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烧车事件不应成为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阻碍
4月11日下午,杭州一辆电动出租车在运营过程中突然发生自燃,并由此导致全城30辆示范运营的电动汽车暂时停运。这一突发事件令公众侧目,在6米多高、腾空而起的火焰背后,充分暴露了”电动汽车”这一新兴产业面临的挑战。
杭州2009年2月正式成为全国13个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之一,其推进电动汽车产业化、市场化的决心和力度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国家电网”换电”模式在杭州的成功试点,一度被认为是突破电动汽车充电时间瓶颈的理想解决方案。
而此次突发事件,恰恰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换电”这一商业模式,在当前的法律及技术环境下所面临的安全责任困境。在这个模式下,整车商提供裸车、电池商提供电池包及管理系统,运营商负责面向终端用户提供电池快换服务。由于商业流程涉及三方,每一方都是独立的利益主体,并且都希望面向终端用户建立商誉。一旦发生产品问题,责任认定的成本将被放大3倍以上。
另外,技术标准不统一、评估流程不规范,也是行业当下之痛。我们看到,作为此次事件的直接关联方,整车商、电池商、换电运营商三方,均无法在第一时间拿出令人信服的事故评估标准和流程,而交通管理部门在组织调查的过程中也陷于无法可依、无标准可参考的困境。
以上事实表明,无论技术标准还是商业模式,电动汽车作为一个新兴产业都还处在一个蹒跚学步的婴儿阶段。任何一件新生事物在起步阶段必然会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就如同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摔跤一样。此次杭州事件,是近年来电动汽车领域少有的”公共事件”,把一直存在的安全隐患暴露在公众面前,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关键是如何引导公众,正确认知此次事件的原因、性质,并让公众全面了解电动汽车产业多年来为解决安全性问题而做出的努力。因此,公开、迅速、全面的讨论是必要的,沉默和回避,只会把疑问留在公众心里,拉大他们与电动汽的心理距离,最终伤害这一前景远大、尚处幼龄的新兴品类。
孩子有犯错的权利,需要宽容和爱护。早年间传统汽车自燃事故也层出不穷,但是汽车工业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并且取得了巨大的发展。随着全球油价屡创新高,绿色低碳的电动汽车是未来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然方向,这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杭州烧车事件,不应该成为发展电动汽车的阻碍。相反,应该成为新的动力。承担着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化使命的企业,完全没有必要为暂时的挫折而胆怯,你们的步子可以迈得更大些,你们的工作可以做的更扎实些!终有一天,所有的付出都将赢得丰厚的回报,胜利的果实属于无惧和坚韧的勇者!
其他评论:
张毅:全面看待电动汽车自燃事件
( 编辑/李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