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中汽协许艳华:车企应加大基础研究投入

  在前段时候召开的国家973计划 ”关于新型二次电池及相关能源材料的基础研究” 项目结题会上,与会院士、专家就该课题关于大幅提升电池能量密度、实现超高功率电池材料和技术体系、提升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解决废旧电池生物再生技术的新途径等关键科学问题研究成果予以肯定,对该课题研究推动了二次电池相关理论发展和促进新型化学电源体系发展给予较高评价。该课题由北京理工大学等七所院校、研究机构共同承担,历时五年。因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相关,笔者作为汽车产业方面代表应邀参会。参加这样的会议,笔者不仅关注这一课题为发展汽车动力电池材料和相关技术有哪些贡献,也关注基础研究可能对产业发展的长期影响,并由此引发笔者对汽车产业技术创新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思考,有以下几点与业内人士分享:

  第一,汽车产业亟待加强基础研究。直到目前,在国家基础研究科学体系中,汽车产业被作为传统机械类产品其相关基础研究占国家总的基础研究比重仍然很小,汽车企业在这方面的能力和投入也十分有限。科技部长万钢在其《加强基础研究 提升原创能力》文章中强调”基础研究是新技术的源泉、新兴产业发展的源头”。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弱,没有原创技术的根源正在于基础研究的严重缺失。未来,汽车电子、相关信息技术、新动力源、轻量化等占汽车技术创新比重将达到70%以上,且多学科交叉融合,相关基础研究现状如不加速改观,中国汽车产业将难以实现由”汽车制造”向”汽车制造+汽车创造”的转变,不可能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

  第二,促进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力度。目前,国家资助类基础研究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重大科学工程、知识创新工程、”973”计划等,汽车产业应积极利用各类资助平台,与院校、研究机构联合,提出技术需求方向并科学问题,力争纳入各平台计划,加大汽车相关的基础研究在国家体系中的分量,充分利用各类基础研究资源激发汽车技术创新的能量,形成可持续创新的积累。更具战略意义的是,从院校、科研机构承担基础研究项目开始就在为产业培养人才,有助于形成汽车产业持续创新的不竭源泉。在促进国家基础研究资源向汽车产业倾斜的同时,汽车企业也要增加在基础研究方面的预算。据笔者了解,目前,汽车企业在基础研究方面的投入占比平均不到研发总投入的5%,未来应提高到20%以上,达到或接近汽车发达国家水平,当然,前提是汽车企业还要增加研发费的总体投入力度,这是强化基础研究的必要保障,唯有如此才能增强企业创新底气。

  第三,建立促进基础研究的合作机制。汽车工业协会、汽车工程学会等行业组织应会同行业重点企业形成联合促进基础研究的长期机制,如利用行业协会平台建立类似于促进会的机构,并同国家有关基础研究资助机构建立长期联盟,从体制上创造充分利用国家创新资源有利条件。这样的机构可持续组织汽车产业就智能汽车、新能源汽车、车联网等发展方向,共同研究提出核心技术课题,共同推动各基础研究力量针对汽车相关的科学问题加大知识和资金的投入。

  中国汽车产业的未来有赖于基础研究提供的强劲动力,圆梦汽车强国必须以科学为依托,以持续投入为保障。

  作者许艳华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

  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声明:以上消息转载自合作媒体,转载此消息之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并不意味此消息代表第一电动网立场或赞同其中的观点、立场或描述。

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作者:许艳华

本文地址: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相关内容
全部评论·0
暂无评论
我要评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