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从高光到破产,华晨汽车到底经历了什么?

雷锋网按:近期,关于华晨汽车申请破产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从目前的消息来看,此次华晨汽车申请破产,只涉及到自主品牌重整,不会波及到合资品牌。但除了华晨宝马暂时没有动向以外,前不久,华晨雷诺也宣布将要进行裁员。甚至也有很多人在质疑华晨汽车在恶意逃废债。

与此同时,12 月 4 日,据辽宁省纪委监委消息,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祁玉民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不管目前华晨集团的处理结果如何,但不可否认的是,曾经的华晨集团辉煌过。

作为辽宁省属重点国有企业,其发展历史可追述到上世纪中期,并曾于 1992 年成功在美国上市,可以说是社会主义第一股,引起国内外巨大反响。

公开信息显示,华晨集团旗下有中华、金杯、华颂 3 个自主品牌,华晨宝马、华晨雷诺两个合资品牌,拥有员工 4.7 亿,资产总额超过 1900 亿。

从营业收入方面来说,到 2018 年,华晨集团的营收还突破了 200 亿元,利税达到 359.7 亿元,成为辽宁省第一个年销售额达到两千亿级别的省属企业。

一个拥有如此高光的开头以及辉煌的发展历史,华晨集团为何最终会落入如此境地?

纵观华晨集团发展历史,在新智驾看来,华晨首任实际控股人仰融的出走是前因,这让华晨失去了一位金融天才,也失去了盘活资本市场,持续获得资金支持的能力。

另外,造车理念的偏差,过度依赖宝马的技术支持,致使自身自主品牌缺乏核心技术和竞争力,是华晨失败的根源。而华晨转让华晨宝马股份,失去对华晨宝马的掌控权,则成为压垮华晨的最后一根稻草。

仰融时期的高光时刻

华晨的崛起,离不开关键人物——金融天才仰融。对于仰融的身世,一直都很神秘。

有相关资料显示,仰融祖籍安徽,1957 年出生在江苏省江阴市北国镇,兄弟 4 人。仰融初中毕业后,先是做厨师,后来承包小商店,再后来又到江阴市外贸公司。

90 年代初,仰融在香港注册了一家叫华博财务的公司,主要任务是为人拆借资金,兼作债券和股票买卖,其第一桶金就是这个时候积累的。还有的人说,仰融是西南财经大学的经济学博士。当然,还有很多别的说法,毕竟仰融从来都没有公开过自己的身世。

图注:仰融

但不可否认的是,仰融是一个金融天才。

1988 年,正直公司尝试股份制改革,当时沈阳农机汽车工业局局长赵希友受命将全市 50 多加汽车零部件企业组合成的 " 金杯汽车公司 ",已经因为资金问题面临破产,而仰融则看到了其中的价值,并购买了 4600 万股票。

或许从一开始,仰融就是从一个资本家的角度,去看待这家汽车企业。因此,为了能够最终让这些股票变现,仰融在百慕大注册了一家名为华晨控股的公司,并通过这家公司购买股票。

之后,华晨控股又出资 1200 万美元,沈阳金杯则以价值 1800 万美元资产,合资成立金杯客车,华晨控股持有 40% 股权,沈阳金杯则持有 60%。但仅有 40% 的股权,并不能狗操作上市,因此,仰融又安排了一次换股。

沈阳金杯以金杯客车 11% 的股权与中国金融教育基金会持有的华晨汽车股权进行交换,换取了华晨汽车 21.57% 的股权。换股后,沈阳金杯持有 21.57% 的华晨汽车,而华晨汽车则持有金杯客车 51% 的股权。这也让仰融成为这家企业的实际控股人。

换股完成后,在 1992 年 10 月 9 日,华晨汽车在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上市,成为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 " 中国国有企业概念股 ",发行 500 万普通股票,首发价格为每股 16 美元,筹集资金 8000 万美元。

此后,在香港和中国上海,仰融又先后让公司上市交易。同时,仰融还在国内操作了第三家上市公司,即上海华晨。据了解,在 2000 年,上海华晨作为金杯客车的销售代理,销售收入为 41 亿元,利润 3870 完元,并配股集资 10 亿元。

据统计,仰融通过一系列的资本操作,其以金杯客车为核心,华晨汽车、金杯汽车和上海华晨利用资本市场累计融资 38 亿元,在加上企业经营融资和债务融资,据估计,仰融和华晨的筹资总额在 120 亿元以上。

