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官宣!第十一届汽车与环境创新论坛
2023年上半年,在国家和地方促销费政策支持、车企半年度冲量、终端促销活动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我国乘用车累计销量达到1127万,同比上升8.8%。其中乘用车的出口结构呈现自主品牌和新能源出口双增长的局面——1-6月,累计乘用车出口销量达178万辆,同比增长88.3%;新能源累计销量357万辆,同比增长44.4%。
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持续发展,中国汽车品牌开始“从国内卷到海外”。面对不同的市场环境,如何提高品牌认知度、加强本地化运营?如何建立人才体系和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成为车企面临的重要课题。
同时,在双碳目标和能源结构调整的国际形式下,车用动力系统技术路线走向多元化发展。如何保证不同动力系统间的协调性和兼容性?如何平衡不同动力系统间的成本效益和市场份额?如何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标准体系?随着智能化发展进入下半场,智能驾驶与智能座舱又涌现出哪些创新的技术?具体的产品落地又如何?
2023年10月19日,“2023第十一届汽车与环境创新论坛”将在上海盛大开幕。届时将为行业提供深入交流的平台,为汽车人应如何顺应时代的浪潮,把握技术的演进路径,持续应对复杂多变的产业生态提供有效的应对方案。
点击此处进入会议报名界面
风云际会,复杂形势下的中国汽车产业
近年来,全球汽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变革,消费者需求不断演变,环境与可持续性问题凸显。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汽车产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紧迫需求和机遇。与此同时,新的经济周期市场需求紧缩,外部地缘政治冲突、贸易战加剧芯片短缺、材料短缺和价格上涨,加之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以及“极致卷”的性价比,对汽车供应链提出了新的需求与挑战。
2023第十一届汽车与环境创新论坛暨第十五届全球汽车产业峰会,将邀请政、企、学、研等行业领导专家,紧密围绕驱动产业变革的关键要素,在政策标准动向、企业战略布局、消费环境变化、产品迭代升级、前瞻技术应用等领域开展深度研讨,为推动汽车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本次论坛,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中共嘉定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唐晓林将作为行业代表率先进行领导致辞,随后华涧新能源联合创始人、SAE Fellow辛军、盖世汽车CEO周晓莺将分别进行主办方致辞。
中国汽车市场庞大且充满活力,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之一。政府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创新发展、推动中国汽车产业由速度型增长转向质量型发展。围绕《对电动车发展趋势及几个相关关系的认识》主题,国家信息中心正高级经济师徐长明将展开分享。
机遇与挑战向来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在汽车产业的国际化进程中这种特性更为显著。对此,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奇瑞雄狮科技总经理邬学斌将带来《中国汽车智能化之国际化的机遇和挑战》主题演讲。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对于庞大的汽车产业生态而言,更要牢牢地把握其发展趋势,进行前瞻性布局。复旦大学长三角研究院副院长、复旦大学企业研究所所长张晖明将立足国际发展,以《全球经济走势与汽车产业发展》为题,展开探讨;目前,国内各大汽车企业也纷纷积极探索与国际先进企业的合作,加强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围绕《打造世界级的中国汽车品牌》主题,FISITA副主席兼工业委员会主席、蔚来执行副总裁兼质量委员会主席沈峰将展开分享。
在复杂的国际市场环境下,中国汽车产业将以合作创新为方向,整合资源、整合产业链,加速技术突破和市场转型。合作的前提是有效的交流沟通,因此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奇瑞雄狮科技总经理邬学斌,沃尔沃汽车亚太区采购与物流副总裁李海,海斯坦普亚太区首席执行官Antonio,麦格纳斯太尔中国区副总裁彭君虎将围绕“拥抱新时代,深化中国汽车高质量发展 ”的主题,针对中国车市阶段性发展特点,供应链上存在哪些机会点?在寻求海外市场和制定市场布局策略时,不同的主机厂商可能采取不同的战略。有哪些探索方式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存在哪些风险?对于已实现全球化布局的零部件企业,如何更有效地支持中国车企的出海进程?等问题展开对话,同时盖世汽车CEO周晓莺将担任本次对话的主持人。
聚焦碳中和,擘画新时代汽车的动力系统技术路线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碳中和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还要能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汽车产业作为重要的碳排放源之一,亟需采取积极措施加速碳减排,其中动力系统技术路线的转变至关重要。目前,传统的燃油动力系统逐渐被新能源驱动系统所取代,据盖世汽车研究院统计,2023年上半年新能源乘用车市占率达31.7%,同比增加7.8个百分点。通过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优化动力系统的设计和效能,可实现能源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之间的良性循环。
