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滴滴CTO张博:汽车共享后,需求量将降至现在的30%

7月6日上午,第十八届COTA国际交通科技年会(CICTP2018)在清华大学新清华学堂开幕。滴滴的联合创始人兼CTO张博在演讲时分享了他对未来交通的思考。在他看来,交通领域的科技变革分为三层结构:一是优化交通基础设施;二是交通工具的变革,包括电动车和智能驾驶;三是共享出行网络。根据滴滴的计算,如果所有的汽车共享出来,整个社会仅需要现在汽车保有量30%。换句话说,共享汽车如果达到理想状态,现有汽车可减少70%。这将对目前的交通环境、汽车市场带来巨大的影响。

以下为张博演讲全文:

很开心在这里分享一下滴滴对于交通的思考,滴滴是一个年仅六岁的创业公司,我们在2012年开始创业。在创业的时候,只是一个简单的想法——我们觉得在出租车体系里有效率的问题,如果一个乘客想打出租车,要走到路边伸一下手。我把它称之为是一个信号,这个信号只能被前几十米、没有视线遮挡的几个出租车司机看到。

在滴滴出现之前,一个乘客打出租车,要等20分钟,还有可能被拒载。当出租车没有乘客的时候,就是开着车找乘客。在滴滴出现之前,30%的油是消耗在开车找乘客。我们想能不能用移动互联网抹平信息不对称,乘客在房间把信息传出去,它在一秒可以抵达周围好几公里的司机。司机也不用开着空车找乘客,他在没有乘客的时候可以把车停下来,打开手机就可以发现乘客在哪。这就是我们六年之前想解决的问题。

过去六年滴滴主要做了几件事情,从出租车延展出去,连接各种各样的车,快车、专车、顺风车,到后来的代驾、公交等等;在地域层面,从北京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我们今年还在往四五线城市渗透。除了一站式出行平台,我们还建立了汽车服务平台,联合产业链资源为车主提供更好的服务,携手汽车产业链企业,共建运营商平台。今年我们还启动了国际化,在巴西、墨西哥、日本、澳大利亚,大家都可以享受到滴滴的服务。我们发现滴滴在中国积累的经验,也可以改变世界人民的出行。过去接近20年的时间,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基本已经解决的信息流动的问题,而滴滴想解决的是物理世界人和物体的流动。该领域在过去20年还没有被系统优化过,我觉得未来10年科技对于人类的影响,就是来自于优化交通。

在我看来,科技改变分三层结构。

最下面一层叫交通基础设施。滴滴去年成立的一个非常高级别的团队叫智慧交通,是一个由滴滴高级副总裁和智慧交通项目首席科学家牵头的团队。我们希望滴滴和政府一起合作优化交通基础设施,在去年我们有一个明星项目是智慧红绿灯。我们北京的网约车每天可以把城市交通图画400遍,每一辆车会上传它的速度和方向,我们通过数据不在道路安装硬件的前提下,非常准确预测每一条斑马线前面等车的队列长度。我们通过这个数据调整红绿灯。我们马上会升级到红绿灯4.0,做到动态自适应。我们跟全国20多个城市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现在我们优化了全国1300个红绿灯,我们优化过的区域通行时间降低了10%到20%。我们今年会投入更多的基础设施,我们希望开放给城市规划部门。你想修一条路或者地铁,到底怎样的路线是最合适的,未来我给你模拟系统。你在模拟系统设置参数,我告诉你这条路线每天有多少人,会让多少人的出行变好多少,有没有更好的路线。这些系统都是在紧锣密鼓往前推进。

中间这一层叫做交通工具的变革,未来有两个非常明确的趋势。

第一,能源会从汽油变成电,也就是电动车。滴滴在电动车方向也是重度投资者背后有一个经济学模型。现在,对于购车用户买汽油车更便宜,因为现在电池的成本仍然比较高。从经济学模型来看,一辆汽车的生命周期里面,当驾驶里程小于20万公里,买汽油车更便宜,当超过20万公里,电动车成本优势更大。一般私家车一年行驶2万公里,它很难驾驶到20万公里,而滴滴运营车每年行驶9万公里,所以滴滴有非常强的动力做这件事情。同时我们也在建快速的充电网络,未来充电只需要10分钟就可以完成一次充电。

第二,智能驾驶。智能驾驶是滴滴的战略方向。我们在两年半以前开始组建团队,在研究和开发智能驾驶。现在滴滴在中国和美国有一个非常棒的团队做智能驾驶,我们已经有40多辆车,在中美三个城市每天进行测试。滴滴做智能驾驶有两个优势,第一个是大数据的能力。大家知道智能驾驶从0到9分有一些公司能做到,但是最后1分会越来越难,因为最后要处理很多低频的事情,如果只有几千辆车,你搜集这些数据的信息是不够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公司,看起来非常激进,但是它们最近半年、一年的进步不是太快。我们有非常多的数据,包括它们怎么面对各种场景的数据。这些数据对解决最后1分是最宝贵的,滴滴拥有这些数据。

智能驾驶未来最好的商业化机会是在共享出行平台。智能驾驶在未来只有两条商业化路径,第一,进入到共享出行网络。第二,卖给消费者。十年之内,第二条路不会大规模发生。因为技术成熟到全天候所有路段无人驾驶之前,只在晴天和好的路段可以无人驾驶。消费者买一个车,只在一些区域可以开,是不划算的。滴滴商业化,就是在乘客发出订单的时候,我们知道天气、起点和终点,我们有信心是不是用无人车接。滴滴在这个方向重度布局,我们跟很多厂商也有合作。

最上面一层是共享出行网络。

我们认为未来有更多的人放弃拥有一辆车,而选择共享。逻辑是拥有一辆车,每天开一个多小时,剩下的23小时车在停车场,没有产生任何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停车费还会越来越贵,因为道路资源越来越稀缺。我们算过一笔数据,所有的车共享出来,整个社会仅需要现在汽车保有量30%,这样会节约大量的钢铁、停车位,这些停车场可以修建道路,让道路更加畅通。

滴滴还在推进拼车,拼车我们希望把运载一个乘客的单位从汽车变为座位。如果我们把需求两两合并,马路上的车会减到一半,从滴滴数据来看,马路70%的出行需求是完全可以聚合的,只需要稍微等两三分钟。其实出行两三分钟,并不是不可达,可能只有20米,就能把需求聚合在一起。

未来我们希望整个城市有一个交通大脑,这个大脑可以对全城需求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它可以调整资源的分配,调整无人车的物理空间位置,高效满足未来的出行需求。我认为未来十年没有比这个对社会影响更加深远的科技变革。滴滴致力于做世界级的科技公司,我们在科技上的布局不遗余力,我们在中国和美国都已经有研发中心,去吸纳全世界AI方面的人才,推进科技方面的变革。

同时滴滴非常开放,我们跟很多政府部门有很好的合作,包括智慧交通。同时我们也非常开放跟研究机构,像清华大学这么优秀的高校一起合作。滴滴愿意开放滴滴拥有的交通大数据,在我看来全世界没有哪个公司拥有比滴滴更好的交通大数据了。我们每天会新增106T的原始轨迹数据,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数据。我们愿意向学界开放脱敏以后的数据资源,开放滴滴的计算基础设施,滴滴建设了世界顶尖的云计算平台、机器学习平台,我们愿意共同推进交通领域的研究,让人类的交通变得更好。

非常高兴在这里介绍滴滴的使命愿景,也非常欢迎跟所有同仁一起推进交通的变革,大家一起加油,谢谢。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清新汽车

本文地址: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相关内容
全部评论·0
暂无评论
我要评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