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从2024北京车展,看奇瑞的爆发

2024北京车展正如火如荼,各大车企陆续公布的4月成绩单,又往热烈的氛围里增加了“一把火”。

一众车企里,奇瑞控股集团4月份销售数据尤为突出:整体销量182,049辆,同比增长43.7%;其中出口89,377辆,继续保持第一,同比增长18.3%;新能源销量32,995辆,同比增长165.2%。



今年以来,奇瑞集团销量保持快速增长态势。缘何能维持如此骄人的势头?奇瑞爆发的深层因素,已经从北京车展的氛围和细节里折射出来。


“我上学的时候,发动机热效率还很低。”在陌生的业外人士看来,这位两鬓斑白的演讲者或许是位高龄教师,“奇瑞公司现在发动机能做到多少呢?能做到是44.5%。”



“老教师”在黑板上边板书边继续讲解:“那么我们正在开发什么呢?48%的热效率。”


接着,他口若悬河介绍起了可变进气、可变节气门、可变压缩比等概念,是如何推动汽车发动机技术再一次突破热力学极限。


这是2024年北京车展期间,张朝阳物理课的场景。那位白发嘉宾讲师,汽车行业人士和发烧友一眼就能认出他的身份——奇瑞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当时台下听课的“学生”里,还有小米雷军。三位大佬的登台,将频道流量推向高峰。



与此形成应和的场景,是北京车展现场,奇瑞集团旗下奇瑞、星途、捷途等展台人气高涨,国内外爱好者和媒体纷纷将iCAR V23、捷途山海L7等车型围到水泄不通,也对S²MA智能可扩展火星架构、Cd0.168超低风阻概念车等技术兴趣盎然。


北京车展的声响还未消散,就在奇瑞理工男和其他千千万万汽车人的白发里、汗水中,我们看见了中国汽车进阶的步履。


技术理工男的爆发


“奇瑞人气真是爆发了,”在车展现场,一位媒体老师讲述他眼前场景和当年“自主老大哥”记忆的既视感。


奇瑞有流量,流量有质量,用来形容北京车展奇瑞展台格外贴切。



流量的高质量,体现在观众并非走马观花,而是在看过车型产品之后,还能沉下心来,听着博士天团介绍底层技术:


张志福讲在新能源时代,动力总成如何继续扮演核心角色;周之光谈传动系统,如何保障高效率、低能耗;李涛解析智能座舱,燃油车和新能源怎样同时变聪明;林志宏讲述电池电控怎样变成新能源的“心脏”;谷俊丽畅想智能驾驶的明天……于是奇瑞展台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流量的高质量,体现在平衡与兼顾。



油与电的平衡,既有基于内燃机技术开发的捷途山海“五虎将”,也有以E0X纯电专用平台衍生的星途星纪元系列,引来各路观众驻足细品。


整车和技术的平衡,既秀出了奇瑞旗下各品牌的高人气展车,也带来了鲲鹏超能混动C-DM等技术的展示,以及尹同跃在张朝阳的物理课上的授课、博士天团的悉心讲解。


中与外的平衡,三千海外友人来到奇瑞展台,和本土粉丝一起领略奇瑞“以埋头苦干做研发,提升硬实力”的理工男风采。



比起在车展的人气爆发,奇瑞的业绩爆发更令人欣喜。


奇瑞集团整车销量的业绩,从2004年的8.5万辆,到2023年的188.13万辆,翻了22倍。


2010年之前,奇瑞引领自主汽车发展,是不折不扣的“老大哥”。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奇瑞在2013年进入低谷,此后持续反弹走高,直至2018年国内车市大盘整体向下,奇瑞又进入了“70万辆平稳期”。而2020年开始,技术实力与海外策略同时收获红利的奇瑞,重新回归高速增长轨道,进入“百万辆俱乐部”。



就在2024年2月,奇瑞还拿下了车企销量冠军头衔,4月份维持43.7%的同比增幅,而出口89,377辆蝉联冠军,新能源销量32,995辆实现了同比翻倍增长。一时间,无数老汽车人感叹“自主老大哥回来了”,对于尹同跃所带领的技术理工男们,业界更是由衷崇敬。