对此,上汽集团创新研究开发总院副院长仇杰将进行《双碳背景下动力总成技术发展趋势》主题演讲;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新动力研究院总经理胡铁刚将以《新动力 新动能 新体验 新未来——多元电气化路线趋势及长安研发实践》为题,展开分享;极氪电驱平台总工王海兵将围绕《800V高压架构平台下的电驱动技术创新》,艾菲汽车零部件亚太区CEO Eric LEMAIRE将围绕《Tier 2企业的电气化转型:ICE传感器到电机传感器》展开主题分享;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智能电动业务部副总裁彭鹏将围绕《高压电驱动与液冷超充创新技术方案》,分别为行业带来电驱动技术解决方案。
适应新时代和新赛道的汽车工业巨变,上海洛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极石汽车)合伙人,副总裁&智能驱动院长阎全忠将探讨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发展趋势及技术挑战;芜湖埃科泰克动力总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之光将《奇瑞鲲鹏超能混动C-DM开发》展开论述。
碳中和战略下,未来新能源车市场格局究竟会如何发展?哪种动力形式更有优势?更重要的是,将如何赋能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和市场转型?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新动力研究院总经理胡铁刚,上汽集团创新研究开发总院总监徐政,上海洛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极石汽车)合伙人,副总裁&智能驱动院长阎全忠,芜湖埃科泰克动力总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之光,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智能电动业务部副总裁彭鹏,极氪汽车,威睿电驱平台总工王海兵将展开“碳中和大趋势下动力系统战略探讨”。华涧新能源联合创始人,国际汽车工程学会会士辛军将担任主持嘉宾。
打造智能化,新科技赋能驾乘新体验
2023年上海车展之后,中国汽车产业向全球展现了其在智能电动赛道的竞争力,不少企业提出了“在中国,为全球”的理念,中国智能电动汽车高质量发展是否可以成为标杆引领全球?新科技又将如何赋能驾乘体验?本次论坛将翻开智能驾驶与智能座舱两个篇章,探索技术的创新与产品的落地。
智能驾驶篇——大模型上车成为车市的热点话题,广汽研究院、AI首席科学家、XLAB(自动驾驶)实验室主任陈学文将展开《大模型下的自动驾驶》主题演讲;北京超星未来科技有限公司合伙人、商务VP陶南则聚焦《打造高效、可靠、易用的智能驾驶计算芯片》,奠基智能驾驶的底层基础;中兴通讯汽车电子副总经理鲁东海从自身的实践经验出发,分享《开放ICT硬实力,共建智能网联汽车软服务》。上海创时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产品总监杨曾则从市场化的视角,展开《以量产柔性域控平台赋能客户》主题分享;利氪科技合伙人&副总裁毛新星将以《智能底盘新技术方案的探索及应用》为题,分享他的思考;智能驾驶的发展需要硬件和软件的协同发展,才能行稳致远。对此,森萨塔科技智能轮胎系统技术总监孙琦将从硬件角度,分享《助力新能源汽车先进动力系统的智能轮胎技术》;捷豹路虎中国自动驾驶及智能辅助驾驶副总裁邢斌则从软件角度,分享《软件定义汽车,体验定义智能驾驶》。
智能座舱篇——相较于智能驾驶发展过硬的技术要求,智能座舱技术更易实现且更容易被用户所感知,因此成为车企差异化竞争的重要领域。结合本次论坛的环境主旨,佛吉亚汽车内饰事业部中国区研发总监金铭麒将围绕《创新环保材料在汽车座舱的妙用》主题,展开分享;深圳市江波龙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工业存储事业部汽车市场总监王作鹏将从安全角度,分享《趋势而行 深度剖析汽车存储的安全之路》;提及智能座舱,人机交互首先会闪现在每个人的脑海里,思必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HUD业务负责人苗顺平将以《AR-HUD重新定义汽车HMI》为题,展开分享;零束科技数字化体验平台首席架构师方恩将带来《零束智能车数字化体验产品实践》主题演讲;华阳数字声学产品线总监汤磊将围绕《“声”临其境 华阳数字系统新体验》深入探讨;最后,智能座舱的终极畅想是“第三生活空间”,这需要整个产业生态的良性发展。哪吒汽车智能研究院产品高级总监梁世日将聚焦《数据与生态融合的智慧出行新体验》主题,探讨上述问题的应对之策;华人运通智能座舱产品及AI交互负责人吴晓敏将聚焦《智能加持下的座舱发展》,盖世汽车研究院副总监张志文将从宏观校对,对《智能座舱产业发展趋势》展开系统阐述。
论坛亮点剧透——第五届金辑奖中国汽车新供应链百强颁奖盛典
本次论坛为期两天(2023年10月19-20日),论坛首日将同步举行“第五届金辑奖中国汽车新供应链百强颁奖盛典”。
“金辑奖”由盖世发起,旨在“发现好公司·推广好技术·成就汽车人”。 2023第五届金辑奖围绕“中国汽车新供应链百强”主题,重点聚焦智能驾驶、智能座舱、软件、芯片、人工智能、动力总成电气化、智能底盘、车身及内外饰、低碳新材、热管理等领域,共设置2023中国汽车产业年度影响力人物奖、2023中国汽车新供应链百强奖、2023最具成长价值奖, 新增“最佳低碳实践企业”、“低碳车型”, 进行优秀企业发掘和先进技术解决方案的评选,向行业内外展示和报道这些优秀的创新科技企业和行业领军人物,共同推动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来源:盖世汽车
作者:张雪涛
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转载自盖世汽车,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转载内容并不代表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立场。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