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前沿 | 蔚来小鹏,出走英伟达朋友圈

一年一度 CES,又是智能汽车集中爆发的舞台。

2025 年的 CES 看点一样丰富,中国车企则继续争夺智能汽车发展的风向:

小鹏第一次将陆地母舰搬到美国;极氪宣布了智舱、智驾、超充和车型的全面出海计划;长城带来了旗下摩托品牌的首款车型,并且将高阶智驾版蓝山带到海外市场。

但北京时间 10 点半开场的英伟达发布会,将全球科技流量卷进黄仁勋漩涡。

除了在禁售背景下发布的 RTX50 系显卡,站在智能汽车角度我们更关心的,是这张与以往有本质区别的 PPT:

回到 2022 年 CES Orin 发布之初,同样介绍英伟达汽车朋友圈的 PPT,大概是这样:

小鹏汽车和蔚来汽车,这两家英伟达汽车芯片领域最早,也是非常深度合作的伙伴,2025 年「缺席」了 CES 专场发布会的「最佳拍档」环节。

另一方面,则是小鹏和蔚来,正好是目前唯二正式发布面向 L3,甚至 L4 时代自研智驾芯片的汽车企业。

今天的同一场发布会上,黄仁勋正式掏出了量产版 Thor 的方案。

此后两三年内,Thor 将成为高端智驾的硬件代名词。但伴随着两家核心合作伙伴的「缺席」,舆论圈对英伟达的「一统智驾江山」,又有了更多疑问。

今天我们的话题,就从「伙伴」开始。

一、三位老朋友

想要把蔚来、小鹏、英伟达三者间的故事讲清楚,我们得拉上马斯克。

2016 年 7 月,由于对自动驾驶宣传方式的分歧,特斯拉与 Mobileye 解除了合作关系。

但必须有新的方案承载马斯克的自动驾驶梦,于是他与老朋友黄仁勋一拍即合,仅仅三个月后,特斯拉 Autopilot 硬件 2.0 来了。

硬件 2.0 基于英伟达第二代车规级自动驾驶芯片 PX 2 打造,深度学习算力为 12TOPS——大概是网传 Thor 标准版 750T 的六十二分之一。

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即使到了第四,甚至第五代 Autopilot 硬件,特斯拉依然走在自动驾驶的全球量产之路上。

回到 2016 年,马斯克除了引入英伟达,还做了另外一件事:筹备自研芯片。

伴随着「硅仙人」Jim Keller 的加入,2019 年 4 月 Autonomous Day 上,特斯拉用 FSD Chip,正式开启了车端智驾芯片的垂直整合进程。

同样的合作-自研轨迹,也发生在后来的蔚来和小鹏身上。

2019 年 11 月 2 日广州车展上,小鹏 P7 正式开启预售,这也是第一款量产英伟达 Xavier 芯片的电动汽车。

Xavier 是 PX 2 的正统续作,深度学习算力 30T,大概是 Thor 标准版的二十五分之一。

从 2020 年到 2022 年,我们先后在搭载 Xavier 的小鹏车型上,体验到记忆泊车-高速领航-纯规则高精地图城市领航的智驾发展。

有了 Xavier 的经验积累,Orin 时代即使已经百舸竞渡,但小鹏 XNGP 一直维持在第一梯队的语境中。

然而 2024 年,何小鹏依然成为了第三位告别英伟达的老朋友。图灵自研芯片的登场,意味着未来小鹏汽车的 AI 天花板,将由自研团队承担重任。

特斯拉和小鹏之间,按时间顺序排的第二位,是蔚来。

2021 年,蔚来 ET7 承载着「Design for AD」的概念登场,犄角摄像头、激光雷达以及 Orin 芯片的首发,都代表了 2022-2024 年的智驾竞争主旋律。

更重要的,是四颗 Orin X 芯片的阵列,即使放在 Thor 山雨欲来的当下,纸面参数也有 1016TOPS 算力——当然实际应用方式更像 2+1+1,这个又是另一个话题了。

