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卜快跑 冷静看待 深度解析Robotaxi
7月,萝卜快跑武汉投放400辆无人驾驶汽车,订单量迎来爆发,单日单车峰值超20单,与出租车司机单日订单情况达到同一水平;全国总订单量已超过600万单,测试里程超1亿公里。
萝卜快跑在武汉运营的无人驾驶网约车模式引发社会关注,百度搜索指数“萝卜快跑”关键词热度迎来近10 倍涨幅。7月10日,百度港股股价跳空高开,收涨10%。随后11日,带动港股新势力大幅上涨,小鹏因智驾较其他新势力领先,收涨11%居首位。
巧的是同一天,7月10日,如祺出行(09680.HK)成功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发售价每股35港元,成为港股“自动驾驶运营科技第一股”。次日,股价一度较发行价涨超14%,市值突破80亿港元。
网上关于萝卜快跑的介绍文章有很多,我们从行业高管对话内容中了解到一些资讯,下文将尽量给一些不同的信息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加深入了解Robotaxi行业。
行业现状
目前,由于智能辅助驾驶的功能体验尚未达到消费者愿意为其付费的水平,导致整个产业链,包括主机厂和Robotaxi 公司,投入了大量资源却未能实现消费者买单,行业处于纠结阶段,未见效果落地。
如祺出行就是其中一个例子,网约车业务利润微薄,自动驾驶远未到商业化的程度。2021-2023年,公司净亏损为6.85亿元、6.27亿元、6.93亿元,三年合计净亏损超过20亿元。
在中国市场,除了特斯拉,百度是Robotaxi是绝对的头号玩家,其他新势力只能说是高级自动驾驶辅助功能。但是特斯拉在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政府是否允许其运营。目前,我们了解到,国家层面只希望特斯拉作为高阶自动驾驶辅助功能引入FSD,并未开放其Robotaxi功能。
根据美国研究公司Navigant Research 2023年发布的自动驾驶竞争力排行榜,百度、Waymo、通用汽车的Cruise等位于Leader第一梯队,至于国内其他企业,仅看到小马智行Pony AI,但距离百度排行较远,未见华为等其他中国企业。(该排行侧重商业化进程,供参考)
萝卜快跑的运营情况
从2011 年开始预研Robotaxi 业务,2015 年出样车,2019 年在长沙进行首次实际道路测试。目前,在全国约15 个城市投放了接近2000 台车,有些配有安全员,有些是纯无人驾驶。每个城市投放的车数量不同,主要取决于当地的测试牌照和测试目的。
目前推广期,百度给与补贴。优惠力度大。乘客晒单:10公里路程大约只需4元至16元,远低于普通网约车的18元至30元。
剔除补贴,实际费用贵过滴滴和出租车:萝卜在武汉的起步费为15-16元,里程费为2.4-3.5元/公里;而普通滴滴快车的起步费为10-12元,里程费为1.75-2.3元/公里。出租车的起步费10-14元,里程费是2.5-3.5元/公里。
尽管目前萝卜快跑成本或高于网约车,但其边际成本随着车辆数量增加而降低,因此理论上价格仍有可能再下降30%,甚至降到五折水平,从而实现运营盈利。
Robotaxi和出租车根本不同在哪里?不只是少了个人!
Robotaxi与普通出租车的主要差异在于无人驾驶和电动车,电动车的优势就不用多说了。至于无人驾驶,最大的体验感在于,乘客更倾向于无人驾驶的私密空间。
百度的调研显示95%以上的用户在价格相同的情况下会选择自动驾驶车,认为这样更安全和舒适。
此外,自动驾驶车辆提供标准化和一致性的驾驶体验,而有人驾驶的车辆则存在驾驶习惯和行为的差异。
萝卜快跑即将推出的第六代自动驾驶车直接拿掉方向盘,腾出驾驶员的空间,乘员空间布置更加灵活,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座位布局,提供更好的乘坐体验。
吐槽点:乘客不能指定地点接驳,只允许预设固定地点
百度早期尝试过随机接驳,但发现效率反而更低。一般来说,乘客通常在小区门口或几个固定地点上车和下车,随机接驳反而降低了效率。因此,百度选择了固定接驳点,这样可以提高碰面的效率,就像一个密度更高的公交车,提供点对点的服务。
未来百度会推出更高端的定制路线车辆,类似于豪华车和普通车的区别。豪华车可以提供任意路线的服务,但普通车辆为了保持效率,仍会采用固定接驳点。百度也计划与专业运营公司合作,他们可能会有不同的商业策略。
当然,随意接驳地点对定位精度有较高要求。定位精度在不同城市确实有差异。例如,武汉和长沙有高精度定位的基础设施,定位效果较好;而常州等城市没有相应的基建,定位效率会差一些。但固定接驳点就不会受基建设施的影响。
现在技术发展到什么水平?
