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丰田挽救燃油车

2019年4月3日,丰田汽车公司,在东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声称为了对抗全球气候变暖,将开放23740份混合动力汽车的专利,供其他车企无偿使用,免费期限直到2030年底。

丰田,大众,德系,日系,丰田,电动化,新能源,燃油车

此举瞬间引发产业强烈的关注。

自从1997年首次面世以来,搭载丰田混合动力技术的汽车,累计销量已经超过了1300万。

丰田混合动力技术,能够让汽车的节油效果达到60%,相对于丰田的这套系统,其中国竞争对手产品的节油效果,只能达到40-50%的样子。此外,丰田的混合动力总成,在可靠性、平顺性和质量上,全面保持领先。

更可怕的是,在整体成本上,丰田混合动力版的车型,售价几乎已经与燃油车持平。原因在于,在相同的输出功率的情况下,因为有两个电机的助力,可以把发动机的排量做得很小。

这也是为何,当丰田宣布上述消息的时候,引发了业界普遍的关注。

有的人甚至提出,这是传统汽车巨头——丰田,在电动化领域发起的一个全面的攻势;也有人认为,这是丰田要为混合动力的产业生态做最后的抗争;也有人提出,丰田此举,是为了对抗大众汽车集团的全面电动化战略。

那么应该如何解读丰田的意图呢?

一、不是在抗击气候变化,而是在挽救燃油车。

对于抗击气候变化,最好的方式是纯电动,包括持续发展循环电能。而混合动力,更明确的定位是一种高效的节油技术,能够有效节油60%。

众所周知,无论是欧洲还是中国,都已经针对燃油汽车,制定了非常严苛的排放标准。此前,中国南方的一家新能源车企老总,是一位有着几十年工作经验的发动机专家,告诉车评君,现有的发动机,要想达到国六排放标准,成本至少会增加5000元。

2018年9月1日,欧洲正式实施WLTP排放测试标准,以取代此前实行的NEDC排放测试标准。测试标准的大幅度提升,直接令包括大众在内的欧洲汽车巨头,数以千计的车型因为不能达标而暂停交付。

大众汽车集团预计,为了让这些车型恢复销售,至少需要投入10亿欧元的额外研发费用,并使得单车成本提高1000欧元。

2018年,10月9日,为了实现《巴黎气候协定》,欧盟议会在经过了13个小时马拉松式的会议之后,最终达成妥协:在2030年的时候,汽车碳排放要在2021年95克/公里(几乎对应着4L/百公里的平均油耗)的基础上降低37.5%,2025年降低15%。

据称,欧洲环保立法者原来的计划是,在2030年,汽车产业碳排放的减排目标是45%。此举遭到了实力雄厚的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的强烈反对,他们希望将目标设定为30%。

最终,彼此之间达成了妥协的目标是37.5%。

有趣的是,在后来,当大众汽车集团的战略转向全面电动化之后,VDA为燃油车汽车产业所做的努力,遭到了大众汽车集团CEO迪斯的谴责:认为VDA成了汽车产业电动化和环保事业的绊脚石,阻碍了德国汽车产业的电动化转型。

很多的产业精英都相信,如果不依赖混动技术,仅仅依靠对内燃机和进排气系统自身进行优化,将很难达到法规设定的水平。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丰田汽车集团,将他们的混合动力技术免费开放了出来,显然不是为了抗击气候变化,而是去帮助那些燃油车,避免因为达不到排放标准而不能上市销售的窘境。

因为对于车企而言,当燃油车不能达到排放标准的时候,面临的选择只能是:

1.加大发动机研发力度,使之尽量能够符合排放标准。弊端是,燃油车的成本会越来越高。

2.研发包括混合动力在内的其他节能技术,使得车型能够达到规定的排放要求。这同样会让相关的车型售价提高。

3.放弃燃油车,转向纯电动汽车。

上述任何一种选择,都会面临一个结果:燃油车因为成本竞争力的下滑,加速退出市场;而电动车因为与燃油车之间的成本鸿沟不断地被填平,而得以更快速度地普及。

丰田免费对外开放混合动力技术,带来的客观结果是:在不太多地增加成本的情况下,让燃油车能够更长时间地在市场销售。与此同时,因为更多的人使用丰田的混动技术,使得这家企业能够扩大混动系统的销售收入;另外,因为规模效应,丰田混动系统各个零部件的成本,也将会得以降低。这也能够使得混合动力车型,在成本上保持一定的竞争力。

