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集团沈源:“车能路云”融合是未来汽车线上线下高度融合并成为超级智能移动终端的一个巨大挑战
在整零关系与产业价值链的重构中,“在车端我们看到两个不会变化的东西,就是电动化和智能化。而如何要做到车能融合、车路协同、车云互联?这是未来汽车在线上线下高度融合并成为超级智能移动终端的一个巨大挑战。”在8月30-31日举行的以构建“车能路云”融合发展新生态为主题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隆中论坛上,吉利控股集团协同创新中心总经理沈源表示。
吉利控股集团协同创新中心总经理沈源;图片来源:中国 电动汽车 百人会
沈源谈到,吉利集团经过37年的发展,从四个轮子、两个沙发走到今天,见证了整个中国汽车工业的自主创新、自我发展。吉利作为民族品牌的一员,对于整个生态的认知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当前,站在全产业的角度,在过去几年出现了两个大的变化:
第一个变化,整零关系的重构。原来整机厂和零部件基本处于甲方和乙方的关系,但是随着智能电动化的进程,可以看到一些新势力开始进入,以及整个产业也发生了四大变化:
(1)产业本身已经逐渐由封闭走向开放,一些“三电”供应商崛起,ICT企业如华为等入局。(2)原来一款车的开发、一款动力总成的开发大概是48个月,迄今20多个月完成开发已不足为奇,甚至已经突破到18个月。
(3)主机厂原来定义的产品完全由主机厂完成,供应商和工程公司的输入很有限,而到今天已经陆续形成了一种共识,就是主机厂+供应商+用户的共创。
(4)原来的供应链从一种多层级的链型结构,变为圆桌式的主机厂和供应商的关系,这必然带来扁平式网络生态下的跨界融合。
第二个变化,产业价值链的重构。当前传统制造业已经向两端发展,一是向上游逐渐走向科技公司,二是向下游走向用户公司,分别在出行、能源等方面进行了极大的渗透。
而在这个变化的世界中,沈源进一步补充,可以看到车端有两个不会变化的东西:电动化和智能化。据介绍,电动化方面,吉利通过投资、并购、自研形成了“三电”生态、充换电生态;在智能化方面,拥有智能座舱生态、自动驾驶生态,以及在更外圈的低轨卫星、工业互联网、智能终端。基于此,吉利从创立之初的四个轮子、两对沙发,发展到今天形成了集卫星、飞行汽车、商用车、乘用车、摩托车、芯片等于一体的天地一体化的科技出行和绿色能源的公司。
图片来源: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吉利集团现场演讲
事实上,作为一家传统车企,吉利对于智能网联、车路协同也有一个漫长的认知过程。从曾经认为单车智能可以走遍天下,但随着单车智能的不断演化,发现只靠单车智能无法解决所有问题,也因此就需要智能化、电动化以及网联化的融合。
那么,如何要做到车能融合、车路协同、车云互联?沈源指出,这其实也是未来汽车在线上线下高度融合并成为超级智能移动终端的一个巨大挑战。
其以吉利自身为例,从多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据介绍,目前,吉利在创新中心里组成了一个专业化的团队,专门探索在车、能、路、云、星、图方面的高度协同的未来出行。在原有的聪明的路、智慧的城、智能的车的基础上加上一个广泛的云、精准的芯、高精度的图。他指出,下一阶段的车联网是基于以车为核心的车联网2.0。即从早年的以路为主、以基础设施为主的建设,转变为为车服务,为车上的人服务。
具体来看,包括在:
车端:聚焦车端能力优势,推动智能网联规模化、产业化运营。目前吉利已经引入规模车队,打造全链路商业化运营能力。
路端:高等级道路实时感知,路侧领航服务赋能智能网联车辆。
云端:智能网联云控平台,构建全局数据底座,支撑多元化业务场景。数据是未来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吉利已经与政府、车企、交通和出行四个平台进行打通,从而构建数据底座,为业务赋能。
星图:高精度地图、定位、授时和天地通信融合,四维时空赋能智能网联产业。目前吉利是国内唯一一家拥有地图资质的车企,且形成了标精地图和高精地图高度统一的OneMap系统。而在去年,吉利已发射9颗低轨卫星,今年还将发射18颗低轨卫星,未来几年会陆续发射总计72颗低轨卫星,构成全覆盖的出行服务系统。
沈源表示,对于智能网联,吉利是一个后来者,但是后来优势强劲。基于以上种种,整个吉利集团希望车队的服务将ROBO—X常态化、规模化运营,最终形成从百辆车、千辆车到万辆车的规模,同时与政府形成良好的互动,形成价值数据,通过价值数据共享能够创造一些商业模式,最终将流量变现,打造一个智能生态的场景,能够拉动上下游企业共建生态。
来源:盖世汽车
作者:余有言
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转载自盖世汽车,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转载内容并不代表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立场。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