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全球首个上市氢燃料车企:已获100亿美元订单

美国当地时间3月4日,氢燃料重卡制造初创公司Nikola宣布即将在纳斯达克上市,市值33亿美元,这是全球首个IPO的氢燃料整车制造企业,IPO募资金额为5.25亿美元。

Nikola登陆纳斯达克的方式是并购一家名为VectoIQ Acquisition Corp的公司,操作方式有点类似A股的借壳上市,交易总价值为33亿美元。在最近的融资中,Nikola完成了欧洲重型卡车制造商CNH Industrial领投的D轮融资,估值30亿美元。

Nikola成立于2015年,与特斯拉有着一定的渊源和类似之处。Nikola的名字,源自美国发明家Nikola Tesla,创始人Milton与Elon Musk一样是一位连续创业者,在卖点上一家公司后,开始探寻氢燃料重卡的商业化道路。

01 氢燃料PK纯电动

为了环保,人类一直在追求新的汽车动力来源,蓄电池供电的纯电动和氢燃料电池供电的纯电动是两个最被追捧的技术路线。

在蓄电池供电技术路线,特斯拉是蓄电池供电的纯电动的忠实拥趸,从2012年开始规模交付Model S,除了发布纯电动乘用车和皮卡外,特斯拉也在2017年11月发布了纯电动的重卡Tesla Semi,但迄今为止,Tesla Semi仍旧没有规模化交付,主要原因可能是电池产能的不足。

在氢燃料供电技术路线,乘用车领域,日本车企丰田是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忠实拥趸。在2014年12月,丰田旗下首款量产的氢燃料电池汽车Mirai,在日本正式上市,随后,Mirai也在美国进行销售。

在重卡领域,也有不少企业在耕耘,Nikola作为全球首家上市的氢燃料整车制造企业,迄今为止,发布了三款氢燃料重卡Nikola One、Nikola Two和Nikola Tre,最后两款车型,旨在美国和欧洲市场进行批量生产。

迄今为止,Nikola获得超过1.4万台氢燃料重卡订单,价值超过100亿美元,这些订单需要该公司花2.5年才能完全消化。为了推广和生产氢燃料重卡,Nikola与能源公司Nel合作建设加氢站,与汽车供应商博世签订协议,并且与依维柯成立合资公司。

除了氢燃料重卡,在2019年,Nikola还发布了氢燃料动力船舶和越野车。此外,Nikola也研发了电池供电的纯电动,提供给那些不需要氢燃料电池的公司使用。Nikola认为,氢燃料要比蓄电池更适合长途卡车运输,因为加氢的时间远少于为大型电池充电的时间,这点在自动驾驶实现之后,会更具优势。

但是,电池技术的进步,可能会削弱氢燃料的这种优势,期待特斯拉在4月份的电池技术日的新电池技术解读。

02 Nikola股价表现是下一个特斯拉?

特斯拉在不到一年的时间,股价从最低的170美元,暴涨到最高的969美元,相比上市时的23.8美元更是暴涨了数十倍。资本市场一直在寻找下一个特斯拉,Nikola会是下一个特斯拉吗?下面从技术路线、市场规模、商业模式等角度分析。

技术路线:从技术路线来看,氢燃料电池目前也面临蓄电池纯电动初创面临的困境,现在的加氢站数量非常低,特斯拉凭借一己之力,在全球建立了特斯拉超充网络,目前已经完成了充电站与销量的良性循环。加氢站由于技术特点和危险性,建立加氢站网络成本和难度更高。

市场规模:

从市场规模来看,Nikola切入的是重卡市场,这块的市场规模,是要小于特斯拉切入的乘用车市场。但是,也不排除Nikola可以利用成熟的氢燃料电池技术,切入乘用车市场,但是,这样的市场难度会非常大,完全不一样的供应链体系和客户服务逻辑。

特斯拉从乘用车打到重卡市场,可能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但对特斯拉来说,是从更大的市场降维打击更小的市场。不过,一旦Nikola完成了,从更小的市场切入到更大的市场,并且稳定增长的话,其前途不可估量。

商业模式:

从商业模式发展来看,特斯拉的商业模式,可能是从整车制造,到车主服务,再到自动驾驶服务,尤其后两者,可能能爆发更大的盈利能力,这是股票市场为何原因为特斯拉科技公司估值的原因。

Nikola如果瞄准的是氢燃料重卡市场,全力进攻完全无人驾驶的话,配套氢燃料网络,提供氢燃料重卡的自动驾驶干线物流服务,这个故事也很大。后面,甚至可以切入到城配市场,最后一公里就不要想了,因为也是不一样的客户和服务逻辑。

Nikola现在还很小,也面临着特斯拉最初类似的资金困境,其现金流一直很紧张,特斯拉也一直处在破产的边缘,Model 3的畅销和中国工厂,拯救了特斯拉。Nikola是否会走类似特斯拉的路径呢?这点就看Nikola创始人Milton的了。

03 氢燃料还是纯电动赢?

氢燃料电池和蓄电池纯电动,在全面替代传统燃油车的道路上,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格局呢?

在乘用车领域:蓄电池纯电动,产业链已经成熟,规模效应已经凸显,随着电池技术的成长,燃油车的续航优势,可能会越来越小。

氢燃料的乘用车,虽然日本在举国力推,但是,产业链并没有成熟,可能会被蓄电池越拉越远。

在商用车领域:也就是重卡等领域,蓄电池纯电动和氢燃料纯电动,可能会有一战。氢燃料更适用于远距离的重卡运输,远离居民点的长途运输线路,也更适合部署加氢站。唯一的风险点在于,电池的技术水平,电池的单位能量密度会达到什么高度。

无论是蓄电池纯电动,还是氢燃料电池纯电动,都是在探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不管谁是赢家,受益的都是人类。

来源:车智

本文地址: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相关内容
全部评论·2
暂无评论
我要评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