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三环加快布局新能源汽车 加大高端钕铁硼市场投入力度
随着我国钕铁硼行业的飞速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应用推广又为钕铁硼行业打开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作为中国最大、全球第二大钕铁硼永磁材料生产企业,中科三环(北京中科三环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震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为公司带来机遇,公司将坚持在高端核心技术上研发突破,从技术和生产上做好准备,加大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布局。
布局新能源汽车
目前中科三环正加大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业务布局和技术研发,备战即将到来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浪潮。
日K线图 中科三环
“公司正加快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对于一些汽车品牌计划在2017年批量生产的新车型,公司已经开始向客户提供钕铁硼产品样本。”中科三环副董事长胡伯平告诉中国证券报作者,由于汽车新开发产品从样品到批量生产通常需要三到五年时间,因此公司提前参与到部分汽车品牌前期零配件的研发工作。
据胡伯平介绍,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业务合作主要瞄向欧洲及美国。目前公司钕铁硼产品已经应用于保时捷、宝马、奔驰、法拉利等汽车品牌,国内自主品牌上汽荣威也使用了公司的产品。
今年以来,中科三环不断加大在高端钕铁硼市场的投入力度。公司8月份公告,以自有资金在江苏南通投资新建2000吨高性能钕铁硼生产线,长期目标产能将达到5000吨。对此,长江证券认为,公司已多年成为全球顶级电机和汽车生产企业的核心供应商。预计在全球新能源汽车用电机的钕铁硼市场中,公司将占有35%-50%市场份额,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中受益。
尽管取得了快速发展,但与日本等国家的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的钕铁硼产业仍有不小差距。“新一代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应用上,中国和日本相比差距较大。我们也在努力研发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王震西坦言。
数据显示,中科三环已建设了国内首家稀土永磁信赖性实验室,并坚持投入研究开发。公司上半年研究开发费用达到7523.56万元,去年全年达到1.53亿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对公司而言是非常好的机会,我们也在这方面不断努力。目前三环瓦克华建了新的厂房,为未来发展做准备。”王震西直言。
发展空间广阔
钕铁硼行业之所以取得了如此快速的发展,与下游的广阔应用密不可分。“在稀土材料下游应用中,钕铁硼材料占据了一半的比例。”王震西称。
1984年2月,时任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的王震西带领中科院物理所磁学组、电子所稀土磁钢组组成联合攻关组,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块钕铁硼稀土永磁材料。中国成为国际上少数几个研制出第三代稀土永磁材料的国家。“钕铁硼之所以能引起世界极大关注,主要是磁性、原料及性能上的优势。”一位钕铁硼行业专家表示。
数据显示,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日、美、欧稀土永磁产业发展不同程度放缓,但我国稀土永磁产业保持快速扩张。2000年至2010年间,全球烧结钕铁硼磁体年均增长率达到20%,我国的年均增长率更是接近30%。目前,中科三环的稀土永磁产量已占到全球产量的10%左右。
从2012年起,受全球经济低迷影响,中科三环的出口订单持续减少,各项经济指标有所下降。尽管如此,业内人士预计,2015年后,在全球新能源汽车、节能电机等低碳经济产业的需求拉动下,稀土永磁行业有望迎来快速发展期。
“此前钕铁硼行业周期分别由电子产品和风电空调所带动,未来新能源汽车驱动以及经济复苏将带来钕铁硼的长周期复兴。”申银万国分析师认为,包括日系电动车、宝马i系列在内的主流车型无一不采用永磁电机,2015年以后钕铁硼行业将极大受益于新能源汽车,特别是高性能钕铁硼将迎来爆发性增长。
钕铁硼磁铁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已经有8家企业获得了日立金属的专利许可。除中科三环外,还包括宁波韵升[-2.00% 资金 研报]、安泰科技、烟台正海等。“这8家企业加起来的生产能力已经接近4万吨,欧洲和日本的生产能力一共是2万多吨。在参与国际舞台竞争上,我们有足够的能力。”胡伯平表示。
延伸产业链条
虽然钕铁硼市场发展空间广阔,但是受原材料稀土价格波动以及行业政策变动的影响,中科三环短期内的业绩表现仍然受到一定冲击。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科三环实现营业收入29.2亿元,同比增长11.16%;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3亿元,同比下降11.95%。同花顺iFinD统计显示,自2012年年报至今,中科三环的业绩一直维持负增长态势。
与此同时,原材料稀土价格的变化也对钕铁硼行业产生直接影响。根据中国稀土行业协会的统计,目前稀土价格指数不足140点,而年初时曾接近180点。截至12月26日,镨钕混合金属价格为36.20万元-36.70万元/吨,年初时则为40.60万元-42万元/吨。
为保障原材料的稳定供应,中科三环已参与了上游原料企业的投资合作,在中国主要稀土原料产区江西赣州参股加盟了原料基地,目前是“赣州科力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和“江西南方稀土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于萍
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转载自中国证券报,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转载内容并不代表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立场。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