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被LG化学起诉的SKI

围绕着大众MEB项目电池的供应,韩国两家动力电池企业LG化学与SK Innovation的矛盾不断。

争夺大众

之前有报道:LG化学在电池供应商上面,如果大众汽车选择SK创新则,不保证后续的电池供应。而目前两家商业竞争开始矛盾激化升级,LG化学针对SK Innovation发起一系列诉讼,主要指责其通过雇佣其员工来窃取锂电池相关核心技术。诉讼是通过LG化学和子公司LGCMI发起的,在国际贸易委员会和特拉华州地方法院同时提起诉讼。

在这个文件里面,LG方面提出的有几点:

  • 从2017年,LG化学已经开始关注这个事情的发展

  • SK创新把赶超,寄希望于从对手雇员方面想办法,涵盖工程师、研发科学家和技工

主要的结果就是针对以上涉及MEB项目的员工,直接和拿到美国的项目有着关联。大众汽车去年已经选择韩国电池制造商SKI为其基于模块化电动工具包(MEB)平台的电动汽车供应电池。SKI将主要为北美地区供应电池,并向集团在欧洲生产的纯电动汽车供应部分电池。SKI在后面宣布在美国佐治亚州杰克逊县新建动力电池工厂,该工厂预计2019年初开工,2022年投入生产。SKI宣布将投资8.59亿美元(约57.4亿元人民币)在匈牙利建设另一家电池厂,奠基仪式将于今年3月在Komárom举行。新工厂将于2021年完工,并将从2022年开始向欧洲汽车制造商大规模交付电池。

这是单方面的信息,所以仅供参考。但某种程度上也客观反映出当前SK创新在动力锂电池领域里面的扩张态势。这次结合之前整理的信息,来捋一捋其扩张的路径。

SK 集团和SK创新

SK 集团成立于1953 年,是韩国 第三大跨国企业,以能源化工、信息通讯半导体、营销服务为三大主力产业,SK集团也是韩国最大综合型能源化工企业,向上游石化产业链进行纵向延伸。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SK创新的加大投入,还是基于本身业务的基础,使得大笔资金从集团到电池业务这块,需要大笔产能投入的时候,主要是集团公司决定搞还是不搞。

在石油化工产业链的各项产品为主业发展的同时,也在进行产业链下游横向拓展,生产各类精细化学品、特种化学品等。通过技术交叉渗透产业融合,实现了从石化化工产品到化学材料、电子产品、 通讯等、新兴技术的融合拓展。

2005 年SK Innovation 开始开发汽车专用锂离子电池,次年进入生产状态。在2010 年在现代的纯电动车BlueOn 和起亚 Ray 的指定供应商, 很早就进入中国,在2013 年与北京电控、北汽集团合资成立 BESK(2017 年停产)。如下所示,其主要的客户是戴姆勒集团梅赛德斯-奔驰和起亚这边的需求,还有之前北汽的需求。在最近有了新的突破,往大众集团开拓了业务。

备注:按照展会的介绍,SK涵盖的链条式很长的,在电池出货量低的时候,可以选择做材料公司还是做电池公司,最终决定是做大电池这块。

根据 SNE Research 的数据,SK Innovation 动力电池的出货量在2017年一直在一个很低的量能(300MWh以下),而在2018年有了很大的增长。

实际上,以上的量能提升也是SK创新在2018 年在韩国的新建工厂(2.8Gwh)的提升带来业务,由于之前Soul EV等纯电动这块的量降低,之前都是依靠PHEV的量在做,从2018年开始主要准备为起亚的 Niro EV 和 Soul EV(更新版) 供应电池。而在美国、欧洲以及中国的基地建立,无不是在与大众联系在了一起。

某种意义上来看,SKI的产品确实是完全和LG化学相似的,其技术路线也是在跟着LG化学走,从622 升级为掺杂811的622 体系,负极材料逐步从石墨升级为硅碳负极。产品规格在301*99.5*14.3mm的尺寸上,逐步从 63Ah(2018)=>70Ah(2019)=>75Ah(2020)=> 80Ah(2021)=>86Ah(2022)=>90Ah(2025) 等,对应的能量密度逐步提升。

之前在展会上给出的模组,表面上看起来也是一模一样。

小结:我觉得关注这个案例和发展,事关在产业发展到中局,锂电行业整体的人才流动还有后进入者,在车企客户层面希望导入的条件下,如何解决知识产权纠纷,在可替代产品(电芯和模组)之间的专利技术界定,这些标志性的案例和后发者对领先者的威胁,将会对后续整个动力电池供应链洗牌产生很大的导向作用。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朱玉龙

本文地址: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相关内容
全部评论·0
暂无评论
我要评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