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2024年汽车公社最受关注的文章

2024年的汽车行业已经收官,回望过去的一年,内卷、价格战、倒闭、煎熬等关键词,构建起车市的五味杂陈,好在国家这双无形的手,用政策、补贴的形式拉了一把深陷泥潭的汽车行业,让艰难的车市取得了一个相对可观的成绩单。


作为汽车行业观察者之一,汽车公社在纷扰的行业大局和变革中,用快速的反应,有深度、有态度的文字,为每一位读者呈现这个行业最真实和深刻的一面,探寻汽车产业里蕴藏的价值、规律与希望。


2024年,我们发布了近1000篇原创内容,阅读量超过1000万,这些内容涵盖了突发新闻、热点话题、重磅的战略和产品、企业经营之道,以及行业格局与趋势之变,这些内容被广泛转载、分享、讨论,为记录、促进和推动行业正向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在更多内容创作者纷纷转投视频化的时代,汽车公社依旧认为,文字是记录时代和人类最好的方式,我们依旧坚守文字的力量,展现文字背后的态度和思考。可喜的是,汽车公社全年诞生了超20篇10万+的爆款文章,在信息爆炸中,走出了一条精品化的道路。


在这2025年的第一天,我们精选了十篇最受欢迎的文章,这些内容记录了2024年行业最重磅的大事,也展现出了外界最关心的产业和格局之变。


在此,感谢每一位读者的支持和关注,是你们的热情赋予了我们前进的动力,不断壮大了文字的能量。未来,我们将继续用独特的视角、更丰富的内容、更前瞻和深度的思考,去链接这个变革的时代,共同记录和探寻汽车产业的无限魅力。


1高合被贾跃亭起诉,员工本周统一离职

作为2024年第一个暴雷的新势力品牌,高合的倒台拉开了新一轮新势力倒闭潮的大幕。实际上无数倒闭的企业或者车企,在倒闭前夕都会有很多征兆,比如资金短缺、员工维权、官司缠身,这些问题都会进一步促进这个品牌走向退市的结果。


这些年来,造车这个舞台,人来人往。发生这样令人遗憾的事件后,其所产生的影响不仅是让很多员工丢了工作,让很多车主没有了后续保障,对信任的冲击、给整个社会带来的负面效应都是深远的。当然也会让不少的企业和从业者,从一个个失败的教训和案例中,汲取经验,留下敬畏。

2小米门店人气堪比春运,销售:从没见过这么好卖的车丨调查

小米汽车的出现,在2024年的车市中确实是现象级的存在。得益于小米庞大的粉丝系统和品牌影响力,SU7上市后获得了市场的广泛的关注度和订单,且一直持续至今。 小米SU7年底月交付破2万辆,全年13万辆、月均1万辆的交付量,也给整个市场和行业带去了震撼,成为几乎是唯一能在纯电车市场与特斯拉正面PK的新势力车企。


小米汽车的阶段成功,外界当然可以说是雷军营销的成功,但归根结底,一方面是雷军这个人的勇气和魄力,同时也是诸多年轻人组成的小米这家公司,潜藏在背后的热情创造力和执行力,当然更离不开中国汽车行业完备的产业人才储备、领先的技术沉淀和丰富的全产业链生态。

3一体铸造这个饼,特斯拉画不下去了

特斯拉一直被称之为新能源技术的领创者,包括自动驾驶技术带来的智能汽车时代的变革,以及一体压铸对生产工艺、效率、成本带来的优化,其中一体压铸就逐步成为当下很多车企在制造领域跟进的对象。


自动驾驶也好,一体大压铸也罢,其实要想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和利益,最核心的就是需要规模。但对于特斯拉而言,全球竞争压力的加剧,订单的减少,特别是在中国市场过度内卷之后,带来整体盈利预期的变差,并随之而来在发展过程中承受的资金层面压力,让一体化大压铸的边界正在逐步缩小,该项技术的进步和升级明显放缓。

4理想败给现实,也撕下了高端纯电的“遮羞布”

一直以来,理想都是新势力最热门的品牌,但是因为一款高端纯电MPV MEGA的出现,让理想之前树立的目标和预期没有达到,为理想进军高端纯电市场蒙上了阴影,也给狂妄的李想狠狠地一记市场教训的耳光。


后来理想汽车主动推迟纯电产品的上市节奏,依旧以增程产品为主攻核心,助推理想汽车在全年完成了50万辆的销量目标。显然理想MEGA的失利,预示着高端市场,纯电并不是一个最佳的选择,包括问界和享界的冰与火不同表现,包括小鹏、极氪等新势力品牌纷纷拥抱电混产品,更加坐实了高端市场并不适合纯电的这一市场需求和行业趋势。

5“十几万的BBA没人买,我能怎么办?”

