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2019新能源汽车消费论坛:消费观念是关键,成败只需一天

2018年以来,中国车市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寒冬期,不过在如此大环境下,新能源领域还保持着一个相当不错的增长率,整个市场的认知度、认可度也达到新高。在市场相对饱和稳定之后,对于消费者观念的升级和把控,就显得尤为重要。

围绕这一些问题和方向,在8月16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与寰球汽车联合举办了主题为“用户满意背后的淘汰赛”2019新能源汽车消费论坛。为从业者注入更多的想法,也帮助消费者看清市场。

消费观念的升级是重中之重

对于任何一个行业来说,消费者永远都是“衣食父母”,不过新能源汽车还是有些许不同,在发展初期,国家各方面扶持补贴较巨大,无论是商用车还是乘用车,都仿佛生活在一个巨大的保护伞之下,厂商的绝对利润点并不在消费者手中,而消费者的购买也并非源于热爱,更多的是出于其他考虑。

我们以一线城市为例,限行限号已经成为了很多准车主,甚至是本地人最大苦恼,迫于无奈下选择新能源车已经不是“新闻”,占号车、廉价车充斥着整个市场的销量份额,可以说新能源总体销量看似出彩,但如果抛开那些A0级、A00级,整个市场也只是差强人意罢了。

不过随着政策和补贴的退坡,新能源市场已经完成了数次的淘汰洗礼,最直接的变化就是低续航车型的逐步退市,随之而来的则是对各大车企和造车新势力更加严峻的考验。政策的保护伞已经撤走,暴晒和酷寒随时都有可能来临,而对于车企来说,消费者观念的升级已经成为了重中之重,过去对于新能源的要求只会逐步提升,传统燃油车本身就有的一个都不会少,而诸如自动驾驶、行车辅助等特殊功能也在不断升级。

“弱化”品牌力,“加宽”产品力

新能源汽车毕竟是一个新兴产物,年轻人的接受程度自然更高,而对于90后甚至是00后来说,他们对于“品牌”的认可和意识程度已经没有那么夸张了,他们只需要自己觉得OK,身旁朋友觉得OK,那么这个产品就是好的。

广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肖勇表示,“年轻人有年轻人的需求,中产有中产的需求,我们想吸引00后潜在的消费者有他们的需求,我个人感觉没有分类也没有给某个层级的客户贴上标签群的意思”。

那么在消费群体逐渐转变之后,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品牌力显然不是最重要的,增加产品力的宽度更加迫切,不同于传统燃油车,几款车型几个价格区间就能满足一切消费者,可新能源领域是行不通的,不同的续航、不同的配置,甚至是每一处的配色都需要有更强的选择权。单产品的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是趋势,满足不同性格、职业甚至是星座的群体更是必然,或许是用多产品全细分领域碾压,亦或许是单车型实现上百款配置的布局,总之要“宽”到消费者满意为止。

别玩噱头,智能汽车需落到实处

在过去我们提到智能汽车,能够想到的无非就是手机操控汽车开关空调、找找位置,充其量来个简单的人机互动。但是随着消费者观念的升级,“智能汽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如华人运通智能驾驶及电子电气副总裁李谦所言“所谓的智能不是简单的说我能够上网,我有APP,然后我有点自动驾驶,甚至不是很高级的自动驾驶我就叫智能车”。

的确,智能汽车已经已经步入了全新的2.0时代,一些为了科技感而科技感的配置早已落伍,现在一个“合格”的汽车,需要一些人性化,它需要懂得车主想要什么,需要什么,真正的以便利来服务于车主,而不是用所谓的“科技”来强行捆绑。

现在很多主流的新能源汽车,其实还是停留在噱头阶段,所谓的AI机器人也好,私人管家也好,还都只是很初级的阶段,不过从长远角度来考虑,这些动作至少从方向端是正确的,例如很多吐槽某某车企采用海量的LED灯和屏幕,给消费者增添了大量的负担,一个不留神撞一下就面临“破产”,但其实LED所追求的并非只是炫酷,独立的空间展示诉求和交互功能可能更加重要。

只能上网的车绝不是“智能汽车”,全域的理解式服务才配得上这四个字,现阶段自动驾驶处于L2阶段,人机互联也只限于简单沟通。而在未来,完全体的自动驾驶和能够“听懂”且理解,并加以分析和应用的互联才是关键。

除了这些行业巨头所探讨的观点和思考外,最让笔者印象深刻的其实还是大会上的一句话,对于新能源行业来说,无论是新势力还是传统车企,绝大多数都不是敌人,而恰恰是“相爱相杀”的朋友,整个行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才是王道,对于消费者观念的理解和把控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成功或失败可能只需要一天的时间。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新能源观察

本文地址: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相关内容
全部评论·0
暂无评论
我要评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