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新十年,中国设计何去何从?
上周,我们参加了 2023 国际汽车设计论坛暨吉利设计十周年活动。
这是中国汽车业内,首个由汽车品牌举办的国际汽车设计论坛,同时也是目前国内规格领先的汽车设计专业活动。
领先的含义,不仅在于嘉宾的含金量。
这是85 岁高龄的兰博基尼 Countach、Diablo 之父 Marcello Gandini,在退休多年之后的首次公开演讲;同时还云集了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以及王受之、何人可等等对中国现代设计教育举足轻重的专家。
我们今天更希望讨论的,是这场论坛,为 2023 年的中国汽车设计,做了掷地有声的总结。
经过十年的筚路蓝缕,中国新造车在智能电动时代发出了最强音。我们用「卷」总结 2023 的中国新造车,但更关键的,是厚积薄发之后的百舸争流。
当中国品牌开始争夺电动技术高地,我们发现设计的话语权,也成为了中国造车的主旋律——也就是从 made in China 到「中国设计」的飞跃。
而吉利设计,成为我们回首中国汽车设计过去十年时,至关重要的观察对象。不仅因为吉利曾经的经典意象,还包括从银河序列,到银河 E8 的智能纯电新设计风潮。
论坛上,吉利汽车集团 CEO 淦家阅说「设计是吉利的核心竞争力」,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陈政则表示「吉利将是智能汽车设计未来方向的指引者」。
中国汽车的设计自信来自哪里?吉利的答案又是什么?
或许我们可以从这场代表着吉利汽车设计新旧十年的交接,以及汇聚中国汽车设计思考的论坛上,找到答案。
一、探索不止十年
这届国际汽车设计论坛的一个关键主题,是「吉利设计十周年」。
过去十年同样是中国汽车走向自立、自研、自强的关键时期。我们如何通过吉利的成长,一探中国汽车设计的成长?
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院长何人可教授,在论坛上展示了他第一次参加的法兰克福车展中,吉利发表的概念车设计:CD,China Dragon 中国龙。
2005 年的中国汽车还处于萌芽期,经过从无到有的开辟之后,以吉利为代表的的自主车企,正在寻找设计和技术的突破口。
从「中国龙」开始,吉利就在汽车设计和中国文化的融合之路上,一路进发。
2013 年上海车展,是一个关键节点。
那届上海车展上,吉利展出了 KC 概念车,这是吉利设计十年的开山之作。它的量产版是 2015 年空间、配置、动力、定位都堪称国产顶尖的——「大美中国车」博瑞。
也是从 2013 开始,吉利有了真正对标国际品牌中高端车型的产品,不仅是堆料,更包括设计。早在十年前的 KC 概念车上,吉利就已经在强调「西湖断桥」这样的中华文化意象。
落到产品形象上,吉利的首个基于中国文化和品牌内核,打造的水波涟漪格栅亮相。
凭借着水波涟漪格栅,吉利在汽油时代打造了鲜明的品牌超级符号:涟漪,这也是过去十年很难得的,你一眼就看出「designed in China」的设计元素。
十年以来,汽车工业从燃油驱动逐渐转型智能电动,吉利也在能源更替的浪潮中,寻找着中国汽车设计的转型契机。
2015 年 11 月 18 日,广州车展。
这届广州车展上,吉利推出了首款纯电动轿车。伴随着接下来的博瑞 GE、帝豪 GSe、几何 A 等等一系列新能源车型,吉利的涟漪美学,也开始摆脱汽油车的传统形态。
一个很有意思的角度,是从这一时期开始,吉利品牌 LOGO,也在向扁平化、科技简约化的新时代风向转型。
2019、2020、2022,这三年吉利更新了三版 LOGO,在 2022 年星越 L 上彻底扁平化。
扁平化,还不只是吉利 LOGO 的终点。
2023,我们迎来了中国智能电动的超级内卷之年。百舸竞逐的背后,是淘汰赛已经打响了发令枪。吉利银河序列,则成为 2023 我们绕不开的名字。
这不仅包括银河序列的销量——银河 L7 的接连月销破万,还包括银河序列对于中国高价值纯电设计的新探索。
吉利用银河 E8 的全新设计,在电动时代赋予银河序列全新的设计语言:光之涟漪。
从光之涟漪延伸出去,银河 E8 的「飞檐虎视」、「三潭映月」等一系列揉合中国审美和现代智能科技的设计记忆点,都是 2023 中国汽车设计风潮中的亮色。
站在 2023 回望 2013,这十年又不仅是吉利从油到电、两代涟漪一脉相承的十年,更是中国汽车实现能源升级、设计升级,以及更关键的产业升级十年。
