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破除沉疴 公车改革驶入深水区

  取消一般公务用车 适度发放交通补贴

  遏制”车轮上的腐败”这次动真格了。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下称《条例》),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这其中包括公务用车制度的改革,取消一般公务用车,保留必要的执法执勤、机要通信、应急和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及按规定配备的其他车辆,普通公务出行实行社会化提供,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

  ”取消一般公务用车,这一刀切得及时有力,比预想的还要完整和超前。”湖北省政协常委、公车改革专家叶青也认为,”取消是最彻底的改革,规避了反弹的风险,避免多年来公车‘越改越多、越改越乱’的被动局面出现。”

公车改革

公车改革

  漫长的公车改革路

  其实,公务车改革早已不是一个新鲜话题。从1994年”两办”下发公车管理文件算起,”公车改革”已近20年。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先后有14个省份的部分县市实行了公车改革试点,尽管如此,整体来看公车改革并不尽如人意,公车数量和购置费用仍呈增长态势。

  数据显示,近年来公车消费一直是我国”三公”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2011年,中央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当年财政拨款开支的”三公经费”支出合计93.64亿元,其中车辆购置及运行费59.15亿元,占”三公”经费总数的六成以上,是公务接待费的4倍。到2012年,公车消费尽管占中央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比重有所下降,但仍有40.67亿元。

  公车身上的不正之风早就引起广泛诟病。人们用”屁股底下一座楼”、”车轮下的腐败”等称谓来揭示公车私用、公车浪费、超标配车等严重问题。由此引发的公车改革呼声不绝余耳,可谓一浪高过一浪。

  对于公车改革,不少地方也先后试水,浙江、青海、云南、新疆等地的部分县市先后推出公车贴标、GPS监控等措施接受群众监督,尝试将”车轮上的腐败”关进”笼子”,但鲜有成功案例。

  那么,公车改革试点为何或无疾而终,或成为”半拉子工程”,那是因为公车改革牵涉的人员众多,利益格局复杂。

  ”公车改革其实是个很复杂的过程。”汽车行业资深评论员张志勇曾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作者采访时指出,首先,公车改革是从中央到各级地方政府,涉及的利益太庞大,有很多公车的购入并不在预算之内,根本不好监控;其次,有很多政府的公车是通过与企业合作来获得的,无从管治;最后,既定的公车状态也很难消化,并不是下一道”控制令”就可以处理的,毕竟各个地方的工作方式是不一样的。

  不过,按照此次车改新规,除了保留必要的执法执勤、机要通信、应急和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及按规定配备的其他车辆以外,其他一般公务用车都要取消。这样的”一刀切”显示了毅然决然的决心和勇气,也让人们对公车改革的前景充满期待。

  ”这次印发的《条例》可谓是真枪实弹,对症下药,规定细致入微,实施性强。”中商情报网产业研究院行业研究员钟深华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作者采访时说。

  警惕变相的车改补贴

  在取消公车之后,补贴成为了争议的焦点。

  按照车改新规,普通公务出行由公务人员自主选择,实行社会化提供,可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但不得以车改补贴的名义变相发放福利。

  公车取消了,改为发放交通车贴,这显然有助于节约,但这里也有一个公众担心的问题,怎样的车补是合理范围内的,会不会存在以车改补贴的名义变相发放福利?

  据报道称,因为取消了公务用车,发放一定的公务用车补助也无可厚非,但是却要警惕”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让公务公车补助成为了领导干部的变相福利,这样非但没有达到治理公车腐败的目的,更有可能造成更大的腐败,因此要治理公车腐败就必须狠刹”补助”这个源头,如果发放的补助都超过了公车的开支,那么这样的改革就不会具有任何意义。

  ”车改补贴是为了减小车改阻力、保障正常公务活动的一种方式。只要科学测算补贴标准,补贴标准制定者不是利益相关者,补贴依据向社会公开,引入监督机制,对于不符合条件的或者退休人员要及时终止。”钟深华表示,这样就能很好地防止补贴成为”变相福利”。

  中投顾问交通行业研究员蔡建明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作者采访时则指出,车改补贴应引进企业车补管理制度,以处理公事为依据,走报销流程,解决车改补贴成为”变相福利”的问题。比如市内公务交通补贴、出差可以报销;办理私事不在其中;不得以车改补贴的名义变相发放福利。

  有媒体指出,对于”公务交通补贴”的额度设定,应该统筹考量,不搞全国统一标准的”一刀切”做法,而是要根据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交通成本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总体原则应该是”适度”二字,既不能妨碍正常的公务办公需要,也要防止过度补贴,甚至将补贴变成福利。

  当然,车补标准不可能全国统一,更可取的做法是,参照各地的薪酬水平、交通成本,并比较公车取消前的财力消耗。其中关键的衡量标准是,确实减少公款支出。

  未来车企何去何从

  一般公务用车的取消是否会导致公务车领域的萎缩?

  公车改革对于汽车市场整体销售影响或许不大,但新购量的缩减,可能会直接冲击一些将公务车作为重要市场的车企。例如,一些受公务用车青睐的合资品牌以及专门针对公务车设计的自主品牌,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不过,一般公务用车取消,并不代表对汽车的需求就消失了。实际上,在国外很少有企业或机构大量持有车辆,而是采用以租代买。

  钟深华表示,公车改革对公车领域的影响是巨大的,公务车企业将面对的是一个机会与挑战并存的变革时代,未来公务车企业可以向汽车租赁行业发展,积极促进汽车服务产业及汽车租赁行业的业务发展,有助于公务车行业的产业转型。

  此外,汽车分析师贾新光指出,以前公务员配车,主要还是因为很多人不会开车,现在很多四五十岁的公务员都学会开车了。取消一般公务用车之后,还有相应的”车补”,他们有条件也有动力去添置车辆。对于汽车企业来说,这部分需求显然是下一步竞争的焦点。

  ”公务车领域的萎缩,并不会冲击整个汽车消费市场,随着我国人民收入的提高,汽车需求不断增加,车企应该重视以家庭出行为主的汽车消费需求,这类需求比较刚性,而且发展空间大,产品设计上应注重功能性。”蔡建明说。

  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声明:以上消息转载自合作媒体,转载此消息之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并不意味此消息代表第一电动网立场或赞同其中的观点、立场或描述。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作者:刘红霞

本文地址: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相关内容
全部评论·0
暂无评论
我要评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