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首条BRT运行,特来电“魔幻充电”仅需8分钟充满
4月20日,上海第一条BRT“奉浦快线”正式载客运营。与普通公交相比,BRT具有运营速度快、运载量大、运行准点可靠等优势。不过对于上海“奉浦快线”来说,除了这些常见的BRT优势外,最与众不同的,或许就是“魔幻”的极速充电速度和无人化充电操作了。
国内首条智能充电弓BRT项目
据了解,上海“奉浦快线”不仅是上海首条BRT,也是国内首条使用特来电人工智能充电弓技术的BRT项目。全程共设置12个站点,预计用时48分钟,每天运行20辆电动公交,平均发车间隔为8-10分钟,共有5台特来电充电弓为所有公交提供充电服务。“奉浦快线”能成为国内使用智能充电弓的”首条“且目前”唯一“的BRT,体现了巴士公司和交委领导对于新兴技术的高包容性和高认可度。得益于这种认可新技术的眼光和胆略,“奉浦快线”敢于在上海先行先试,率先使用充电弓技术,从而引领世界充电潮流。
作为国内首条使用智能充电弓的BRT项目,上海“奉浦快线”在国内零经验借鉴的前提下,巴士公司充分发挥了领先的管理能力,实现整个公交场站畅通无阻和井然有序。同时贤力公司作为运营单位,在整个BRT项目推动中同样发挥了超强的协调能力,多方沟通、资源对接、项目落地等,竭力保障了整个项目平稳顺利的运行,为上海首条BRT做出了突出贡献。
充电8分钟,续航50公里
据介绍,上海“奉浦快线”发车间隔为8分钟。当一辆公交车沿着奉浦快线运行一个来回后,在这8分钟的发车间隔中,特来电充电弓就可以将已消耗的电量充满,基本和传统燃油车加油时间保持一致,这大大提高了车主的充电体验。
实现快速充电源于特来电在大功率快充领域的突破。资料显示,特来电世界首创的智能柔性充电弓单车最大充电功率可达450kW,双枪快充方式可达360kW,均为国内最高功率技术。同时采用先进的高铁充电方式,通过大电流输入输出突破传统充电枪的电流标准,最大可达750A,单车最大充电功率达到450kW,从而破解公交充电时长难题。
人工智能实现无人化操作
在奉浦快线记者观察了整个充电过程:司机依靠特来电精准停车辅助定位功能,将18米长的大公交车准确停在充电位上,然后充电弓自动识别、自动下压链接启动充电,无需司机下车进行操作,只需通过车载监控器和充电弓上监控器实时监测连接状态即可;充电结束后,充电弓的充电端自动断电并缓缓收起,司机驾驶车辆离开。全程司机不下车、不操作,大大提高了充电体验。
整个充电过程不但充电速度快,充电过程也打破常规拔插电枪的操作,启用人工智能技术让整个过程更显“魔幻十足”。未来配合无人驾驶技术,这项充电弓技术更将“魔力”十足,同时也将发挥出更大市场潜力。
360°安全防护,充电可靠更安全
除了肉眼可见的充电过程外,特来电现场的技术负责人还介绍了充电弓的充电安全保障,这些都是通过特来电自主研发的CMS主动柔性充电系统和大数据云平台联合完成的。一方面,充电弓的CMS实时监测充电状态,一旦发现异常状况,将主动切断对充电终端的供电。另一方面,充电弓还配置了车充互锁、待机断电、过温保护、异物检测、PE接地信号确认、压力检测、视频监控等多项防护措施,做到充电弓精准、稳定对接,实现高温预警、超温断电,保障充电安全。
降低风险,减少投资
与市面上常见的双枪快充相比,特来电智能充电弓具有充电速度快、操作简单等优势。例如,常见双枪重量大,拔插操作复杂,这不仅增加了运营人员的工作量,也在频繁拔插过程中提高了风险,从而增加了管理和运营成本。此外,常规的双枪快充方式,只能一车配一桩,例如上海“奉浦快线”每天运行20辆公交车,这就需要20个快充桩,投资成本较高。而特来电智能充电弓通过自动链接充电等方式大大提高了充电效率,再加上快速充电技术,仅需5台充电弓就能满足20辆车的充电、补电需求,大大降低了投资成本,也更进一步减少了后期运维等成本,从而实现真正的高效率、低成本充电。
特来电智能充电弓最早落户成都,如今又在上海“奉浦快线”成功运行,特来电智能充电弓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市场关注,尤其在公交快充领域特来电已在各地展开快速布局,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特来电智能充电弓将在更多城市落地,并为社会带去更多便利。
来源:第一电动网
本文地址:
本文版权为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平台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内容或建立镜像。违反者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