二、对电动化浪潮做最后的奋力反抗。

尽管丰田在对外的新闻稿中宣称,此举是为了促进电动化,但本质上,丰田汽车心目中的“电动化”是混动、是插混、是氢燃料电池。

在对外的发布中,丰田汽车公司免费专利许可的范围,被界定在了混动(HEV)、插混(PHEV)和氢燃料电池(FCEV)上,纯电动被无情地排除了在外。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事情。反应了整个丰田汽车集团,在电动化战略上的纠结和矛盾,也反应了整个日本汽车工业界的精英,对于接下来,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的选择,充满了斗争和反复。

此次丰田汽车对外开源混合动力专利,基本上可以被视作日本汽车工业的保守势力,在对席卷全球的电动车浪潮,进行最后的、奋力的抗击。

与此同时,我们也可据此推测,丰田纯电动汽车的研发进度,恐怕不尽如人意。

众所周知,早在90年代,丰田汽车就制定了面向未来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路线,即从燃油车开始,以混合动力为中间过渡,最终以氢燃料电池为终极解决方案。

丰田做出上述技术路线的核心依据,鉴于电池本身的能量密度存在着物理上的极限,包括在价格上过于昂贵,纯电动汽车根本不可能实现。

有趣的是,哪怕是在特斯拉已经风靡美国的2017年底,丰田汽车的董事长、“普锐斯之父”——内山田竹志依然对外宣传,传统车企制造电动车,哪怕是丰田,都不大可能盈利。随后,在2018年的Q3和Q4,特斯拉用两个季度的连续盈利,猛烈地揍了内山田竹志两记耳光。

在丰田的带动下,日本汽车产业中的绝大多数车企,都选择了这条技术演进路线,将重点的研发资源,投向了混合动力和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开发。

因为有先发的优势,日本的“双田”在混合动力和氢燃料电池技术上,形成了非常雄厚的技术积累,并拥有了庞大的专利组合,据此对欧洲、美国、中国的同行形成了非常大的竞争优势。

日本人最大的错误就是,对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如此重要的产业命题,没有抱着一个打造生态的理念去做,更多的是想着自己如何闷声发大财。导致在丰田卖出了1300万辆混动车型的时候,还没有日本以外的车企,大规模地跟进混合动力技术。没有形成一个好的产业生态。

与此同时,混动车型和燃油车相比,除了节油之外,在驾控体验上,几乎没有形成像样的差异化。另外,氢燃料电池,距离真正的产业化,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比这个更可怕的是,原先被丰田判了死刑的纯电动汽车技术路线“复活了”。因为一旦全球范围内的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转向了纯电动,对于丰田、甚至于整个日本汽车工业而言,他们过去在混动和氢燃料电池上的研发投入,将会血本无归,这是不能承受之重。

然而,可怕的事情正在发生。

在特斯拉、比亚迪等车企的努力之下,电动车动力电池的价格翻着筋斗往下降,能量密度一再突破所谓的“物理极限”。

比如,在2010年的时候,动力电池电芯每度电的价格为1000美元,现在这个价格已经逼近了130美元。在能量密度上,那时候的电芯比能量100Wh/kg是不错的表现,现在则已经达到了300Wh/kg。

动力电池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得电动车的大规模发展具备了可能。

美国电动车初创企业,特斯拉率先在豪华车市场上打开了缺口。Model S和Model X,在美国市场,受到了普遍的追捧。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开始力推以纯电动汽车为核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并推动产业迅猛发展。到2018年的时候,中国的电动车年销量已经达到了125万辆。

在这样的趋势之下,整个日本汽车工业的精英,陷入了分裂之中。

比如,在丰田内部,CEO丰田章男则决定面对现实,全面推进丰田开发纯电动车型。但该公司的董事长内山田竹志,以及原CTO加藤光久,则不愿意承认失败,强烈唱衰纯电动汽车技术路线。