2023 年,李斌曾表示蔚来一年花费 3 亿美元采购 Orin,占据英伟达当年出货量的 46%。

同年的一场交流会上,蔚来汽车数字产品体验部负责人朱太平曾告诉电动星球,蔚来和英伟达、高通,在智能硬件的集成和开发上,都有非常长期、早期且深入的合作经验。

也同样是 2023 年,蔚来的自研芯片计划逐步披露。

2023 年首届 NIO IN 全栈技术日上,李斌发布了蔚来芯片团队第一款作品:激光雷达处理芯片「杨戬」。3 个月后的 2023 NIO Day,蔚来首款 5 纳米车规级智驾芯片「神玑」发布。

上面提到的三家车企,都是英伟达的「老朋友」,在 Drive 系列芯片的量产历程中各自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却也最终各自走上了自研智驾芯片的道路。

为什么?

二、握住 AI 时代的命脉

更显而易见的答案是成本。

2023 NIO IN 发布会后采 访中,李斌表示刚发布的「杨戬」激光雷达数据处理芯片,可以使单车激光雷达的采购成本降低数百元,「一年左右(的销量)就可以收回(研发)成本」。

类似的解释,也出现在针对神玑芯片成本的提问上,李斌解释称单颗自研芯片的成本会逐渐下降,但采购的成本相对高,只是研发换毛利的过程相对慢。

而比起成本,对新车企的长期成长来说,更重要的是自主。

2024 年 8 月 27 日的发布会后,何小鹏接受采 访时这样回答自研图灵芯片的重要性:

「...将来立志在 AI 层面有所作为的公司,可能都会有非通用的芯片,也就是去做自己的专有 AI 芯片。」

三个月后另一场发布会上,何小鹏表示,图灵芯片是小鹏汽车专门为车端大模型、云端大模型定制的 AI 芯片,「专有能力上达到,甚至超过了我们现在使用的三颗芯片的能力」。

类似的表达,再往前数一年的李斌说过:「神玑 NX9031 芯片一颗顶四颗」。

更鲜明的对比,则是此前一直作为纯视觉方案标杆的特斯拉硬件 3.0,稠密算力「仅为」144TOPS,这是一个营销上并不性感的数字。

但特斯拉 FSD 可能是目前传播效果最好的智能驾驶产品。

专有、定制带来的「算力得房率」,在李斌何小鹏马斯克看来,比通用芯片方案短期内较快的上车速度重要得多。

算力的定制化,某种程度上对应着上一个百年,汽车工业的发动机自有权。有了发动机制高点,车企可以生产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如今的车企,则以算力塑造不一样的前景。

在新车企手中,算力不仅驱动智能汽车,更驱动着各自掌握的 AI 大模型,甚至是衍生的具身智能产品。

2022 年 10 月 1 日,特斯拉截至目前最后一届 AI Day,同时也是 Optimus 机器人原型机首次亮相。

马斯克说过「当你能解决自动驾驶,你就能解决现实世界中的人工智能」——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比如 Optimus 原型机的大脑,就是初代 FSD Chip;比如借鉴汽车碰撞模拟软件,给 Optimus 编写「跌倒测试」软件;比如同样将减少线束长度、中央域控、大规模生产的汽车经验,搬到 Optimus 量产过程。

两年后的何小鹏,则表示图灵芯片会同步部署在小鹏汇天的飞行器、小鹏汽车 AI 机器人内。

「动力团队除了做汽车动力,还在做机器人动力;自动驾驶不光做全球(汽车)的自动驾驶,还要做机器人的自动驾驶」,何小鹏这样总结 AI 时代团队的跨界赋能。

并不是所有车企都会成为 AI 公司,但正在有更多车企探索成为 AI 公司的可能性。

AI 和自动驾驶时代,英伟达成为最大的获益者之一。而它最早,也是更深厚的三位「老朋友」相继走向自研芯片,其实并不意味着英伟达与 OEM 的分歧。

譬如何小鹏也提到,希望用英伟达芯片和自研芯片共同构成产品体系;譬如英伟达依然是全球最大训练芯片供应商,马斯克除了 DOJO,也依然需要 H100 和 B200。

但也正是百花齐放的 AI 路线,才让这个人机共存的时代变得更具想象空间。

(完)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电动星球News蟹老板

本文地址: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相关内容
全部评论·1
暂无评论
我要评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