对当前行业痛点,锦图计算提供了一个集约式的解决方案。将车载SOC芯片做了模块化处理,把底层操作系统部分和驱动系统部分打包成一个模块。目前锦图计算与MTK合作的一个模组式产品,已成功进入了长安和上汽通用的供应链。
曾伟表示,智能座舱目前的玩家基本上都是巨无霸企业,对于创业公司,机会就是把一些高复用、高体量、大容量的市场从红海市场里不断细分,在细分领域中提高效率。锦图计算就把智能座舱里面开发最困难、周期最长的SOC操作系统标准化,并形成软件产品,固化到一个SOC与SIP产品里。
2
—
车安集成电路
公司简介:
车安集成电路是由在国外知名汽车芯片设计公司和国内汽车智能座舱整体方案开发经验超过20年+的人员组建的汽车芯片的设计公司。较早从开发体系上导入ISO26262,熟悉汽车芯片的法规,标准,开发流程,市场推广,有成熟的客户群体和市场需求。布局完善的产品开发规划和清晰的产品定义。选用TSMC 40nm 车规工艺,并和日本的RENESAS,美国的SiCr建立深层次的技术合作。
路演核心信息:
汽车智能化这几年快速发展,一个显而易见的现象就是车内的屏幕越来越多。不同于普通消费电子产品,车内很多人机交互的部分基本上都涉及到高级别功能安全。目前看车内至少有三块屏需要满足功能安全,一是仪表,二是HUD,三是电子后视镜。
车安做的芯片,就是为了满足汽车仪表功能安全。此前,该领域是日本ROHM公司的垄断市场,而车安集成电路创始合伙人吴跃伟就是当初ROHM负责相关芯片产品定义和市场推广的负责人。
目前车安集成的第一代芯片在今年10月17日已经在台机电流片,第二代产品是应对CMS,项目已经立项,预计在2024年7月30日左右流片。
车安集成看中了汽车功能安全的场景需求,第一代产品是功能安全在显示领域的应用,第二代产品是在电子后视镜领域的应用,第三代产品还是功能安全特殊领域里面应用的芯片。
车安核心技术主要来自于对汽车显示功能安全的理解,创业的切入点是仪表功能安全芯片的国产替代。目前团队大概有20人,今年6月份完成了种子轮。
3
—
睿维视科技
公司简介:
睿维视 ReaVis专注于提供领先的AR显示技术,实现真实场景与智能视野的深度融合,打造下一代人机交互系统。睿维视的基础核心技术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如车载抬头显示系统、车窗显示、舞台全息显示、橱窗显示、楼宇增强现实显示等。
路演核心信息:
据南京睿维视科技有限公司CEO邓远博介绍,公司目前有三款量产的项目,涉及到领域包括乘用车、商用车等。
△南京睿维视科技有限公司CEO邓远博
如何在智能座舱行业中脱颖而出,邓远博强调需要做一些差异化产品以及原理创新。目前睿维视说现在可能是行业里面唯一一家可以在普通挡风玻璃上做投射技术的企业,该技术还能够运用到商用车、轨道交通等产品。
邓远博表示,把技术转化成产品、产品转化成商品,除了产品本身,还要为行业提供全价值链的服务,比如软件、智能制造等等,所以现在睿维视的模式包括Tier1和Tier2。另外,目前车企的定制化需求越来越多了,很多主机厂自己也会做一些项目软件和算法,所以睿维视也会开放一些技术和主机厂进行共创。
由于风挡玻璃基本是两层玻璃中间夹一层膜的三明治结构,传统HUD上车通常需要把中间这层膜做成楔形角,把重影消除。而睿维视目前的平行矢量无重影技术,能实现无需楔形角就能消除重影投射。
除此之外,睿维视还在多焦面(MF)及数字全息(CGH)3D技术方向投入研发,以实现具有多层深度信息的3D AR-HUD,达到虚拟与现实的完美融合、为消费者提供更舒适、智能的驾驶体验的目的。
4
—
千钧智行
公司简介:
千钧智行是由工程院钟志华院士领队,清华大学车辆学院黄晋教授出任首席科学家的技术成果转化公司。通过软件定义汽车的架构下制造车身车舱的高性能集成域控软硬件一体化单元,赋能传统车企使之造出能与特斯拉比亚迪媲美的智能网联汽车。公司的核心团队集结了清华博士后国内顶尖技术专家,藤校毕业硅谷工作多年的行业精英,以及央企二级公司原总经理。目前,公司已与两家传统车企开展量产研发,并与多家车企达成合作意向。
路演核心信息:
当前汽车多为分布式控制,功能实现路径较长。千钧智行做的工作就是把域控制器集成到一个集中的控制器上,减少节点,让新功能的实现路径变短短,从而路径实现的成本也比较低,稳定性也会更高。
据北京千钧智行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创始人孙昀铠介绍,千钧智行的整体战略就是赋能传统车企,造出性价比更高的汽车,让汽车变得更好。
△北京千钧智行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创始人孙昀铠
孙昀铠表示,当前车企的一大核心痛点就是在用上一代的架构去造下个时代的车,其次就是软硬件耦合比较深,车企会更多依赖Tier1去做零部件上功能的迭代。“千钧智行架构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一是整体方案设计比较简单,集中域控的方案也会让整个控制器的数量急剧减少,从而帮助车企摆脱Tier1给他们带来的成本压力。” 孙昀铠解释道。
