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中国新能源市场,有点被吹过头了

老实说,我是一名坚定不移的“电动吹”,甚至现在谈及燃油车,嗤之以鼻的态度还在变得愈发强烈。


尤其是经历了2023上海国际车展,类似的感受还在变得愈发强烈。在看到比亚迪、蔚来、理想、小鹏展台的熙熙攘攘,由此形成对比的是丰田、通用、大众展台的落寞冷清。

一时间,不禁感叹:“时代,真的变了。”

无独有偶,刚刚结束的五一假期,回到了家乡兰州,一座扎根西北的工业重镇。与曾经不同寻常的是,明显发现马路上行驶的“绿牌”,开始肉眼可见的增多。城市几家中心商超的一楼店面,已经被各大电动车品牌所瓜分殆尽。

一时间,开篇类似的感受,再次涌上心头。


而此刻,为了撰写稿件,坐在了上海办公室的工位上。顺势,打开乘联会的网站,悄然发现根据它的预估,4月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或达到60万辆,同比暴增114%,1-4月全国乘用车厂商新能源批发销量或达到210万辆,同比增长43%。

一时间,不得不承认,中国新能源市场真真切切迎来了绚烂绽放。

可冷静下来思考,就过往经验而言,浮华背后总是隐藏着巨大的泡沫。扪心自问,“对于今天文章的主角,我们是不是有些吹过了?”换言之,中国新能源市场并没有想象中的健康,反而存在无法忽略的虚火。

暴涨,全靠插混?

“2023年国内狭义乘用车销量为2350万辆,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850万辆,年度新能源车渗透率有望达到36%,目前运行状态与预测基本是吻合的。”


实际上,在乘联会的预估中,今年中国新能源市场必然将爬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两项关键数据都会创造历史。

无论接受与否,电动化转型的浪潮早已变得无法逆转。接下来,所有身处其中的参与者,能做的就是想尽办法,适应全新的规则、玩法与秩序。继续对立,等待它们的结局,便会是被凶猛的洪流瞬间淹没。

只不过,继续翻看乘联会的统计,就拿一季度举例。细分板块中,3月纯电动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45.3万辆,同比增长22.1%;插电混动乘用车销量16.4万辆,同比增长92.1%。


与之对应,2月纯电动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34.7万辆,同比增长41.5%;插电混动乘用车销量14.9万辆,同比增长105.8%。

反观1月,趋势则更加明显,1月纯电动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27.2万辆,同比下降19.8%;插电混动乘用车销量达到11.7万辆,同比增长44.7%。

而搬出上述三组数据的根本目的,还是想要证明:“今年中国新能源市场的绽放,究其根本还是由于插电混动的异军突起,而纯电动的进步碍于种种阻碍,远没有想象中巨大。”

那么,在部分质疑者眼中,新的问题也随之涌现:混动算得上新能源车吗?更直白的讲,它究竟是不是披着“羊皮”的燃油车?


平心而论,就我个人依旧愈发笃定的认为:插电混动就是新能源车。在大电池的加持下,与燃油车相比明显具有更好的驾乘体验与使用经济性。

可将时间轴无限拉长,必须承认的是,插电混动仍然为纯电动无法大面积普及背景下,起到衔接作用的“过度产品”。也恰恰因为如此,当下中国新能源市场绽放的含金量如何,可能依旧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虽然无需妄自菲薄,但吹过头了完全没有必要。

想要实现对于燃油车真正意义上全方位的超越与革命,新能源车俨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视线重新回到终端消费者层面,许多根深蒂固的偏见同样等待被打破。

两超,抹杀希望?

“我不喜欢今年的中国新能源市场。”

几天前,在与友人聊天时,他突然抛出了上述一段话。随即,又补充道:“太卷了,卷到很多品牌根本无法生存。淘汰赛本应该更晚到来,今年一提前,很多新入局者完全没机会了,从整个大盘多样性与良性循环来看,并不是一件好事。”


的确,价格战,价格战,还是价格战。

最近,可能是弥漫在整个中国汽车行业最震耳欲聋的关键词。至于起因,还要从年初特斯拉那次“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突然官降聊起。

即便这家美国车企深知会遭到老车主大面积的维权,深知会让品牌信任度降至冰点,深知会催生出更多的“等等党”,却依旧把Model 3与Model Y分别拉到了22.99万元与25.99万元的在华历史最低价。

很快,作为特斯拉最大的竞争对手,比亚迪开始做出响应与反击。依托在售产品矩阵,一款款“2023冠军版”车型如下饺子一样的推出,想要“以价换量”的野心同样明晃晃的摆在那里。


当然,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深知得益于足够雄厚的家底与储备,两位所谓的“大魔王”完全有资本去祭出如此攻势。

但就像本段开篇提到的那样,其它同赛道车企的日子,却变得极速恶化。

除了被迫加入“价格战”,厮杀的头破血流,甚至亏本卖车维系销量,还打破了原有的发展节奏,叫苦声连连,陷入到恶性循环之中。

打一个还算恰当的比方:此刻的局面,像极了老大、老二打架,诸多老三纷纷遭殃。


本以为大家能够齐头并进,到头来发现可以脱颖而出、疯狂收割的只有特斯拉和比亚迪。它们的发力,使得平静的大盘,瞬间变得暗流涌动,一些抵御风浪能力不足的“小船”,稍有不慎便会溺水窒息而亡。

换言之,特斯拉与比亚迪的种种举措,虽然加剧了中国新能源市场的洗牌,但冥冥中总感觉节点不是很对。如同一颗正在成长的小树,本来枝干能够四散而开,现在却选择了最强壮的两支重点培育。

奈何,转换视角,造车的残酷无需多言,就像身处充满荆棘的丛林中抢肉吃。大多时候,领跑者才不会怜悯落后者的处境。

就某种程度而言,“两超”的存在抹杀了部分车企生的希望,也是中国新能源市场不健康的变相体现。


来源:汽车公社

本文地址: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相关内容
全部评论·3
暂无评论
我要评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