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制中国电动车?欧盟急了!
看来,慕尼黑车展的后遗症开始逐渐显现了。
靠着电动化转型掀起的浪潮,中国车企借机向海外市场输出战力,如今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
但也就是这段时间,当比亚迪欧拉带着一众新势力品牌频频出现在欧洲市场,尤其是欧盟国家的地区,并试图在当地推动经销网络的建设,以达到销售新车的目的,身在本土的汽车巨头们,从最早的漠不关心进入到了人人自危的状态。
当地时间9月13日上午,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就在法国斯特拉斯堡作一年一度“盟情咨文”演讲时,要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anti-subsidy investigation),并声称以此保护自身免受受益于国家补贴的中国电动车生产商的影响。
“全球市场现在充斥着便宜的中国电动汽车,由于国家的巨额补贴,它们的价格被人为地压低了,这正在扭曲我们的市场。”
在报道中,冯德莱恩如此正义凛然的宣讲的确有着要保护欧洲当地车企的意思,但不得不说,对于大多数身在行业内的人来说,冯德莱恩的这一套说辞着实有了点上头的意思。说他是在无能狂怒吧,可能会有点夸张。可从中,我们必然可以看出,欧盟在面对汽车电动化转型的风口被中国企业牢牢握住这一问题上,已经有点束手无策了。
一直以来,依托于政府为应对环保而提出的各项法条,欧洲国家和中国在推动全球汽车行业向电气化时代时,还算是穿着一条裤子。而在全球的一众车企中,欧洲企业也是最早在法规的强烈教育下进行转型的,这一点和中国尤为相像。
只可惜,欧洲列国低估了中国从上至下对加速汽车产业去燃油化的决心和信心。自从大众于中国市场发布全面转型电动化的战略开始,中国车企就在以一个绝对领先的姿态将各大海外车企甩在身后。
一开始,这样的变化或多或少有着因国家高额补贴所形成的非健康发展的因素,但随着第一波造车浪潮平息,蔚小理也脱颖而出,谁都没想到,在这场战役中,手握汽车百年历史积淀的老外会愈发落后于人。
其实不止是此次发表攻击言论的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在欧盟内部,法国政府早早就撺掇着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挥动“贸易大锤”,毕竟法系车在中国的遭遇俨然让这个老牌西方国家颜面扫地。因此,和德国不一样,法方一直就认为,中国电动汽车是对欧洲汽车产业的威胁,要求欧盟采取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保护措施。
当时间来到9月初开幕的慕尼黑车展,眼看比亚迪、上汽名爵、小鹏、零跑、哪吒、阿维塔等中国车企将原本属于Stellantis集团、日产、丰田等传统汽车巨头的位置取而代之,就算再糊涂的欧洲人估计也能看清现状了。
对此,德国《经济周刊》就曾报道称,“中国汽车制造商在创新实力方面首次领先于德国汽车制造商。业内专家预测,2023年将是‘中国人的IAA’。”
加之,现任德国总理舒尔茨在身体抱恙的前提下还临场安抚德企,“我们应该被激励,而不是被中国吓到!”为了进一步激励德国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他更是宣布了一项价值1100亿欧元的激励计划。
种种这些迹象一叠加,回过头再来看冯德莱恩的这番歇斯底里,想必内因就无需多言了。
或许在欧盟内部针对中国电动的到访而产生分歧时,极度依靠中国汽车市场的德国会时刻发表着诸如,“希望能用外部竞争带动当地电动车产业的良性发展”等正面言论,可就像我们时常在说的,再坦然的表情也掩盖不住内心的慌张。
在这场已经回不了头的产业竞争中,被逼入墙角的欧洲车企,已经没了有选择。如果正面硬刚不了,最后能动用的武器,其实用屁股想都知道。
欧盟能将一切源头都怪罪在中国对于参与其中的企业给予的巨额补贴上,就能以各种各样的理由阻止中国电动车的扩张。
“降低风险,而不是脱钩——这将是我对中国的态度。”看似是冯德莱恩代表欧盟对于与中国建立贸易联结的标准,却有何尝不是在对外传递着“市场应该由我做主”的傲慢。
是的,中欧经贸高层对话暂定于9月25日在北京举行,此次反补贴调查很可能成为这一对话活动的首要议题。此外,今年晚些时候,中欧还将举行双边峰会。但无论如何,从现实出发,在汽车这个行当中,选择和中国企业合作,选择在竞争中寻求发展,对于仍想在世界立足的欧洲车企而言,才是唯一的方法。
来源:汽车公社
作者:曹佳东
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转载自汽车公社,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转载内容并不代表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立场。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