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亨利福特+乔布斯附体?先看特斯拉能否活过半年
“我认为特斯拉会在未来3-6个月内倒闭……”
近日,美国知名对冲基金经理约翰·汤普森在《商业内幕》刊文称,特斯拉活不过半年,这位华尔街大佬的措辞可谓相当严重。
与特斯拉资金储备只够5个月的窘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马斯克刚刚批准了“每年50亿美元”的巨额薪酬计划,全美最大500家公司CEO的薪资加起来也抵不过一个马斯克。如果马斯克达到收入目标,特斯拉年销售需要超过200万辆,但实际上,去年特斯拉车的销量仅有10万辆。
在Model S 和 Model X双车销量下滑,Model 3还在产能地狱里挣扎,特斯拉陷入亏损持续扩大之际,这份史上最大笔的薪酬计划,将马斯克再次推向了风口浪尖。这位被华尔街大鳄们一直奉承为结合了亨利福特与乔布斯等人身上最好特质的天之骄子,正面临着“被放弃”的局面。
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一旦被投资人放弃,在造车领域没有强悍优势的特斯拉拿什么来立足?强敌环伺,等着撕碎特斯拉的传统豪门可不会对这位新贵留有恻隐之心…… Model 3成命悬一线的稻草? 虽然BC君认为,无论是马斯克,还是业内都对Model 3的期望超出了其本身的能力。但不能否认的是,Model 3的销量成为目前解决特斯拉亏损困境的救命稻草,成为特斯拉进入主流大众市场的敲门砖。 “欢迎来到地狱工厂”,这几乎成为马斯克的口头禅,对于新进员工,马斯克都会送上如此“祝福”,他喜欢用“地狱工厂”来形容特斯拉加班加点赶工的场景,甚至还亲自在弗里蒙特工厂的地板上过夜监督生产进度。 虽然马斯克乐观地表示,现在特斯拉已经从地狱的第9层上升到第8层,但产能困境,就像一根刺一样深深扎进皮肉里,成为亏损的源泉,也成为投资者信心动摇不可回避的因素。 严酷的事实摆在眼前,在约翰·汤普森“活不过6个月”的严峻预测之下,特斯拉必须提高Model 3的产量来度过难关,否则将会面临着更严重的经济后果,被无情的华尔街大佬们从热望之境拉向“寒冬”。 信息显示,目前Model 3 在全球的预订已经超过五十万辆,这意味着马斯克需要大量的产能来消化不断增长的订单。“我们将要进入地狱式生产,这将至少持续6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马斯克坚信特斯拉可以克服生产瓶颈,到二季度末,Model 3的产能将提升到每周5000辆。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个预期达成并非易事。此前,特斯拉曾预计到2017年12月Model 3的产量将提高至每月2万辆,但结果是整个四季度仅交付了1500余辆。如果此次“每周5000辆”的计划再“划水”,将会严重动摇投资者的信心。 外媒报道称,为了提高Model 3的生产速度,马斯克有意实施“产能让渡”,减慢了Model S和Model X的生产速度,以至于交付时间被拖延,现在这两款高端车型的买家可能要等上4到5个月才能拿到货。交付时间延长,让特斯拉目前两款在售车型出现了销量跳水的局面。 主力车型销量锐减, Model 3的产量能否达到预期,就成为特斯拉命悬一线的救命稻草。马斯克曾表示,到2018年年底,特斯拉的年销量将达到50万辆,其中Model 3将占据其中的40万辆,颇有一番“大跃进”的姿态。 暂且不论产能大跃进是否会让产品质量堪忧,但摆在眼前的是,生产不断拖延,成本超出预期,产能大限压顶,极有可能让Model 3成为压弯特斯拉的最后一根稻草。数据让人很沮丧,目前Model 3的周产量仍不足千辆,弗里蒙特工厂还出现停工。“停工期间是用来提高自动化水平,系统地解决瓶颈问题,以提高生产率。” 由于电池模块的产能瓶颈,实现每周生产5000辆Model 3这一目标已被两度推迟。即便在产能上屡次食言,特斯拉仍然下了重磅赌注。或者,我们为这份自信鼓掌的同时,也不得不捏一把汗,在之后的第二季度甚至第三季度,Model 3 都有继续深陷生产地狱的危险。 一旦Model 3产量无法振作,钱烧到了尽头,那么从一开始就选择和传统车企为敌的特斯拉还有多少存活的可能?马斯克或许不清楚,但华尔街的那些嗜血之狼不会心慈手软。 华尔街对特斯拉没了兴趣? 这些华尔街之狼们似乎开始意识到,特斯拉的市值超过通用和福特,并不是一个合理的现象。 在约翰·汤普森有关特斯拉的文章里写道,“市场最近对特斯拉的偏好下降……”,换而言之,从创办至今的15年里连续亏损,缺钱、缺人、缺技术,徘徊在生死关头多次的特斯拉再次走到了“生死边缘”。 这一次,很棘手。因为曾经这些狂热的马斯克信徒,耐心正在悉数耗尽,对特斯拉的兴趣开始降低,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与此同时,马斯克的最贵年薪计划也让他们极度不满。福特有120亿美元现金应对不测,而特斯拉现金只够维持不到半年时间,在这个节骨眼上,马斯克还对自己如此“大方”,实在是“不作死就不会死”。 