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内卷车,不要把汽车厂逼成下一个三鹿
6月重庆召开的汽车论坛上,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呼吁“停止内卷,油电同权”。一时引起媒体争论不休,支持者认为曾总仗义执言,说出了汽车从业者的心声,有利于行业长期稳健发展。反对者则认为随着广汽集团的两大利润奶牛-广汽丰田和广汽本田销量萎靡,老曾这是竞争不过了,开始向国家诉苦了。
我无法确认曾总是否处于自身利益的考量才发出上述呼吁,但是无论从汽车行业的长远发展来看,还是从“稳增长,稳就业”这样更高的层面来看,“停止内卷,油电同权”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尤其是愈演愈烈的行业内卷已经迫使主机厂放松了对汽车质量管控,而汽车品质下滑会严重威胁驾驶者和乘客的生命安全,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消费者每买一辆内卷车,就离悬崖边更近了一步。
2008年,三鹿事件爆发,相信很多家长还记忆尤深。虽然表面上看是三鹿董事长及高管们利欲熏心,没有道德底线造成的,但是仔细思考一下就会发现不一样的味道。当时的涉事企业远不止三鹿一家,众多奶粉厂家为了打价格战,极限压低牛奶收购价格,奶农迫于无奈只好造假。三鹿不造假,也会有别的企业造假。当然,我这里并不是要为三鹿开脱罪责,整个事件中,三鹿等企业有责任,监管部门有责任,消费者呢,其实也有责任。如果不是消费者一味地追求低价,就没有造假者的生存空间。当时一袋400克的三鹿奶粉只要18元,一般情况下可以冲兑7斤奶,这已经比市场上卖的鲜奶还要便宜了。面包比面粉还便宜,你敢吃吗?所以不是消费者没有辨别能力,而是贪小便宜的心态作怪,结果一幕幕食品安全的悲剧不断上演。
没有想到十几年后,食品行业的内卷居然也蔓延到了汽车行业。大概从2020年左右各大主机厂就能开始卷配置,卷技术,卷价格,甚至主机厂的老板也开始卷流量。大家不关注汽车的安全,也不关注能源效率,反而攀比谁的屏幕更大,谁有彩电冰箱大沙发。表面上,竞争有利于消费者,消费者可以用更低的价格买到更好的产品,但是前提是有序的竞争。一轮又一轮的价格战已经把很多企业逼到了破产的边缘,甚至有些车企喊出“电比油低”,稍微有点常识的都知道电车的成本比油车高,那如何做到“电比油低”?除了压榨下游供应商,别无他法。
动辄20%-30%的年度降价,这些压力势必要传导给下级供应商,供应商要么配合主机厂降价,要么被主机厂踢出局。供应商不是慈善机构,也要赚钱养家糊口,既想不被踢出局,还想稍微赚点,唯一的办法就是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很多主机厂不是不知道下级供应商以次充好的行为,但是它们也没有办法,因为它知道给供应商的采购价格根本不足以生产一个质量合格的零件。就算换了这家供应商,只要采购价格不变,下家供应商还会这么干。
今天汽车行业的内卷和价格战让我再次嗅到了毒奶粉的味道。毒奶粉吃一次两次变不成大头娃娃,但是汽车出一次差错,可能就要付出生命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