“双循环”政策之下,奇瑞的另一个长板也更为人熟知。


自2009年以来,奇瑞整车出口领跑于自主阵营,如果按单一车企出口销量计算,奇瑞长期霸榜。倘若说2022年奇瑞出口45.1万辆、占总销量的36.5%已经可圈可点,那么2023年出口93.7万辆、贡献49.8%销量更是将“内外两条腿走路”贯彻得最为彻底。


奇瑞集团也在2023年营收突破3千亿元大关,同比增长超50%,较上年增长过千亿元。到2024年4月,奇瑞集团在全球累计收获了1,380万用户,其中海外用户近370万。



从奇瑞车展人气爆发,到奇瑞业绩爆发,更为深层次的,是整个中国汽车在全球认可度的爆发。


“The flourishing age of Chinese auto is for sure, due to your love of car and auto tech(如此爱车,爱汽车技术,那么中国的汽车盛世就理所应当了),”在奇瑞“五感体验区”旁边,一位澳大利亚汽车自媒体的朋友这样感慨。


正如黄仁勋谈成功经验时所言,“没有魔法,只有每一天的辛勤付出。”这三个递进层次的爆发,正是尹同跃的皓首穷经、焚膏继晷,八万奇瑞人的孜孜不倦、夜以继日,乃至数以百万计中国汽车行业工作者,辛勤耕耘、始终不辍的成果。


奉献精神,工匠精神


“尹同跃讲课的时候,眼睛都在发光,”友人与我一起观看那场张朝阳物理课之后,她如是总结,或许女性细腻的观察力对这种细节格外敏锐,“时代越浮躁,内敛沉得住的人越珍贵。”


尹同跃这位老黄牛,与奇瑞企业文化和公司气质调性的关系,既是促成的形成源头,也是集中反映。


“奇瑞,就是理工男形象。”调研访问时,许多消费者这样对我们说。


再往深处探究,这一抽象的理工男概念,在我们脑海里,逐渐和那位从工程师转为企业舵手的身影重合。



毕业自安徽合肥工业大学的尹同跃,1984年进入一汽红旗轿车厂任工艺员。当时22岁的他,并未想过日后会重返故乡,并将自己的工程师气质刻在那家车企的基因里。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叶,“皖江开发”浪潮之下,身为安徽工业重镇的芜湖决定“造车”。时任一汽-大众总装车间主任、物流科长的尹同跃,因为家乡的渊源,被一汽掌门人耿昭杰推荐给了芜湖市。当时劝说尹同跃的领导,用一句话彻底打动了他:“总是为外国人做事没有出息,你来,我们做中国人自己的汽车”。


前途光明的头部合资车企高级工程师,为何要筚路蓝缕、白手起家?当年一穷二白的奇瑞可不是如今的自主头部奇瑞,诞生之初被尹同跃自己称为“三个没有”:没有钱、没有人、也没有政府的批文。


1996年,34岁的尹同跃开始参与了奇瑞公司的筹建工作。从这一刻起,奇瑞就注定了工程师文化基因和“技术研发至上”的价值观。


谁说德国才有工程师文化,日本才有工匠精神?质朴、笃厚、稳重、刚健,中国人自己的工匠精神和工程师文化,就体现在奇瑞人身上,千千万万汽车行业者身上。



“从0做起”的创业精神,和追求高效速度的意识,是工程师文化的体现。


在小草房精神的推动下,奇瑞从1997年3月18日第一间厂房破土动工,到1999年5月18日第一台发动机成功点火,到同年12月18日第一辆“风云”轿车下线,以33个月的惊人速度建成了一座现代化的轿车工厂。


推崇技术研发,重视质量耐久,也是工程师文化的体现。


倘若说,率先在国内正向开发燃油车整车平台,偕同里卡多等国际技术大咖,研制自主发动机和CVT变速箱,是奇瑞奠定燃油车时代“国内技术领先”和“品质保障”形象的基础,那么在新能源和智能化两大新技术转型方向,尹同跃带领的奇瑞团队,也早早通过敏锐嗅觉开始了前期铺垫。


