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智驾,有了“黄金搭档”
中国智驾产业链的窗口期来了。
「半个智驾圈」都在看的比亚迪智驾发布会,表是「全民智驾」,里是中国智驾产业链异军突起。
中国乘用车销冠的一举一动正影响着智驾下放的进度,另一方面,比亚迪将会为智驾产业链带来一波新机会。
谁与比亚迪合作,谁就会进入更大规模的上量时代。
比亚迪天神之眼选用的国内芯片玩家有且只有一个——地平线的征程 6M。
资本市场反应最为直接,地平线与比亚迪股票同步起飞,比亚迪从 2 月 3 日起涨幅超过 20%,仅 2 月 6 日、7日两天,地平线股票涨幅超过 26%。
地平线和比亚迪犹如黄金搭档,前者是中国乘用车销冠,后者是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芯片搭载量之王。
头部之间的强强联合,是对非智能汽车的一场奇袭。
比亚迪只是地平线征程 6 大规模量产的起点。地平线创始人余凯一个月前曾提到:以前大家嘴上说着「拐了拐了」,心里都是「卖了卖了」。
这次,地平线真的要「拐了」。
01、全民智驾,「没那么简单」
比亚迪与地平线的黄金组合,打开了「全民智驾」的魔盒。
车企玩家一派激进,另一派更强调体验,集中表态。
长安和零跑、小鹏都是智驾激进派。
长安激进宣布不再研发非 L2.5+ 车型,智驾上左手自研、右手牵手华为乾崑智驾,三种智驾方案落地深蓝,意在大规模铺开智驾。
零跑则在硬件配置上来势汹汹,宣布第一季度推出的 B10 高配版,15 万级就能搭载激光雷达+高通 8650 芯片的硬件组合,支持无图城市 NOA。
零跑创始人朱江明回应这一波由比亚迪带来的全民智驾潮,零跑没有压力,反而因此受益。
小鹏最为激进,直接把 L3 级别自动驾驶的竞争线提前到了今年中旬。
很明显,比亚迪的 8 万级智驾底牌打出后,其它车企得重锤「性价比」,要么拿出更有诚意的价格,要么做出性能更强的智驾产品。
华为和长城对于全民智驾的态度更为辩证,更看重智驾体验。
华为车 BU 董事长余承东一针见血指出,智驾「凑合能用」与「好用且安全」之间存在天壤之别。
长城创始人魏建军也在当晚发声,智驾不是一场秀。
真正的智驾技术,必须能够切实提升每一个用户和家庭的出行体验与安全,满足他们高频的出行需求。
全民智驾背后的忧思在于,8 万级智驾车能否带来好用、安全的智驾体验。
比亚迪需要回答好这个问题。
而地平线,的确为比亚迪提供了一个有力论据。
一方面,在天神之眼 C 上,比亚迪智驾车型展现出了无图高快领航、代客泊车、主动安全的三重关键能力。
伴随着百万级别数据驱动,年底还将更新「城市记忆领航」功能。这意味着,地平线征程 6M 有可能挖掘出更大算法潜力。
另一方面,地平线本身成绩足够有说服力,据高工智能汽车统计,2024 年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计算方案中,地平线以 33.97% 位居市场第一,目前地平线赋能合作车型超过 300 款。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由国民企业掀起的全民智驾浪潮,随着智驾车型的大规模铺开,「比亚迪+地平线」的黄金搭档式组合,还将在这场科技平权运动中不断出现。
02、「全民智驾」的黄金搭档,为何是地平线?
地平线和比亚迪的合作,专挑硬茬。
按计算平台分,比亚迪的天神之眼智驾可以分三类:
天神之眼 A:采用英伟达双 OrinX,主要针对以仰望 U8 为代表的豪华车型。
天神之眼 B:采用英伟达单 OrinX,主要针对腾势、王朝海洋系列为代表的中高端车型。
天神之眼 C:计算平台采用英伟达 OrinN/地平线征程 6M,主要针对以秦 L、宋 Pro、海鸥为代表的 10 万元性价比车型。
天神之眼 C,才是现阶段车企巨头挑战智驾平权能做到的最大边界。
首先把价格打到最低,7.88 万的海鸥就能标配智驾。其次,天神之眼 C 又是能把智驾销量又拉到最高。
地平线征程 6M 上车天神之眼 C,真正的信号是——撬开全民智驾的新大陆。
不出意外,天神之眼 C 将会是比亚迪出货量最高的智驾方案。
去年,比亚迪秦 L 累计销量 22.8 万辆,宋 Pro 新能源累计销量 24.1 万辆,其中比亚迪秦 L 是中国中级轿车中 2024 年销冠,仅两款车型,与新势力中销量最高的理想汽车整体总销量接近。
搭载智驾后,这些性价比车型的销量还会在焕新升级后再次拉高,也将同步带动地平线征程 6 的出货量。
这恰好对应了余凯今年 1 月份提到的目标:地平线征程 6 系列芯片今年将会达到 100 万片,征程家族累计出货量突破 1000 万。
