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20年前造车被人抨击,如今李书福抨击别人造车?

吉利公司董事长李书福抨击跨界造车者(造车新势力)忽悠老百姓,认为老百姓赚点钱不容易,别被不懂行的跨界造车者忽悠掉了血汗钱。

笔者知道的是,20年前别人抨击李书福造车,说他不懂行,胆子大,但没有人说他是在忽悠老百姓;如今李书福抨击跨界造车者(造车新势力)不懂行,在忽悠老百姓。前后两者抨击对方,有一个相同点,说对方不懂行;不同的是,20年前说李书福胆子大,但是与人品无关;李书福说造车新势力在忽悠老百姓。这明显是说对方人品有问题。

如今,李书福已经是中国汽车界风云人物。20年前,有人说他不懂车,除了李书福本人外,没有第二个人不服气的。当年,你说李书福不懂车,如今李书福造车已经成功了,是一个大家认可的事实。李书福的成长说明,不懂车的,最后还是可以把车造车成功的。

如今中国跨界造车者(造车新势力)造车基本上还没有成功。李书福抨击跨界造车者(造车新势力)在忽悠老百姓,还是有一定说服力的。这就印证了中国的一句古话“成者为王,败为寇”。

这是一个创新的时代,要造车,对车不懂行不重要了,也没有人去嘲笑的。李书福打的是道德牌,不能忽悠老百姓,不能忽悠掉了老百姓血汗钱。

跨界造车者(造车新势力)是不是在忽悠老百姓呢?这个结论,目前很难下。如果跨界造车者(造车新势力)造车没有成功,他们目前的行为一定会归到“在忽悠老百姓”,除了跨界造车者(造车新势力)自己外,没有第二个人不认同的;如果跨界造车者(造车新势力)造车成功了,自然就不是在“忽悠老百姓”。所以说,跨界造车者(造车新势力)必须把“车”造成功了,否则其命运很惨的。

跨界造车者(造车新势力)如何才能把车造成功呢?李书福是榜样,向李书福学习是必须的。但是学李书福造车,也不一定会成功。实际上李书福也不是中国第一个民营企业家造车。20世纪80年初期,湖北武汉就有个民营企业家开始造乘用车了,其品牌叫“神箭”(与东风的“神龙”没有关系),这位老板如今已经有70多岁了,目前还在造场地车。这位老人,十几岁开始学徒,就开始修车了,一直在修车、造车,为李书福造车的工匠里,许多人还是他的徒子徒孙。

目前跨界造车者(造车新势力),能不能把车造成功呢?答应是不一定。特斯拉原来也不是造车的,目前特斯拉品牌的纯电动乘用车在中国许多城市都有在跑;听说雷军也不是造手机的,但是小米品牌的手机,已经成功了,没有人计较雷军是不是造手机的。

笔者不认可“不懂同行,就不能造车”的观点。实际例子中,有许多懂车的人,却在忽悠老百姓血汗钱,却没有把车造成功。

接下来,要讨论老百姓的血汗钱,如何防止被许多人忽悠掉?

汽车不同手机,有品牌,设计手机,就可以找工厂代工,富士康是最大手机代工厂。汽车生产厂家,目前有一个认证制度,其他行业的人要造汽车,必须要通过认证这些”坎“。在中国要建设汽车生产厂家,必须经过国家发改委批准,汽车厂家要生产汽车,又要国家工信部批准,到具体生产的车型要上市,又必须要通过有工信部公告目录。

这三道“坎”,决定了没有生产资质厂家,没有可能找去代工厂生产;有生产资质汽车厂家,如果去找代工厂生产,其产品如何保障?汽车的质量保障与手机的质量保障是不一样的,其等级要得高。质量保障体系,掌握在代工厂手上,其风险是相当大的。

一家有生产资质的汽车生产厂家,去找另外一家有生产资质的汽车生产厂家代工。这两者一定是竞争对手,这个风险更大。

笔者观点是,不懂行,可以造车,但是由不懂的变成懂行的。李书福就是一个例子。跨界造车者(造车新势力)要造车,不能借手机生产模式,必须转行,进入汽车行业里来,必须要有生产资质,说得具体一些,必须要有汽车生产实体,通常说的4大工艺。也是李书福说,不懂行,要造车,跨不过不懂行这个”坎“,一定是在忽悠老百姓。

什么是”坎“,即欠土的地方就是”坎“。目前许多跨界造车者(造车新势力)视”坎“不见,自己不去把欠“土”的地方填上,总希望其他人去填“土”。

一句话,跨界造车者(造车新势力)是不是在忽悠老百姓,可以看他是不是在把欠“土”的地方填上。如果他们实际行动是在填“土”,他们即使没有造车成功的话,老百姓自然会“不以成败,论英雄”,失败是成功之母。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雷洪钧

本文地址: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相关内容
全部评论·2
暂无评论
我要评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