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时捷,危 | 一句话点评
7月首周结束后,各大车企纷纷公布了半年销量,作为传统豪华品牌的保时捷也不例外。不同的是,很多品牌取得了不错的“中考成绩”,保时捷却在这半年遭遇重大挫折。
保时捷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保时捷全球销量为15.59万辆,较去年同期的16.74万辆,同比减少7%。其中,在中国市场销量为29551辆,较去年同期的43832辆减少33%。
从各大市场的表现来看,保时捷销量下滑的主要原因是来自中国和北美市场的下滑。其中,尤以新能源车在华竞争力不足,导致保时捷失去销量反弹的机会。
2023年,保时捷全球销量32.02万辆,同比增长3%。其中,中国成为唯一同比下滑的区域市场,交付量仅为7.93万辆,同比减少15%。再往前一年的2022年,其在华销量为9.33万辆,同比下滑2.5%--显然,保时捷在华销量下滑并非“一日之功”。
而导致其在华连遭“滑铁卢”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纯电车型销量不佳。
作为保时捷旗下的首款纯电车, 保时捷Taycan自从2019年上市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不错的关注度,在2020年至2023年, 保时捷Taycan的全球销量分别为 2万辆、4.13万辆、3.48万辆和4.06万辆。
尽管在全球其他市场得到不错的反馈,但这款车在中国市场却“稳定得可怕”--销量一直不佳。数据显示,去年全年,保时捷Taycan在华销量仅为4151辆。
纯电车型的掣肘下,保时捷销量持续下滑,这也导致了保时捷在财报上的失意。
保时捷2024年第一季度的财报显示,保时捷总营收90亿欧元,同比下降10.8%。车辆销售额为81亿欧元,同比下降12.7%。在销量下跌和成交价格下探双重影响下,保时捷的汽车业务毛利为23.4%,同比下滑30.3%;销售利润也降至14.2%,同比减少4个百分点。
前段时间,保时捷的部分中国经销商甚至发起抗议和抵制保时捷Taycan和电动Macan等纯电新车,“逼宫”保时捷德国总部,闹得沸沸扬扬。
原因在于,保时捷中国为了完成销售任务,选择向经销商“挥刀”压库。而压库对经销商而言,存在巨大的资金压力且车辆长期卖不出去,尤其是以Taycan和电动Macan为首的纯电车型卖不动,经销商保时捷的纯电车没有信心。
以Macan为例。其电动版在国内售价为72.80万元-96.80万元,而作为对比,燃油版Macan起售价为57.80万元,前者价格门槛更高。
与此同时,纯电Macan在产品力上并不具备很强的竞争力,包括车机智能化和辅助驾驶等主流产品点也比不上国内新势力车型,而在燃油时代引以为傲的加速和操控,却淹没在了电动化时代。可以说,除了车标之外,并没有太多能够打动人的点。
因此,像Macan和Taycan,都难以在新能源赛道“卷到冒烟”的中国市场上获得成功。低迷的销量加上强制压库,直接导致了经销商与保时捷矛盾的激化,部分保时捷经销商因此选择停止提车,要求保时捷总部给予补贴并更换相关高管。
保时捷经销商“逼宫”只是时代的缩影。近年来,经销商与车企间的矛盾愈发不可调和,因为在新能源赛道愈演愈烈的时代背景下,合资品牌逐渐式微,产品销量和品牌影响力都大不如前。而当车企向经销商强势采取压库策略,会进一步增加经销商经营压力,进而激发矛盾。
近日,有媒体报道,保时捷或因销量下滑计划减产Taycan。报道称,目前保时捷正与工会进行谈判,计划将Taycan的生产调整为单班制运营。同时,还透露了上百份临时工合同不再续签,从而达到降本止血的目的。
不过,中国市场表现不佳,并没有制止保时捷继续强推电车的计划。
保时捷股份公司销售和营销执行董事会成员 Detlev von Platen表示:“我们将继续专注于三种驱动系统:纯电动汽车、高效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内燃机......我们相信我们为未来做好了准备,并为所有客户提供了有吸引力的产品——无论世界各个地区的偏好和发展如何。”
按照计划,保时捷将在2030年力争将80%新车销量为纯电动车型,并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投资200亿欧元用于数字化。
当然,品牌按照自己的战略规划自有可取之处,但不顾及具体市场具体行情地一意孤行,无疑是一种傲慢的表现。尤其是看到中国市场上转型不畅,如果依然不考虑消费者的诉求而在价格和品质上不拿出诚意,等待保时捷的注定是失败。
总的来说,眼下保时捷的失败原因众多,除了自身的原因外也跟市场的变迁有关。因为也不只是保时捷受此影响,哪怕是更为主流的BBA也在中国品牌的崛起中遭遇冲击,价格体系已经脆弱不堪,尤其是相关电动车型,价格已经降到了20万元以下还是无人问津。
显然,中国汽车通过技术创新和成功的营销,已经在当前车市中占据重要地位,甚至可以说打破了传统豪华品牌在高端市场的垄断地位,以问界、理想、蔚来为代表的新能源车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凶猛攻势,侵吞了传统豪华车市场的蛋糕。
所以说,保时捷真的很危险了。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汽车公社
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转载自汽车公社,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转载内容并不代表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立场。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