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这股闯劲儿,不应该只是小米的

走进雷军年度演讲的现场时,蓝色灯光束从头顶密密麻麻洒下,台下观众举着手机不停拍摄,空气中弥漫着期待的躁动。我当时心里嘀咕:这个年过半百的企业家,又要讲什么故事?他还能“闯”出什么天地?

“芯片这事儿,不干肯定输”

屏幕上突然打出“芯片之旅”四个大字,雷军站在台上,语气平静却透着股韧劲。他说“芯片是小米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还要“坚持十年、投入五百亿”。还抛出了一句叩击人心的话“假如现在放弃,十年后,我们会为账上多出几百亿而庆幸,还是为永远失去芯片而后悔?”心里猛地一震。

做芯片的难度,行业里人人皆知。小米之前在芯片领域碰过壁,团队协同困难、资金压力巨大,甚至有同行的芯片团队说散就散。可雷军那股“轴劲”就上来了,一句“干,不一定赢;但不干,肯定输,不去试试,咋就知道自己不行?”道破了“闯”的内核:有些事不是看到希望才去做,而是行动了才有可能撞见希望。看着现场屏幕里芯片团队重新组队、攻克难关的画面,我感觉这不是一家公司的孤注一掷,更像一群人对着“硬骨头”的集体宣战——这股闯劲,本该在更多科技领域扎根。

“纽北那圈,真的是‘赌’出来的”

雷军带着“一家中国手机厂商,为什么要来纽北”的质疑来到纽北赛场,他渴望被认同,我看到了一个50多岁的人,身体里住着一副不屈的灵魂。画面切到纽北赛道时,现场一阵骚动,屏幕上蜿蜒的赛道配着“你只管努力,其他的交给天意”雷军讲起为了争取测试机会,团队在大雪天里等回复,为了10分钟的圈速机会反复协调。我想象着工程师们熬夜改方案、在雨天赛道旁失落的样子,再到后来打破纪录时的沸腾。

突然觉得“小米造车”不是噱头,砍掉620公里低续航版本、把835公里长续航Pro版直接定为“标准版”,到拒绝跟风做“冰箱彩电大沙发SUV”、死磕“为驾驶者设计”,每一个决策背后都是风险。但雷军带着团队,就这么“疯”着往前冲。

更让人动容的是,这份闯劲还影响到了雷军的28年好友陈年,雷军提到凡客创始人陈年在2010年遭遇危机,背负约10亿人名币债务,他花了整整10年才还完,这段还债历程比罗永浩更为低调。在2024年陈年受邀去小米su7发布会,他深受震撼,事后专门约雷军聊天,他对雷军说:“你能跨行造车,我也能从头再来!”于是陈年转战直播电商,如今做的风生水起。两个五十多岁男人的故事,像一面镜子照见彼此,也照见了“闯”的魅力:改变在任何时候都不晚。而这样的故事应该在更多人、更多企业上上演。

“这股‘闯劲’,不止是小米的”

其实这不只是他一个人的演讲,也不是他一个人的成功,从‘互联网公司’走向‘硬核科技公司’蓝色灯光打在机械臂和生产线的画面上,我突然意识到:雷军的“闯”,不是个人英雄主义,是带着一群人、一家公司往“硬科技”里扎。

他说“五十多岁正是闯的年纪”,不止是说自己。现场很多听众,包括我,可能都在某个时刻犹豫过“该不该再试一次”。但雷军和小米的故事像个信号:年龄不是借口,领域不是边界。做芯片、造车,哪一个不是跨领域的硬仗?可他们就这么“蹚”过来了。这给了我启发,如果更多企业能有这份“闯”的勇气,不畏惧未知、不害怕失败。在芯片,新能源,人工智能等硬核领域敢啃硬骨头:如果更多人能有这份“闯”的决心,不被年龄、身份束缚,敢于跳出舒适圈、挑战新可能,这个时代会是什么样子?

如今小米在芯片和汽车领域迈出了步子,未来我们期待的,不只是小米能够持续这份闯劲,让芯片大规模落地、让小米汽车在全球市场闯出天地,更期待这份闯劲能成为一种“时代基因”——在更多企业里生根,让科技研发的长跑有更多同行者;在更多人心里发芽,让“想干就去闯”不再是少数人的选择。

走出会场时,夜色已浓,但雷军那句“别怕,想干就去闯”还在耳边回响。蓝色灯光的余韵里,我忽然清晰地意识到:这股闯劲儿,从不该只属于小米。当越来越多企业像小米一样敢闯、越来越多人像雷军一样愿闯,这个时代才会更有活力、更精彩,也更有希望。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宋玥橦

本文地址: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相关内容
全部评论·0
暂无评论
我要评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