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车企排名:比亚迪奇瑞吉利长安,四强稳了
伴随着行业的内卷,狭义乘用车近600万辆的成绩和同比10.7%的增长,可以说给今年开年就打价格战的一季度车市收官,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不过并非所有车企都对一季度的各自表现满意,从车企前30强的市场表现来看,有几乎一半的企业,挂上了销量下滑的红灯,给一季度的开局之战蒙上了阴影,其中又主要以合资品牌为主,可见中国市场的暗战还将持续。
按照以往月度销量的点评和分析,3月份车企中国,比亚迪和奇瑞依旧保持在前两强的地位上,这也奠定了这两家车企在今年一季度稳居行业前二。
原因也不由分说,前者比亚迪确实通过混动+纯电双腿并行,一方面抢夺燃油车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是拿走了很多低端入门级细分市场的用户。后者奇瑞则依旧靠着出口市场的腾飞,助推国内批发销量水涨船高,一举超过了吉利和长安。
3月份,一汽-大众以微弱优势站在了季军的位置上,但纵观整个前十强,也就一汽-大众和上汽乘用车销量有所下滑。长安和吉利因为2000辆的销量差距,在销量排序上进行了位置互换,双方都在燃油车和新能源领域保持着不错的前进态势,二者之间的PK未来应该颇有看点。
从第六名开始,车企前十强里月销量就出现了断档,前五名是15万辆+的存在,而从第六名开始,上汽大众就拿不到10W+的数据了,即便上汽大众已经非常努力在让自己的单月销量和一季度销量转正。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3月份的前十强,自主品牌霸占了7个席位,日系车全军出局,外资仅剩下大众和特斯拉,由此也拉开了自主持续强大的新序幕。
当然,要分析今年整体各家车企的走势,我们更应该把目光放在一季度大家的整体表现上,特别是前15强的市场表现,就足以看到今年行业和车市的大体走势了。
非常亮眼的当然属于自主四强比亚迪、奇瑞、吉利、长安,而且第四名的长安超了第五名的一汽-大众3万辆,相当于平均单月超1万辆的水平。如果再往后看一个位次,第六名的上汽大众直接出现了断档,出现近15万辆的差距,这均摊到每个月,可就是3万辆的水平。
所以今年全年,大概率自主四强会继续和一汽-大众厮杀,而且无论一汽-大众站在哪个位置,都代表着中国头部自主车企的全面胜利。更值得一提的是,这自主四强在40家自主品牌中占了61%的市场份额,意味着头部10%的车企拿下了60%的销量,这种差距令人震惊。
车市的另一面是悲情的,比如一季度销量下滑的车企有特斯拉、华晨宝马、上汽乘用车、广汽丰田、北京奔驰,这些车企代表了不一样的趋势。
首先是特斯拉,最近其也陷入全球订单需求降低、大规模裁员的负面舆论中。中国作为特斯拉最大的消费市场,因为纯电动车领域竞争持续恶化,同级竞品挤得密不透风,再加上Modle 3的产品力变得相对老旧,在当下激光雷达智驾、800V超高压竞争下,特斯拉被赶超也是理所当然。
其次是华晨宝马和北京奔驰这样的主流豪华品牌,他们丢失了不少燃油车用户,因为后者转向了同价位但更智能化的新势力产品,而奔驰宝马的电动车,在智能化和各项体验方面,也不符合当下先锋年轻消费人群的需求,因此下滑不可避免。
再次是以广汽丰田为代表的合资品牌,虽然南北大众、东风日产、东风本田已经转负为正,但放在全年的市场竞争和PK中,他们依然压力重重,哪怕这些合资车企已经非常卖力地将新能源汽车产品导入中国市场,但水土不服和中国品牌在各方面都明显更强的现实难以改变,除非燃油车市场卷土重来,就算会短暂出现一些回弹,但大趋势不可逆转。
各系别的细分市场,伴随着各家车企的具体表现,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最值得赞扬的,当然是自主品牌了。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自主车企的份额还在不断上涨,并达到了59.5%,即将接近60%。如果不出意外,随着今年更多头部自主车企在新能源市场里的内卷,全年超过六成应该是大概率事件。
但自主品牌里断档的现象依然严重,比亚迪、奇瑞、吉利、长安四强单月可以达到15万量级的水平,但从长城到上汽乘用车再到上汽通用五菱和红旗,基本上就掉到3万-8万辆的月销水平。
而更多的中后部自主车企,包括把持流量中心的几家新势力品牌,其基本上也难以支撑更多的销量贡献,就连新势力最热的理想,都难以进入到自主车企前十强。
所以支撑中国品牌市场份额再向上的,一定是燃油+新能源双路径的头部企业,让中国汽车技术和影响力更强大的,也更应该是他们。
市场蛋糕就这么大,份额那也是此消彼长的,当自主车企拿掉60%的市场份额时,剩下的40%还需要德系、日系、美系三大系别去瓜分。
从目前的格局来看,奔驰、宝马、奥迪、大众构建的主流德系,占据了17%左右的份额;由丰田、本田、日产构建的主流日系,占据了13%的市场份额,然后美系和法系瓜分最后的10%,这个局面应该会持续颇长时间。
当然这也并非绝对,虽然王传福判定自主品牌的份额会朝着70%的方向发展,留给外资的就只有30%,那么被压缩最有可能的就是日系和美系了。
因为从目前来看,德系的电动化战略,包括宝马的新能源、大众的ID.包括大众安徽和大众与小鹏之间的合作结果,背后在新能源方面的储备依旧还有崛起的希望。
而日系则因为其本身思维的局限,在中国快速发展的新能源市场中并不占优势。再加上广汽、东风、一汽在新能源领域的号召力尚未绝对建立, 因此就算用中国市场的技术去反哺日系,也需要时间去考验,更何况丰田本田日产是否愿意给予足够的支撑,让中方大展拳脚,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
美系车的情况可能会更加糟糕,原本以为特斯拉会成为带领美系崛起的力量,但上文也提到,现在特斯拉自身难保,通用更是在一季度出现了40%的下滑,福特则一直不温不火,保持在一个相对小众的市场。
总体来说,一季度已经收官,在价格战频发和北京车展激烈的竞争中,二季度会迎来什么局面,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看法,但根据目前各家展现出来的态势和行为,行业一致的态度是,今年并不会太轻松。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汽车公社
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转载自汽车公社,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转载内容并不代表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立场。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