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无人车驶上街头,无人配送开启全场景常态化运营
近日,京东的无人配送车开上了北京的街头,正式开启了全场景常态的化配送运营,在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难题上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据悉,本次运营不仅囊括了小区配送、园区配送、快递员接驳等多种应用场景,还通过智慧配送站的多车型、多线路循环配送,探索了全新的调度运营模式,为配送机器人的规模化应用和更广布局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从校园驶向街头
6月18日上午,海淀区京东上地配送站,20多辆京东无人配送车整齐排列、蓄势待发。十点整,在调度平台的统一指令下,三台无人配送车率先出发,自动驶向送单目的地。
三台京东无人配送车整装待发
无人配送车与公交车一起等红灯
据介绍,无人配送车会根据调度平台发出的命令,对目的地进行路径的自主规划,寻找最短线路并能规避拥堵路段。在路上行驶过程中,如果遇到车辆、行人等障碍物,无人配送车可以做到主动停车或绕路行驶进行避障。无人配送车也可以对交通信号进行识别,在十字路口可以判断红绿灯并做出相应决策,看到无人配送车和公交车一起等红绿灯的场景以后可以见怪不怪了。在即将到达目的地时,无人配送车会通过京东手机APP、手机短信等方式通知用户收货,用户到无人车前输入提货码就可以打开货仓,取走自己的包裹。
京东无人配送车的官方名称为“京东末端配送机器人”,有多种不同的规格和型号,最多可同时配备30个取货箱,也就是说,它最多一次可以送30单。配送站会根据不同单量的收货需求,匹配不同车型进行配送。京东最新型号的第四代配送机器人的概念机型也出现在现场。
京东无人配送车此次配送集中在配送站西侧的居民小区和附近的中关村软件园等区域。此前,2017年6月18日,京东选择了董事长刘强东的母校中国人民大学进行了无人车配送的首次试运营,并顺利完成了首单任务。此后,京东在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和长安大学等高校也相继部署了无人配送车。如今无人配送车从封闭的校园环境走向了全场景常态化配送,进一步推动了智慧物流的全面发展。
无人配送车街头自如穿行的背后
要想更深入地了解京东无人配送车,就不得不提到它背后的一个神秘的部门——京东X事业部,这个科幻色彩浓厚的名字也正好匹配它的主要工作,它致力于打造着眼未来的智慧仓储物流系统,在京东有着重要的地位,被称为“京东智慧物流技术部队”。京东 X 事业部的前身是创建于2013年的物流实验室,2016年5月正式更名为京东 X 事业部,除了无人车,京东X事业部还承担着京东全自动物流中心、京东无人机、京东仓储机器人等一系列备受瞩目的尖端智能物流研发项目。
京东无人车项目自2016年下半年开始投入研发,并于2016年9月1日正式发布。目前京东无人车已经研发到第四代产品。京东无人配送车之所以能在路上自主安全行驶,并能准确把货物送到,主要是因为无人车具备路径规划、环境感知和人机交互等功能。这些功能的实现,自然离不开黑科技的支持。首先,无人配送车配备了多个视觉传感器和雷达,通过生成视差图等方式构建三维环境,检测障碍物的大小和距离,控制无人车避障;其次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它可以敏锐地识别交通标志和车道线,无论什么照明和天气状况都保证行驶遵守交通规则;再者,它能通过基于特征的机器人同步定位与建图技术,实现无人车自主定位与地图创建;最后是基于高精度立体影像数据结合GNSS卫星定位系统,它能进行精准路线规划和导航定位,定位精度可以达到厘米级。
速腾聚创RS-LiDAR-16激光雷达
第一电动网从京东无人车的雷达产品供应方速腾聚创了解到,京东无人配送车的顶部搭载的就是速腾聚创RS-LiDAR-16激光雷达,它具有精确的3D空间感知能力,无人车在运行的时候,激光雷达可以实时采集3D空间数据,以厘米级的精度,为机器人还原真实世界,以便机器人对环境障碍物实时位置距离判断、动态跟踪、分类识别,实现可行驶区域检测、路径规划、自动避障,最终完成无人配送任务。
结语
目前,中国城市物流体系严重依赖人力,特别是从配送站到用户手中的这段距离。物流配送的“最后一公里”可谓是各大配送企业的痛点所在。而无人驾驶技术能很好的解决这一痛点,极大提升配送效率。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陈小同
本文地址:
本文版权为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平台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内容或建立镜像。违反者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