在比亚迪的全民智驾里,天神之眼 C 只选择了英伟达和地平线两家厂商,一家代表全球智驾芯片的老饕,另一家则是国产智驾科技里的新兴顶流。
原因在于,地平线的确能够助力比亚迪在智驾层面高效破局,达成降本目标。
具体看,地平线征程 6M 的任务有三点:
在性能上对齐英伟达 Orin N;
给比亚迪硬件成本减压;
保持高强度量产节奏。
一方面,地平线征程 6M 是算力 128TOPS,比 Orin N(84TOPS)更胜一筹,并且搭载了地平线自研的 BPU 纳什架构,对于 Transformer 算法的计算效率较征程 5 提升 10 倍,能高效处理智驾中的复杂算法。
另一方面,作为征程 6 家族中的性价比担当,地平线征程 6M 可以用更低成本满足更高的性能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在开发效率上,地平线一直提供了高效的模型部署和开发支持,使合作伙伴的算法移植适配速度大幅提升,这刚好切中了比亚迪抢占市场窗口的急切诉求。
地平线征程 6 系列在 2024 年 4 月上线,而比亚迪自研项目于同年 9 月正式立项,不到半年时间,天神之眼 C 方案就上车 21 款新车,同时把方案成本做到了 4000 元级别。
可见,比亚迪能快速交付出 8 万级的智驾答卷,地平线征程 6 功不可没。
03、比亚迪+地平线,两个「顶流」的共鸣
地平线和比亚迪的合作,可以定义为两个「顶流」的共鸣。
比亚迪和地平线都是各自领域内的「顶流」。
2024 年比亚迪首次以 427 万辆年销量成为中国第一大车企,地平线则在自主品牌乘用车中成为智驾芯片量产第一名。
头部之间是会惺惺相惜的,甚至他们崛起的历程非常相似:比亚迪突破 1000 万辆汽车的时间只用了 20 年,创造了中国车企的最快纪录。
类似的,今年是地平线成立的第十年,如果在十年内能够如期完成 1000 万片前装出货量,那么地平线将真正达到智驾科技领域的龙头,领跑行业。
地平线和比亚迪的组合就像一对能产生螺旋式上升效应的黄金搭档。
首先,这次合作彻底打开了地平线规模与成本的正向飞轮。
百万出货量进一步摊薄了芯片开发的固定成本,而地平线又能基于丰富的经验与市场反馈继续优化开发流程与工具链。
地平线征程 5、6 系列正是基于这套逻辑完成迭代。征程 6 基于第三代 BPU 纳什架构,在软硬协同上展现出更强的产品性能与可扩展性。
这种规模-成本-技术迭代的飞轮,使得地平线始终保持了高性能与低成本的剪刀差优势。
2025 年,如果说在比亚迪带头下,10 万级中端智驾市场迎来爆发,那么地平线征程 6 或将成为其它车企进入这片蓝海的首要选择。
其次,地平线和比亚迪的合作,标志着地平线务实主义的再度胜利。
余凯有句名言「在没有竞争的地方竞争」。
简单理解,就是地平线是一家很喜欢「反共识」的公司。
当行业研究 AI 算法时,地平线用软硬结合的方式扎进计算芯片领域;
当汽车行业陷入困局时,地平线反而选择 All IN 汽车;
当 Robotaxi 赛道火热时,地平线趴在地上做一个个量产项目。
结果是,地平线每一次决策都为自己蓄力,在 2020 年后迎来量产爆发,2021 年底,地平线征程家族计算方案出货量突破百万大关,2024 年这一数字狂飙至 700 万。
余凯曾开玩笑说这是「狗屎运」,但好运之所以降临,是因为仗开始打时,地平线已经在战场中央架起了机枪,上好了子弹。
比亚迪选择了地平线,意味着其十年务实主义的打磨与积累再度被市场肯定。
未来三年,地平线还有两个大动作。
一个是「向下扎深根」。
除了比亚迪,地平线征程 6 获得了超过 20 家车企及品牌平台化定点,其中包括了上汽、奇瑞、广汽等,以及以轻舟智航、博世为代表的供应商。
据了解,征程 6 今年起将会上车超100 款中高阶智驾车型。
另一个则是「向上捅破天」。
与比亚迪攻克高阶智驾不谋而合,地平线也已经开发了一套基于软硬结合全栈打造的高阶智驾系统
地平线的具体方法是以软硬一体为思路,在征程系列芯片地基上,打造了 SuperDrive 全场景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涵盖智驾不同场景。
据悉,征程 6P 已于近期完成投片,而 SuperDrive 将在第三季度量产上车。
全民智驾时代,车企已经不再局限于车企,比亚迪的标签除了新能源车企,还多了智能化车企。
地平线也从来不止是一家芯片公司。
贯穿地平线十年的软硬结合思路,促使地平线有更充足的技术储备再向上一层,开发出好用的高阶智驾系统。
现在地平线正在以智驾科技公司的新身份,成为科技平权的底层赋能者。
而地平线和比亚迪的合作向我们预言了智驾市场未来——全民智驾将率先发生在中国市场,并由中国市场辐射到全球汽车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