在整体产品方案思路上,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把车辆的功能进行聚合,比如车灯控制器都聚合成一个车灯域控;
二、按照空间进行整合,比如MPV会按照功能聚合成前舱控制器和后舱控制器,
三、软件定义汽车,车辆车身、底盘、动力里的功能都是通过域控制器上面的集成式软件去实现的。
四、面向未来,数据定义功能,与车企携手共进,从现在分布式控制的架构走向软件定义汽车、数据定义功能的未来,实现千车千面。
据孙昀铠介绍,千钧智行的核心技术主要在软件定义汽车的技术框架、TSN时间敏感网络技术、车辆线束布局和伺服电机设计四个方面。目前公司对接的几款车型预计在2025年初进行量产。
5
—
汉铭博新能源
公司简介:
浙江汉铭博新能源有限公(极动力)司致力于开发,生产电动汽车动力总成系统,电机,逆变器,充电桩等相关产品。极动力自主研发了全球首款全隔离“超充电驱”电动汽车动力总成技术,实现了传统电驱核心零部件的复用,以此构成了一个全隔离的超大功率车载充电机,实现交流电到直流电的转换并为车载电池充电。
路演核心信息:
据极动力创始人、CEO 朱正茅介绍,电动汽车发展至今最大的三个痛点,充电便利性比较差、车辆价格比较高、续航里程比较短。当前的解决方法有几种,一是通过增加电池提升续航里程,但治标不治本。二是建立快充站,但不仅直流快充桩成本过高,同时电网容量有限。三是增加停车场充电桩数量,但在大多数一二线城市难以实现。
△极动力创始人、CEO 朱正茅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极动力的解决方案是将电机和逆变器里,包括绕组、铁芯、转子、碳化硅、薄膜、电路等所有功率组件实现全功能复用。在开车时是一个标准的电机与逆变器去推动车辆前进或者后退,充电时,就变成了一个大功率的车载充电机。
朱正茅表示,该方案由于不需要OBC,每台车能节省700—2000元。同时,由于有了大功率充电功能,只需匹配一个大功率的交流充电桩,就能直接给电池包充电,这意味着同样80KW的充电功率,直流充电桩需要3万元,而极动力的方案只需要3000元,同时,极动力产品寿命可以达到10-20年,有效解决了快充桩成本高的一大难题。
除此之外,极动力电机和逆变器还可以变成一个超大功率的高压变低压、低压变高压的变流器,实现400V充电桩给800V电池包来充电的功能。同时,还可以和储能结合使用,“现有的储能只需拉出一条DC线,直流母线电压直接可以拉到我们的电机和逆变器,只要电压在1200V以内,都可以直接转换为电池包可用的电压与电流。这样一来可以实现零投入、零电网容量的情况下,搭建大型快充直流桩,解决了电网容量有限的问题。” 朱正茅解释道。
据悉,极动力已与跟一汽签订了合约,2024年第二季度开始供应驱动桥。
6
—
铱斯科技
公司简介:
铱斯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深耕于汽车辅助驾驶细分市场,以视觉算法能力为核心,拥有从传感器到控制器以及软件、算法全栈式布局的技术导向型企业。主要业务模块为:智能驾驶、智能座舱、视觉辅助和高精定位。目前已与上汽集团、比亚迪、长城汽车等国内一线车厂达成深度合作,在国内前装领域,L3及以下产品的量产规模在初创公司中处于领先地位。
路演核心信息:
铱斯科技拥有从传感器到控制器以及软件、算法全栈式布局。据铱斯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石广鑫介绍,铱斯科技业务主要分为四大板块:
一、前装业务,是铱斯现在最核心的业务,其中360°全景影像系统(AVM)以及半自动/全自动泊车系统(APA)为主要量产产品。此外,现在还开发出来智能座舱产品,例如DMS、OMS以及电子外后视镜(CMS)等。
二、AVP智慧停车库,将通过场端改造配合车端系统实现完全自主的代客泊车,让车主们实实在在的感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性。
三、后装领域,主要应用在封闭场景自动驾驶,包括厂区 、园区、矿山、港口、机场等。
四、高精度定位,基于卫星多方案开发的融合定位系统P-BOX,可实现厘米级高精度定位,在复杂道路状况下定位可靠性高。
铱斯科技出色的量产能力结合企业自身领先的自动驾驶算法方案与优秀的核心研发团队,让企业在一众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同时,高质量的客户响应度与多场景需求支持更是为铱斯科技添光增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