在丰田章男的铁腕之下,于2016年底,丰田汽车内部成立了EV事业企划部,丰田章男亲自负责这个部门,并让前CTO加藤光久和现CTO寺师茂树协助管理。与此同时,丰田章男开始在丰田内部清洗“顽固派”,加藤光久在次年“退休”。

2017年底,丰田章男再出大手笔,联手马自达、大发、铃木、日野、斯巴鲁、电装等公司,成立一家名为EV.Common Architecture Spirit.Co.的合资公司,各方共担研发费用,共享技术成果,打造共同的电动车平台。

尽管如此,丰田章男也不得不承认,丰田入局电动车已经迟了。

在2016年底启动企划,在2017年底才陆陆续续完成研发力量的组建,尽管丰田实力雄厚,并整合了一切能够整合的资源,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要想在2020年推出全新的纯电动汽车产品,显然是巨大的挑战。

哪怕届时推出了新产品,恐怕竞争力也不会太强。

这也是另外一家日系车企,会考虑使用它在中国合资伙伴,广汽新能源的电动车平台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缓解中国双积分政策的压力。

对于除了日产以外的整个日本汽车工业,电动化浪潮到来的越迟对他们越有利。

这也是为何,在这次,丰田上下能够达成共识,免费对外开放混合动力技术专利。在丰田混动技术的帮助之下,他们可以与整个燃油车产业链一起,抗击电动车浪潮的到来。

在如此庞大的汽车产业,除了日本车企之外,还有太多的企业,对电动化浪潮措手不及,他们一方面在推进转型,与此同时,希望拥有更多转型的时间。

这是丰田本次开放混动专利的威力所在。

三、电动化浪潮不可阻挡。

2019年3月20日,欧洲最重要的三家车企,大众汽车集团、宝马集团和戴姆勒-奔驰集团的CEO,就全面电动化达成了共识。

他们认为,面对严厉的《巴黎气候协定》,电动化是欧洲汽车工业的唯一出路。与此同时,他们认为氢燃料电池短期之内不会成为现实。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德国政商两家,基本达成共识,将推动整个汽车工业,全力向电动化转型。政府将会在资金补贴,路权,充电桩建设,动力电池研发补贴等多个层面上,支持车企向电动化转型。

此举意味着,在全球范围内,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在全力推进电动化;最强大的汽车工业国——德国,在全力推进电动化;而在全球科技的中心,则有像特斯拉这样的标杆企业,在不断地打破人们对电动车产品体验的想象。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哪怕在混合动力技术的帮助之下,将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燃油车在既满足排放法规的要求、又不太多地增加成本的情况下,继续在市场上存在,但这并不能阻止电动车产业链的快速扩张,成本的下降和用户体验的不断提升。

《彭博新能源》财经认为,在2023年左右,电动车在性价比上就有机会超越燃油车;中国电动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则认为,在2025年的时候,电动车在性价比上可以超越燃油车。

上述预测,更多的是在A级车为标杆。

事实上,在C级车以上的细分市场,电动车在BOM成本上,已经具备了和燃油车PK的实力,并在体验上,能够轻易地干掉燃油车。

随着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建成投产,在没有一分钱补贴的情况下,电动车的战火,正在向B级车市场蔓延。

B级燃油车市场,正在遭受像特斯拉以及比亚迪这样的强力竞争者的上下夹击,形势岌岌可危。

这对于像丰田这样的电动车后来者,是个坏消息。

所以,丰田开放混动技术,也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到燃油车适应严苛的排放标准,但无力抵挡电动车的攻势。

需要注意的是,丰田显然不会放弃电动车。相反,这家公司在快马加鞭地加快电动车的研发,并整合一切能够整合的资源,来加速这一进程。

对于丰田这样“巨无霸”而言,有足够多的资本来犯错,追赶起来的速度也很快。

对于丰田来说,真正的挑战不是电动化,因为动力总成的替换是可以克服的。真正的挑战是数字化,这是组织基因和企业文化的重构,难度非常高。

来源:建约车评

作者:余建约

本文地址: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相关内容
全部评论·8
暂无评论
我要评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