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车展·访谈】做行业最大公约数,地平线助力汽车智能化快速发展

近两年,汽车产业经历着百年未遇的大变革,其中最显著的就是智能化和电动化的高速发展,因此共同组成智能汽车驾驶的技术生态闭环的芯片、操作系统和算法等自然也逐渐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而作为智能汽车驾驶的重要参与者,国内最早布局智能驾驶芯片厂商之一的地平线,从成立至今始终以车载智能计算平台为核心。


2019年起,基于软硬结合自研,地平线智能驾驶专用计算架构BPU历经从伯努利1.0到伯努利2.0再到贝叶斯,截止目前已积累超过300万片的前装量产验证。而且在三代迭代量产的基础上,地平线已正式进化出新一代纳什架构。

现阶段,基于BPU第三代贝叶斯架构打造的高等级智能驾驶芯片征程®5,是全球唯二实现量产的大算力车载智能芯片。

做最大公约数

地平线的发展能如此迅速与其自身构建的生态有很大关系。

从整个技术发展的历史来看,尤其是PC时代和智能手机时代的领域中,早期都是IBM和苹果一家独大,后续随着Windows和基于安卓系统生态的发展,前两者的份额逐渐被蚕食,证实了生态是推动整个产业发展和技术发展成功的路径。


与之相应的是,地平线也早早设置首席生态官,建设独特的生态,希望通过自身的智能底座和底层技术、工具链、参考设计、参考算法,赋能合作伙伴,做整个自动驾驶和高级辅助自动驾驶的最大公约数,共同推动行业的快速发展。

地平线总裁陈黎明博士介绍,当前地平线已经连接包括软硬件Tier-1、ODM、IDH、芯片、图商和传感器等上下游产业伙伴100余家,面向高阶智能驾驶全场景落地,围绕征程5形成了国内最繁荣的软硬件生态矩阵,开放满足车企的差异化量产需求。

同时,为了更好地推动行业的发展,近期地平线还推出了BPU IP授权的新模式。即,客户通过地平线IP授权做出来的芯片,可以直接利用地平线的软件算法,不用进行太大的改动。


这样既能减少客户在芯片方面的投入,以更低的成本达成需求,同时客户的芯片也能充分利用地平线成熟的智能驾驶软件算法,实现领域深耕。地平线副总裁兼智能汽车事业部总裁张玉峰表示,当前IP授权的新方式,已有一家客户谈定,还有一家客户在拓展。

正是基于上述灵活的合作方式,客户在做芯片时不是从0开始,而是在一定的基础进行硬件的迭代,加速开发过程,这样非常有利于助力整个行业的发展。

行泊一体方案受追捧

众所周知,受特斯拉、比亚迪等车企降价和部分地方政府促进汽车消费政策的继续出台,今年以来汽车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掀起了十分残酷的“价格战”,促使许多车企努力压缩成本。而这样的大环境会对地平线产生何种影响呢?

首先必须明确的是,地平线定位是tier2,主要为软硬件合作伙伴提供基础支撑,让后者做系统集成,从而更好地为主机厂服务。


当然,根据客户具体需求的不同,地平线在合作过程发挥作用或大或小,不存在固定的模式,而且还会与取得突破性进展的车企或者tier1进行联合开发,更快地形成产品实现交付。

在开发的过程中,地平线一直致力于提升智能汽车的开发效率、降低开发周期和减少成本,会反复验证芯片的性能,比如能接多少摄像头、激光雷达,能提供什么样的功能。在此基础上,根据客户的要求,进行增加或者减少。

张玉峰透露,其实今年的大环境对地平线来说是好事,因为会使得客户更看重商业本质,不会纯粹大量地追求上万元乃至数万元的高端智能驾驶方案。


地平线认为,智能驾驶在未来十年都将保持L2+的阶段,完全的自动驾驶只是会在部分专用道路上实现,因此实际上现阶段高端方案暂时也不能带来很好的驾驶体验和相应的性价比,而产业能够做的就是持续优化用户的高级辅助驾驶体验。

比如,从产品方案来讲,此前在一些车型中征程3做800万的前视智能摄象头,也有征程3做泊车的预控制器,还有基于3颗征程3接入5颗摄象头和毫米波雷达形成行泊一体的。

而如今一颗征程3既做行车又做泊车,才是多数车企和Tier1追求的,并且越来越多需求想要做该方案。只用一颗芯片就能同时解决行泊的最基础需求,实现了效率最大化。


在高阶智驾领域,地平线已经帮助众多车企量产落地,除了此前基于征程3的行泊一体方案,基于征程5的高速NOA方案的 理想L8 Pro也已量产。陈黎明称,此外今年地平线还将与比亚迪这样的头部企业进行更加深入的合作,特别是在征程5上。

而关于当前行业内都非常关注的城区NOA,陈黎明坦诚,这确实可能是汽车工业或者整个工业里最难的一块,它不仅仅是算力的问题,需要先进的算法、硬件的组合、还包括传感器等等共同去实现。

的确,与高速NOA相比,城区NOA场景的场景更复杂,不可预测性更高,突变性更多。这就对整个系统的感知、计算、处理和决策等要求都非常高,还需要靠有效的芯片和硬件进行支撑。


来源:汽车公社

本文地址: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相关内容
全部评论·1
暂无评论
我要评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