毫无疑问,仰融的加入,给濒临破产的沈阳金杯带来了充足的现金流,让当时的华晨汽车成为汽车行业的 " 暴发户 "。当然,资本是一个企业生存的基础,最最重要的,还是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1995 年,仰融以大股东的身份,正式接管了金杯客车的管理权,作为一个资本家,仰融擅长的并不是造车,而是资本操作,除了产品本身之外,仰融采取的一些当时并没有在汽车行业普及的营销手段,成功让华晨汽车高速发展起来。

据报道,当时华晨汽车是第一个在产品广告中打出售价的车企,也是第一个实行全国统一份额折让的车企,更是第一家搞票据销售的车企。

明码标价,杜绝了经销商中间做手脚的可能;废止比例折让,全国经销商统一折让百分点,杜绝了内部人员与经销商勾结的弊端;把金融业的承兑汇票引入汽车业,则大大降低了流动资金的占用率。

通过这些打破行规的操作,华晨开发出的 " 海狮 " 牌小客车一经上市,就击败了一汽的 " 解放 " 牌面包车。之后,华晨的汽车业务进入长足发展阶段。

1997 年底,华晨引进德国技术和设备,宣布打造一条年产 10 万辆的轿车生产线。1999 年 3 月,华晨控股上海的老牌上市公司申华实业,将其更名为 " 华晨集团 "。10 月,仰融宣布将在 5 年内斥资 40 亿元,打造中国人自己的轿车。2000 年,华晨开始实施 " 五朵金花 " 工程,先后与宝马、通用、三菱等 5 家国际知名汽车公司开展合作。

当年的 12 月,第一代 " 中华 " 轿车在沈阳下线。这一年,华晨的年度销售收入为 63 亿元,税后利润 18 亿元,成为汽车行业里仅次于上海大众、一汽大众的纳税大户。

2001 年夏天,在《福布斯》杂志公布的 " 中国富豪排行榜 " 上,仰融以 70 亿元资产的身价,排在希望集团刘氏兄弟和欧亚集团的杨斌之后,位列第三。

然而,仰融的资本操作与当时复杂的政治环境发生冲突,结果就是 2002 年,仰融被迫出走美国,并抛售了自己所持有的华晨中国股票。仰融出走给当时的华晨带来了严重的危机。

这也致使当时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华晨汽车嘎然而止,甚至走向破产边缘。据悉,2004 年,华晨中国的利润从 3 年前的 9 亿元跌至 4860 万元,降幅另业界震惊。至 2005 年底,华晨管理者在 3 年时间换了 4 茬。直到 2006 年,大连市副市长祁玉民出任华晨控股董事长,试图挽救华晨。

自主品牌之殇

对于华晨汽车而言,祁玉民是另外一个关键人物。掌舵华晨十余载,祁玉民将华晨从仰融出走的余震中解救出来,但在整个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由于造车理念的偏差,祁玉民时期的华晨,错过了自主品牌发展核心技术的最佳时期。

2006 年上任的祁玉民,面对的是一个濒危的企业,当时华晨汽车尚处在仰融出走的余震中,核心人才的流失,以及营收的大幅度下降,都让这家企业仿佛游走在破产边缘。

图注:华晨集团前董事长祁玉民

当时解救华晨,祁玉民用了两招,一是跑银行借了 7 个亿,二是策划了一场价格战。借来的 7 个亿无疑是给当时的华晨汽车注入了充足的现金流,而价格战,则让华晨汽车在汽车市场上的销售额开始崛起。

据了解,当时祁玉民将尊驰的价格下调 4 万元,同时将新车型骏捷提前 7 个月上线,定价在 10 万元一下。骏捷车型上市之初,因超高性价比被称为 " 小宝马 ",这也使得其一上市就被 " 疯抢 ",甚至有很多人加价排队购买。但是,到了 2009 年底,骏捷就被爆出油耗高、车身生锈、刹车异响等诸多问题。

一方面,华晨采用的低价策略,虽然能够让汽车销量快速上升,但长期实施,则让华晨的自主品牌一直聚焦在低端市场上,难以再在大众心中产生高端品牌印象。

另一方面,上述车型的小问题,华晨汽车并没有很好的进行解决,这也使得其品牌口碑不断下滑。此外,在产品研发上,自 2008 年前后,华晨中国推出的产品,基本上都是现有产品的小改款或平台延伸车款,未见一款全新的产品推出。

此后,中华汽车开始走下坡路,2009 年 11 月,华晨中国因不堪中华轿车业务持续亏损拖累,以 4.94 亿元人民币出售给母公司华晨集团,出售所得资金用于轻型客车及宝马合资车中。这一年,华晨中国亏损高达 274 亿元。