“再不努力,未来只能开BBA了”这句话可能有诸多调侃的味道,但面对愈加内卷的车市,面对自主新能源对高端市场的冲击,传统豪华车在油车市场销量和市占率承压,在新能源领域,虽然有产品布局,但无论是知名度还是产品体验方面,暂时与中国产品领先的新汽车时代脱节,竞争优势薄弱。


另一方面则是消费降级之后,豪华车供销的失衡,让传统豪华汽车的经销商生存困难,无论是厂商还是经销商,为了活下来,不得不放低身段,降价求生。由此带来了终端市场豪华车价格打骨折的奇幻现象,十万出头的入门豪华车,20万来万的主流B级豪华车成为常态,也推动着传统豪华车价格体系迎来重塑。

6北京、上海终于要放开限购了?

在汽车消费低迷的上半年,国家发文鼓励限购城市放宽车辆购买限制,增发购车指标。因为就汽车消费潜力和需求来说,一、二线汽车限购城市的消费者,需求最旺,其购买力最强,对汽车消费有直接的带动作用。


放开限购虽然是群众的呼声,但对于道路资源有限的一线大城市来说,放开限购又是一个复杂的难题,由此带来的交通拥堵、停车难、开车效率低、拥堵加剧带来的空气污染问题,又是一个难以化解的症结。


实际上近两年来,包括北京和上海对于汽车的限购,已经有所松动,特别是对新能源汽车的鼓励方面,更是加大了力度。再加上下半年国家和地方对汽车置换和以旧换新的补贴,带动了更大范围的汽车消费增长,为全年车市的完美收官作出了巨大贡献。

7鼓励新能源车开6年报废,你还敢买电车吗?

在新能源汽车不断蚕食燃油车份额,且渗透率冲击50%之际,关于油车和电车之间的争论,和其中的鄙视链,从来没有断过,由此也诞生了支持油车和支持电车的两边派。油车技术成熟,没有里程焦虑,稳定可靠,但是体验相对落后;电车技术先进,体验好,使用成本低,但安全性、电池寿命、迭代快带来的残值锐减等问题,也是较为棘手的困扰。


以旧换新政策提到的对6年车龄电车的主动报废措施,确实给电车的生命周期、二手车残值、消费者用车的获得感带去了考验。电动车的快速技术更新周期和频率,以及电池技术的快速进步,都是用户焦虑的点。因此这项政策背后,传递出消费者对电动车的焦虑,归根结底是对新能源企业、产品的信任问题。

8欧洲纯电,卖不动了

在中国电动车市场如火如荼之际,欧洲的电动车前景似乎并不明朗。一方面是欧洲各地激励措施陆续取消,电动汽车销售出现“遇冷”,影响了制造商对大投资的信心和决策;另一方面则是包括奥迪、保时捷、Stellantis等制造商开始调整策略,将重心从纯电动汽车的研发与生产上转移,转向混合动力系统的开发。


虽然欧洲有非常严苛的环保法规,但是由于传统汽车人才和产业链基础影响深远,转型电动车所需要的资金、技术、配套设施、政策方面的投入非常大,并不像中国市场这样以举国之力、举全产业之力投入新能源的发展上来,自然在电动化转型方面会遭遇诸多阻碍。在这种挑战之下,混合动力方向,可能才是欧洲这样的汽车市场的最优解。

9求求大家,别吹固态电池了 (C次元)

新能源是目前汽车产业最热门的领域,而电池又是新能源汽车最核心的部件之一。但由于目前锂电池在能量密度、安全性、使用寿命方面存在一些短板,很多车企在锂电池的替代品——固态电池方面有所研究和布局,并引发资本和行业的广泛关注。


纵观目前的固态电池领域,虽然布局该领域的选手众多,也有一些企业宣扬自己推出了固态电池,但其实更多的还是半固态或者还停留在实验和小规模阶段,流于市场和行业中的一些言论和信息,绝大多数是营销的概念。


鉴于行业基本上对固态电池的量产规划时间集中在2027年到2030年,这意味着固态电池到真正批量上车,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外界更应该理性看待。

10都啥时候了,竟然还有人要造车

当十年前新势力造车兴起之际,市场上差不多有超过300家新能源汽车品牌,但经过行业的洗牌和淘汰,许多品牌已经消失,只有少数能够继续留在市场中竞争。


虽然新能源前景非常可观,各方在预测渗透率时也信心满满,但随着行业竞争压力的加剧,头部新能源汽车的虹吸效应愈加明显,显然中国市场造车风口的大门已经关闭,未来能够生存的新势力车企也并不会太多,而且目前已经走向正向盈利通道的造车新势力屈指可数。


正因如此,任何一位后来者加入造车大军,都会引发行业的关注,而追觅科技的到来,外界舆论更多的是对造车新兵的质疑和担忧。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汽车公社

本文地址: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相关内容
全部评论·0
暂无评论
我要评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