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动能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记“中国心”2023年度动力日
也许很多消费者还没有意识到,在2022年我国汽车实现2686.4万辆销量的背后,伴随着汽车“心”动能的巨变: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688.7万辆,同比增长93.4%,市场占有率超过了四分之一;混合动力系统大行其道,各种技术路线并行,让内燃机迸发出全新活力……“心”动能的转换,已经成为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3月28日,“中国心”2023年度动力日在京召开。来自“中国心”2022年度十佳发动机及混动系统、十佳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动力总成零部件的三十余家企业嘉宾,与汽车行业的专家们一起分享了 2022年汽车动力技术成果,也为“中国心”2023年度活动开启了以技术创新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方向。
“‘中国心’是中国汽车报旗下在汽车业界影响力最大的品牌活动之一。从2006年创办以来历经17年风雨,始终坚持专业权威、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则,始终坚持用户至上的价值导向,始终小心翼翼地维护中国心的品牌声誉,推动中国汽车动力技术自立自强,从而得到了行业的高度认可、市场的高度认可,也实现了我们推动中国汽车动力高质量发展的初衷。”中国汽车报社总编辑桂俊松表示。
“心”动能转换带动消费升级
2022年是我国混动车型市场大发展的一年,几乎所有的主流车企都推出了自己的混动产品,带动了汽车消费的升级。“汽车全面走向混动化成为行业共识。”上海交通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中国心”年度十佳发动机及混动系统评选专家评审委员会主任许敏表示,尤其在插电式混动领域,中国车企走出了符合国内需求的道路,并得到了中国市场的认可。
吉利雷神动力的雷神智擎Hi·X混动平台高性能混动发动机BHE15,比亚迪汽车的骁云-插混专用1.5L高效发动机,长安汽车的蓝鲸iDD混合动力系统,广汽传祺的2.0ATK+GMC2.0钜浪混动,梅赛德斯-奔驰的全新M254直列四缸发动机+第二代48伏ISG智能电机系统,一汽-大众汽车的EA211 1.5T Evo2 汽油机,上汽通用的第八代Ecotec 1.5T四缸直喷涡轮增压发动机,上汽MG名爵的上汽第三代蓝芯2.0T高性能黑标发动机,沃尔沃的B5 涡轮增压汽油发动机+48伏混合动力系统和长城汽车的3.0T V6发动机,成为这一年发动机及混动系统领域的佼佼者。
“这次获奖的是一款纯燃油高动力性产品,但上汽名爵的开发体系中也覆盖了HEV和PHEV甚至氢能源等多款产品,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上汽对未来汽车动力系统发展的预测和展望。”上汽集团创新研究开发总院发动机项目总工程师王旻认为,动力多元化的时代正快速地向我们走来,每家车企都要“卷”出新技术,“卷”出新高度,才能在良性竞争中带领中国汽车工业迈上新台阶。
“当一个技术团队在研究消费者需求的时候,一个具备高产品力的的产品就应运而生了。是消费者带领我们来到一个技术升级、创造升级、消费升级的时代,而现在消费升级背后的逻辑是:追求高质感的产品。”弗迪动力项目经理王强表示,现在各种动力总成、不同理念的车型层出不穷,对研发人员而言既是压力也是动力和机会。
平台技术迭代加速 新能源品牌走向高端化
“中国心”2022年度十佳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获得者,来自长安深蓝超集电驱、比亚迪八合一电动力总成、ZEEKR极氪纯电驱动系统、极狐汽车的极锋动力(α-power)、上汽通用奥特能纯电驱动系统、上汽大众动感后驱系统、上汽奥迪纯电动驱动系统、零跑汽车业界首款可变架构油冷电驱、广汽本田三合一高功率驱动电机系统、AITO汽车DE-i超级电驱智能技术平台。
“2022年新能源车产品有三个比较明显的特点,一是自主品牌车企产品向高端化发展的态势很明显;二是电驱动系统集成化程度更高;第三,从整车的表现看,很多智能化技术在逐渐落地。”上海交通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心”年度十佳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评选专家评审委员会主任殷承良说。
平台技术迭代不断加速,直接推动了新能源汽车品牌特别是自主品牌新能源的高端化发展。这一点在市场上得到了印证。按照中汽协的统计,2022年新能源乘用车自主品牌的销量中,贡献主要集中于15万~20万元的市场,部分高端品牌的产品价格已向上探到30万~50万元左右。
“从纯电动动力总成来说,高压化、集成化、高速化是当前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极狐汽车电驱系统部部长苏伟表示,技术进步为整车带来更高的续航、更优的成本和更优秀的车内空间。未来新能源汽车竞争力的重点将体现在成本与效率的平衡,同时随着各车企高端化追求,NVH噪音性能将凸显,或将成为关键的竞争因素之一。
2022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了1300万辆,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企业实力明显增强,品牌高端化发展的诉求越发强烈,市场配套环境也日益优化。从某种意义上讲,我国新能源汽车已经进入到需要高质量发展阶段。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秘书长师建华表示,新能源汽车行业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实现市场化发展,构建完整的产业生态,让行业共性的瓶颈技术实现突破。虽然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品质量和品牌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但新能源汽车的基础设施体系还要不断地完善,产品的经济性和使用便利性需要持续提升,在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上企业同样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在政策补贴退出的今天,实现市场稳健发展;如何更好地提升新能源汽车的品质以及安全性、稳定性和使用方便性;如何培养更多的高端人才,解决在芯片、操作系统、软件领域的卡脖子技术问题;如何为这个行业提供更健康、可持续的发展环境。”师建华说。
零部件生态重构 国产替代诉求加快
受到全球新冠疫情影响,近两年众多主机厂都将“保供”列为重中之重,对零部件企业提出了更强烈的本土化要求。而汽车四化的技术变革也让零部件生态实现了重构。在这些市场契机的推动下,很多本土化零部件企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上海交通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中国心”年度动力总成零部件评选专家评审委员会主任许敏认为,这是一个可喜的改变。在国内主机厂赶超世界前沿技术的道路上,需要有一个坚强的本土供应链的支持。
无论是下一轮的技术变革推动还是为了确保供应链的安全可控,可以看到的是国内主机厂对于“国产替代”的诉求已经越来越强烈,对供应链的综合协调开发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很多零部件领域,本土零部件企业的技术实力已经比较成熟,有能力与外资零部件同台竞技,实现国产替代。但在芯片、传感器等“卡脖子”关键零部件领域,仍然需要加强研发能力,提升技术水平。
汽车与运动杂志社总编辑杨建军,回顾了“中国心”专家团队在2022年的工作足迹和感受。他表示,在今年一季度的企业走访中已经深切感受到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急迫性。“今年计划参评的产品中,HEV、PHEV会更多,尤其是之前没有推出混动的主机厂今年陆续都会推出全新的混动产品,已经推出混动产品的主机厂对原有系统也会进行升级,如长城汽车刚刚发布的电混四驱系统,东风刚刚推出热效率超过45%的新发动机,都是近期业内话题度非常高的新产品。”他说。
“‘中国心’2023动力日,是业内一起复盘2022年汽车动力技术成果的盛会,更是展望未来技术走向的时刻,我们期待2023年能看到更多优质的动力产品、更多适合市场需求的技术得到应用,一起推动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前进。”杨建军说。
来源:盖世汽车
作者:童郜生
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转载自盖世汽车,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转载内容并不代表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立场。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