在尝试低端市场并没有收获的情况下,为了改变华晨自主品牌的下滑局面,华晨又开始尝试打造高端汽车品牌。2014 年,华晨汽车耗资 26 亿打造高端品牌华颂,对标别克 GL8。

按照华颂品牌的产品规划,华颂 7 的卖点是 " 宝马概念 "。它不仅搭载了由宝马提供技术支持的 N20 发动机,还在设计研发、制造、测试调教等环节都有宝马人员参与。按照华晨汽车的官方说法,华颂 7 车型近四分之一的零部件都与宝马共用生产线。然而呢,其最终还是折戟市场,2015 年 1、2 月销量均不到 100 台。

祁玉民虽然在短期内将华晨引出深渊,但是,我们要知道,祁玉民并不是传统汽车行业出身,其虽然毕业于机械专业,但之前一直在重型机器厂任职。因此,祁玉民虽然也重视自主品牌的发展,但他却认为的一辆好车应该是底盘是保时捷调校的,造型、内外饰是意大利搞的,发动机是和宝马合作的。

虽然这辆车整合了所有优秀的外资技术,但对于自主品牌来说,没有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就没有竞争力。基于此,在此理念的引导下,华晨汽车自 2003 年开始与宝马集团合资成立华晨宝马合资公司之后,自主品牌推出的车型基本上都是采用的宝马技术,甚少有自主研发的功能。

与此同时,自主品牌的发展不如意,而华晨宝马在经历前期阵痛之后,却迎来了发展高潮,而华晨汽车的后期发展,则全靠着华晨宝马给其输血。

失控华晨宝马

自主品牌发展折戟,让华晨汽车连年亏损,但好在华晨还有与宝马的合资品牌华晨宝马。华晨宝马自 2015 年之后,几乎可以说是华晨汽车的现金流。

数据显示,如果将华晨宝马所贡献的利润从华晨中国 2015 至 2018 年的业绩中扣除,华晨中国其余板块在这四年分别亏损 5.4 亿、6 亿、8.6 亿和 4.2 亿元。

据华晨中国财报显示,2020 年上半年,华晨中国实现营收 14.5 亿元,同比下降 23.85%;净利润为 40.45 亿元,同比增长 25.24%。其中,华晨宝马净利润高达 43.83 亿元,同比增长 23.4%。如果扣除从华晨宝马得到的利润分成,华晨中国其他板块总体亏损达 3.4 亿元。

但是,去年 1 月份,宝马官方发布,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召开的特别股东大会上已批准将华晨宝马 25% 的股份出售给宝马集团。大约 63% 的股东代表投票赞成这一举措。这意味着宝马将成为首家在华合资企业中拥有多数股权的外国汽车制造商。

按照中国合资车企股比开放的规划,2018 年将取消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2022 年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同时取消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也就是说,宝马和华晨将于 2022 年完成股权调整的变更工作。

对此,祁玉民明确表态:" 股权转让将于 2022 年完成。宝马在延长合资期限的同时,将向国内投入更多的新产品和先进技术。未来华晨集团将取得更多和更长期限的收益,不会对业绩造成负面影响。"

然而,合资品牌的股权更迭,无异于是压死华晨汽车的最后一根稻草。

原本在华晨宝马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华晨汽车难以承担起对高端品牌的运营销售工作,祁玉民就已经将本来握在手中的华晨宝马财务权、销售权等权限让给宝马汽车集团,由宝马集团掌控华晨宝马的销售体系。

现如今,宝马在双方的合资公司中成为实质的控股方,那么华晨汽车则沦为了宝马在华的代工厂。同时,原本的股权分红或许能够给华晨带来持续的现金流,但是股权变更之后,加上自主品牌的接连亏损,能够支撑华晨发展的资金已经廖廖无几,暴雷只是迟早的问题。

总结:

就像前文所说,华晨汽车最终走到如今之地,根源在于其自主品牌难成气候。纵观国内汽车行业的发展,与华晨同期发展的长城、比亚迪、吉利等民营自主品牌,在当时并不能够获得与外资合作的优势,只能无奈走自主研发之路,而这,也成就了现如今的长城、比亚迪和吉利。基于此,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对于自主品牌来说,掌握核心技术,走自主研发之路,才是成功的基础。

雷锋网雷锋网

来源:雷锋网新智驾

本文地址: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相关内容
全部评论·0
暂无评论
我要评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