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六大核心汽车城转型升级记(上)
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强势崛起,传统燃油车市场份额已萎缩至70%。由此引发的问题是,燃油车产业发展陷入低谷。
仅上半年,多家外资车企调整在华业务。上汽大众永久关停安亭一工厂;大众汽车变速器公司正式停产;福特中国裁减1300名在华员工;广汽三菱长沙工厂因销量低迷暂时停产;现代汽车计划关闭北京现代沧州工厂;据传上海大众动力总成公司也将启动关停流程……
压力传导至整车企业所在城市,面临的是燃油车产业对当地经济增长贡献减弱,甚至成为甩不掉的“包袱”。其中,传统六大核心汽车城市首当其冲。
在《中国新汽车产业竞争地图系列|谁在崛起,谁在发展》一文中,我们有提到,内燃机主导时代,北京、上海、广东、吉林、重庆、湖北六大核心省市共吸引到30余家主流车企落地。根据盖世汽车盖亚系统数据显示,六大省市巅峰期时年产量合计达1200万辆,占全国总量的五成。
然而,在新能源浪潮下,受转型速度、地理位置、引入新能源车企数量和质量等因素影响,各省市转型效果不一。总体来看,六大省市年产量合计减少了200万辆左右。
接下来,我们将从近几年汽车产量变化、新能源汽车相关项目落地情况、汽车产值变化等方面,盘点下六大核心省市的新能源、智能化转型情况。
上海
整篇文中,上海是重点介绍的汽车城市之一。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最完善的区域之一。2022年4月,上海因疫情封控,汽车产业链停摆,影响了全国大部分新能源品牌的生产。足可见上海的重要性。
围绕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乘用车、特斯拉四大整车企业,上海形成了嘉定安亭、浦东金桥、临港三大汽车产业集群地。
嘉定安亭有“中国汽车第一镇”之称,燃油车巅峰期时,嘉定区汽车制造业产值长期在4000亿元以上,占上海汽车制造业比重在60%以上。然而近几年,由于上汽大众产量下滑,嘉定区汽车制造业产值下滑至4000亿元以内,占上海汽车制造业比重跌至五成以下。
为扭转困境,自去年来,嘉定区抢抓机遇,补链强链。目前,嘉定区集聚了汽车新四化相关企业600余家,包括地平线、禾赛光电、零束软件、中科创达等软件企业,还有百度智行、AutoX、小马智行等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及示范运营企业。
2022年,嘉定区汽车制造业产值回升至3855亿元,占上海汽车制造业比重上升了0.4个百分点至47.7%。
当嘉定区在为重回巅峰而奋斗时,临港区正在特斯拉带领下,汽车产业迎来飞速发展。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落地后的三年时间里,临港规上工业产值翻了两番。到2022年,临港区新能源汽车产值达到2636亿元,占上海新能源汽车产值比重超九成,成为上海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据上海临港介绍,临港新片区已集聚新能源智能汽车相关企业170多家,未来有望成为中国汽车电子和软件产业的自主创新集聚地。
浦东金桥聚焦车联网领域,已聚集了上汽通用、华为车BU、阿里云宝马等汽车相关企业,并孵化出恩捷、黑芝麻智能等智能初创企业。2022年,金桥未来车产业营收超过了3200亿元。
目前,在电子电器、智能网联两大领域,上海无论是企业数量还是规模都处于领先地位。盖世汽车企业库显示,上海在两大领域拥有4600多家企业,注册资本接近9000亿元。
2022年,上海新能源汽车产量接近百万辆,占全市汽车总量的六成左右,产值达2888亿元。随着特斯拉的持续热销,上汽系新能源产品的持续上量,上海新能源产量还将进一步上升。预计到2025年,上海新能源汽车产量将超过120万辆。
广东
上海之外,广东新能源转型升级的步伐也不慢。据盖世汽车企业库收录的数据显示,广东省在电动化、电子电器、智能网联三大新兴产业的企业规模合计为2.9万家,在一众省市中断层第一,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
因为有日系合资品牌坐镇,加上广汽自主、比亚迪、小鹏汽车本土车企崛起,以及一汽-大众新能源项目落地,广东省年产量稳定在300万辆以上,产能利用率在六成左右,将燃油车产能下滑的影响降至最低。
燃油车时代,广东是以“广州整车,佛山配套”为主进行区域分工合作,初步形成“三大整车两大零部件集群”,三大整车企业为广汽本田、东风日产、广汽丰田,两大零部件企业为爱信精机(佛山)、丰田纺织(佛山)。2021年时,广州市传统燃油汽车产量296.6万辆,占全国的11.37%。
而在新能源驱动下,随着比亚迪崛起,广东汽车产业变成广州和深圳“双星”格局。
2022年,广州新能源汽车产量为31.37万辆,实现产值446.6亿元。为改善本地供应链多而不优的格局,广州积极优链强链补链,比如推行“供应商AB近地化策略”“紧缺部件、材料适度库存储备”等政策。
在比亚迪、华为、腾讯等头部企业的带动下,深圳聚焦三电、智能驾驶软硬件、ICT增量零部件、充电储能等领域,完善新能源和智能网联前沿技术产业生态闭环。2022年,深圳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达183.4%。
在广州和深圳的助推下,2022年,广东新能源汽车产量为129.73万辆,同比增长142.3%,占全国各省市总产量的18%。
由于内容过多,本篇文章分为上、下两篇进行报道。
来源:盖世汽车
作者:向秀芳
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转载自盖世汽车,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转载内容并不代表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立场。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