高盛知名分析师大卫·坦伯瑞诺也预计Model 3电动汽车的交付速度将远低于预期,并重申了自己对特斯拉股票的“卖出”评级。由于投资者的信心动摇,特斯拉的股价应声下跌。在3月中旬收盘之际,特斯拉股价大跌8.63%至315.23美元,总市值约529.8亿美元。 曾经和马斯克有过甜蜜期的丰田和奔驰,在将特斯拉股票清仓的时候,都曾公开表达了担忧,“特斯拉股票估值过高存在风险”。投资网站高级分析师克莱门特·蒂博在一份邮件声明中表示对特斯拉的高股价困惑了很久,“我们不推荐卖空这只股票。因为特斯拉股票不遵循其他股票遵循的基本估值原则”。 特斯拉发布的财报显示,去年全年,特斯拉总收入为118亿美元,但却亏损了19.6亿美元,几乎是2016年6.75亿美元亏损额的三倍。其中每个季度平均消耗现金约10亿美元,主要是用于将Model 3投产的巨额投资。 自2010年IPO上市以来,特斯拉连续七年尚未实现过全年盈利。现在由于Model 3所带来的生产成本并没有被毛利所覆盖,因而造成公司净亏损不断增加。换句话说,现在特斯拉本身一点没有盈利的迹象和方法,除非Model 3产能能够大翻身。 看不到希望的投资者与特斯拉“七年之痒”的状态开始出现,特斯拉的债券定位已经被定为 CCC,使得零部件合资伙伴要求特斯拉支付后提供产品,进一步加大了特斯拉的财报危机。与此同时,在过去5年里,特斯拉收到了美国证监会85份增加信息和披露信息的要求,被怀疑“存在财务欺诈行为”。一旦被调查,特斯拉就无法公开筹集资金,无疑雪上加霜。 缺乏稳定健康的资金流,光凭股市里的红利很难留住善变的投资人。如果特斯拉在未来无法从投资者那里拿到80亿美元的资金用于填补未来18个月的运营亏损、资本支出、到期债务和周转资金,那么马斯克的“上天入地”梦想只能去见鬼了。 此前,马斯克在致股东的信中写道,随着Model 3和能源产品的产量提升,加上严格控制运营支出,公司的季度营业利润应在2018年某一时刻转为可持续的正值。但彭博社此前预算,特斯拉将在今年8月份资金耗尽,有点打脸之嫌。 特朗普挡了特斯拉的生门? 正试图超越高端电动车进入大众市场,遭遇重大挑战的特斯拉亟需寻找新的玩法,提升产能,解决全球客户的交付难题。与此同时,华尔街的投资者们也希望特斯拉能够尽早在更多市场投产,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来保持公司的偿付能力。 其中,连续数年新能源销量第一,中国市场作为电动车的热望之地,重要性不言而喻,几乎被认定为特斯拉迈入大众消费市场的“生门”。早在2015年3月,马斯克到华时曾提出,希望能在三年内建立中国本土的生产和设计基地。随后的三年内,特斯拉在华寻求建厂的消息不绝于耳。 一次又一次的辟谣和澄清之后,兜兜转转已三年,特斯拉终于承认和上海市政府正在探讨合资建厂的可能性。 目前因为股比没谈拢,项目几乎停滞不前,独资造车暂时无望。为了打破僵局,实现在华“独资建厂”的小九九,马斯克转而求助特朗普,推特发文表示,“中国对进口汽车征收25%关税,但美国却只征收2.5%,好比穿着灌了铅的鞋子去参加奥运会比赛”。 显然,马斯克欲借特朗普的威力把中国汽车市场炸开一道口子。3月23日,随着特朗普签署钢铝关税备忘录,中美贸易战正式打响,躲在特朗普贸易大棒之下的马斯克正积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引战,希望特朗普能够帮助特斯拉在贸易协议上得到“公平结果”,破解中国“50:50”的行业“规矩”。 虽然马斯克公开挑战中国汽车行业政策的胆量很大,但他似乎忘记了,特朗普不会成为他手中的那把枪,中国“奉陪到底”的态度亦是丝毫不退让,当贸易战的吵闹褪去,“挑起中美贸易战”的帽子让马斯克没有了投名状,可能只会留下一地鸡毛回馈马斯克的“小心机”。特斯拉的国产问题,或许将无限搁置下去。 随着奔驰宝马大众等传统车企纷纷声势浩大地发布新能源战略,特斯拉在华建厂计划也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从一开始,养成超级冷淡、傲慢的态度的特斯拉在传统巨头眼里就充当着“眼中钉”的角色,这些狠角色们都等着特斯拉被拔出的那一天。 根据特斯拉产能测算,2017年7月投产的Model 3,交付完成目前的50万订单最晚要在3年以后。那个时候,大众纯电动市场早已经是别人的天下了,马斯克还有什么筹码维持傲慢呢?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BusinessCars
本文地址:
本文由第一电动网大牛说作者撰写,他们为本文的真实性和中立性负责,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第一电动网。本文版权归原创作者和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所有,如需转载需得到双方授权,同时务必注明来源和作者。
欢迎加入第一电动网大牛说作者,注册会员登录后即可在线投稿,请在会员资料留下QQ、手机、邮箱等联系方式,便于我们在第一时间与您沟通稿件,如有问题请发送邮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