1999年奇瑞组建“清洁能源汽车专项组”,专攻混合动力汽车、替代燃料汽车等方向。2010年,奇瑞开始落地基于主动安全技术的研发,“小蚂蚁概念车”验证车辆检测、前方碰撞预警、车道线检测、车辆偏离预警等智能化技术。

为此,理工男文化的奇瑞,为研发、工程和制造大量投入人力财力。奇瑞迄今总计已经拥有1万余名工程师、科学家,在员工总数中占比颇为突出。当头部车企和新势力以“每年研发开支百亿”作为可观标准时,奇瑞已经制定计划,五年投入超过千亿元研发开支,每年200亿元以上,向跨国科技巨头猛追看齐。



工匠精神的基底,在于奉献精神——企业将资源奉献于业务,掌门人和整个团队将年华精力奉献于事业。


“人车合一”


十年前的“人车合一”,是指底盘操控的得心应手;五年前的“人车合一”,是指智能化的如臂使指;而今年北京车展的“人车合一”,更应该指企业老总个人IP与品牌的融合。


这样的潮流并非偶然,从消费电子开始,到特斯拉绑定马斯克本人,已经形成固定范式。



今年的中国汽车行业,愈发将浪潮推向巅峰。从王传福雷军展台互动,奇瑞尹同跃和罗振宇直播长途试驾,长安朱华荣用个人视频账号给阿维塔打call,长城魏建军直播测试智驾……一时间,“老大带头才有流量”成为颠扑不破的真理。


诚然,个人IP融合汽车品牌,对于少数案例存在暗面——投机取巧、饭圈趋势,但以新形势而论,更多地可见其合理之处。


一位成功的企业掌门人,在流量时代代言自家品牌,如果能做到不被流量裹挟,遭遇喧宾夺主,那么更具备多维度的优势,从奇瑞身上可见一斑。


有更多的认知去自我警醒、戒骄戒躁。


中国汽车出口在2023年击败日系车,首次登顶全球。可喜进展背后,总有过度乐观的声音,认为“中国汽车吊打一切,此后必当所向披靡。”



作为单一车企出口冠军,奇瑞掌门人提出这样的警示更有说服力:“中国摩托车出口没搞好,汽车出口别再重演当年失败。我们中国汽车在卖到海外的同时一定要把目光放长远一些,如果只靠着低价格去抢占市场,是没办法满足汽车企业未来发展需要的。”


有更多的底蕴去开放包容、融合新力。


奇瑞正在与华为鸿蒙智行合作,打造智界新品牌,又让智米科技创始人/CEO、iCAR品牌首席产品官苏峻博士,推动iCAR年轻化品牌为奇瑞拓展又一块新阵地。


用什么方式与华为这家Tier 0.5实现最好的协同效应?用什么模式让iCAR这个全新品牌能够找到新蓝海?从供应链管理、合作路径,到奇瑞侧重的整车集成,都需要有足够强有力的保障,而尹同跃本人的站台,则是有力解决方案。



奇瑞自身该如何应时而动,随势而变?何时采用资源集中战略又何时再次推行多品牌战略?过往的成功和挫败,都已经牢牢记在奇瑞人心中,化作为下一段路径指明方向的路标。


“积跬步以致千里,”友人这样评价奇瑞,从来笃行未必一片坦途,但必然是通往远方的路,“感觉尹同跃是那种周期很长的掌舵者,踏踏实实做事情,逐渐跃升。”


尹同跃和奇瑞的故事,还在续写着更为醒目卓著的精彩。“2027年奇瑞跻身全球一流车企行列,成为一个真正的跨国汽车集团”,这是每一位奇瑞人的壮志。



每一代的汽车人,记录着世界汽车之林里,每一颗种子是如何破土而出,那株嫩芽是如何历经风雨,那棵参天大树是如何最终长成、撒下一片泽及后人的树荫。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汽车公社

本文地址: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相关内容
全部评论·3
暂无评论
我要评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