二、2023 新开篇
论坛上,吉利设计和中国美术学院联合发布了《中国设计话语体系白皮书(第一版)》。
中国式设计,正在努力成为国际化定义。这不仅是我们参加完论坛的感受,也是 2023 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在技术争先之外的美学格局。
而以银河 E8 为代表的的吉利智能电动汽车,则希望通过新时代的东方设计,成为全球汽车新格局中的「天元」,一子决胜负。
「设计不仅是消费者选择产品时的重要参考标准,是决定产品质量的关键要素,也是吉利汽车的核心竞争力」,淦家阅这番话,与陈政展示的这张 PPT 相映成趣。
图中所示,是吉利设计团队在银河 E8 诞生前,走进中国不同地域、不同代际、不同性别、不同社会背景的用户生活中,完成的田野调查报告——「中华文化影响下基盘用户审美的探访研究」。
跨越 3600 米海拔车距,跨越南北不同气候带生活习俗之后,吉利希望用一种引起中华民族共同美学情感的设计方式,推动智能纯电的下一个时代。
用陈政在论坛上的原话总结,今年的吉利设计,正在为构建「中国汽车设计话语体系」,奋力狂奔;以设计为载体,传播文化与审美。
于是我们自然想到「美美与共」。
这个词出自《费孝通文化自觉》,指的是不同国家的优秀文化互相包容和学习,但如何实现真正的「美美与共」?
上周的设计论坛上,曾经担任马自达首席设计师,风靡全球「魂动」设计风格的驱动者山田敦彦,说了这样一句话:「Good design is not only powerful,but also universal 好设计不仅有力,而且普适」。
普适价值,指的是某一民族的文化具有适用于全人类的价值。这种普适不仅体现在文字、服饰、世界观,更在美学领域体现得淋漓尽致。
回到我们的本行,就可以简单地说:如果一台车真的好看,那么不同国家的设计师都喜欢。
一台智能的、纯电的、具有中华美学特质的「普适」汽车,这是吉利设计赋予银河 E8 的产品内涵。
站在产品评测的角度,我们会着眼于 0.199 的风阻系数、48 英寸 8K 巨屏、数字山水智能座舱、5 分钟补能 180km、3.49 秒破百等等,体现着 2023 智能纯电竞争烈度的参数配置。
但参数的背后,还是吉利设计十年磨一剑的努力。
这些努力体现在设计一台车之前,横跨中国本土的用户调研;体现在从「大美中国车」博瑞到想做「最美纯电旗舰轿车」的银河 E8,过去十年吉利设计的筚路蓝缕中。
而除了以上种种,我们还找到了一个更深层、更细节的角度。
今年 9 月 5 日,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学院第一届汽车油泥模型「吉利班」举办了结业仪式暨成果展览开展仪式。
从 1972 年通用第一次将油泥模型应用到汽车设计开发算起,50 年以来,油泥模型早已成为现代汽车设计过程中的核心。每一位汽车设计师都从自己的第一个油泥模型,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
上周的汽车设计论坛上,「吉利班」设计的油泥模型,就放在会场外面最显眼的位置。
这是什么角度?产学联动、产学研合作,实质上是促进技术创新所需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
所以,如果我们只聊银河 E8,今天只写产品还远远不够。
从银河 E8 这辆车本身,到背后吉利设计的新旧十年,再延伸至景德镇陶瓷大学的产学联动,把这些人事物,共同放进中国汽车设计奋进的时代背景中,才是以吉利为代表的的自主车企,为中国汽车美学高呼的意义。
三、中国汽车设计的最好时机
在论坛上有这样一张 PPT:从 1960 到 2000 年代,世界汽车设计话语体系经过多次更迭,德美日韩轮番上阵。
到了 21 世纪 20 年代,一个属于纯电和智能的时代,也许现在是「打造中国设计话语体系的最好时机」。
时间走到 12 月中旬,我们今年见到了太多国产纯电的崛起,年底还将迎来更多的国产纯电车型亮相。
让我们欣喜的,是中国汽车在价值冲高的同时,审美和设计有了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追求。中国纯电和中国汽车设计,在 2023 年是齐头并举的。
视野再高点,中国汽车设计,会在这个十年,迎来自己的设计话语体系吗?
吉利设计,以及其他志存高远的中国车企,正走在这样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