当前车子的技术能力已达到每2500公里接管一次的水平,安全性有保障,但在面对不遵守交规的驾驶行为时仍需改进,这也是被网友调侃最多的地方。 所以才会有乘客反馈行驶速度比较慢,对于复杂路况,也没有那么会变通,因而也被戏称为“傻萝卜”。(下图网友拍摄)
其实,车子在遇到无法处理的情况时,会通过远程接管员和本地运营中心进行处理,当前配置是100辆车配2 个接管员,未来会提升到2000辆车配5个接管员。
接管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车上的底层软件处理,遇到无法响应的问题会停在原地或靠路边;第二类是远程接管员通过网络连接远程控制车辆。如果这两种方式都无法解决,运营基地的人员会到现场处理。
远程接管由人来处理。比如在武汉的运营基地,有远程接管设备,通过模拟驾驶软件远程控制车辆,类似于赛车游戏机的操作。
热议问题之一:车辆事故的认定和保险理赔
百度为车辆设置特定的保险,保费一年约25,000 元,高于有人驾驶。车辆有360度实时监控,责任认定机制完善。
若是车辆责任,由运营基地负责;若是对方责任,按人与人驾驶方式处理。
不过目前实际经验中,多数情况还是以和稀泥的形式解决。这一部分,未来随着事故经验增加,相信会处理更加成熟。
热议问题之二:出租/网约车司机的就业冲击
回想1865年,蒸汽汽车刚推出,英国颁布了“红旗法案”,法案规定每一辆在道路上行驶的蒸汽车,必须由3个人驾驶。当车辆行进期间,其中1个驾驶员需在车辆前方50米处引导车辆,需手持红色旗帜发出警告。
法案解读之一:因为当时马车夫担心汽车出现后自己会失业,马车制造商失去市场,马车利益集团游说政府推出《机动车法案》。该法案直接导致当时引领工业革命的英国,失去了成为汽车大国的机会,被德国、美国超越。之后,该法案被戏称“红旗法案”。
回到Robotaxi,目前很多无人驾驶车内其实还是配备了安全员,有些车内虽然没有人,但其实也需要雇佣远程安全员。同时,随着Robotaxi这一新业态的发展,还会有新的应用场景、新的职业出现。
举个例子,百度测算,若将Robotaxi全面应用于武汉市范围内的交通管理,预计会产生约1到1.5万个新岗位,作为线下的监管人员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而且,这些监管人员工作相对轻松,大部分时间可坐守办公室处理突发事件,不再需长时间户外行驶。
周鸿�t也给出建议:百度可以把自动驾驶车辆卖给网约车司机,司机变成车主,只需要负责车辆日常维护,自己不用下场开车,每天还能有收入。
不评论方案的可行性,但我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统筹协调、从顶层设计、全社会通盘考虑的角度的商业化路径出台,这是个渐变的过程。
萝卜快跑当下的挑战主要是什么?
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在以下3个方面:
第一是,驾驶策略的选择,即是根据真实世界的驾驶行为习惯,还是按照交通规则来进行;目前看,特斯拉选择了前者,驾驶习惯和人类几乎一样。而萝卜快跑选择了后者,保证安全性,但降低了效率,就是网友说的“不会变通的傻萝卜”。
第二是,车辆的一致性问题,尤其是后装车的质量一致性需要时间来解决;
第三是,芯片问题,目前使用的GPU 功耗大、效率低,百度需要ASIC架构的芯片,但这方面存在较大困难。特斯拉的优势在于其ASIC 结构的芯片,这使其算法和芯片高度耦合,是其他公司难以超越的地方。
Robotaxi大规模商业化还要多久?
百度是希望在3至5年内实现L4 级Robotaxi的大规模商业化落地。 但目前看,最早可以在2026 年至2029 年实现小规模的商业化落地,控制在几万台到10万台以内。但其中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前文提到的ASIC 结构的芯片问题,百度是否能获得足够的供应。
如果芯片问题无法解决,这个计划将难以实现。因此,实际大规模商业化落地的时间可能还需要3到5年甚至更长。
社会观点的分歧和多种声音
如果无人网约车未来推广后,那传统出租车行业的未来在哪里?有一种可能是,变成在于更细致体贴的一种高端专享服务。当前,大多数出租车的乘坐并没有什么体验可言,不能提供差异化的情况下,更便宜的智能驾驶自然会受欢迎。
传统出租车在感受到压力的同时应该审视自身,为何会先后被网约车和自动驾驶革命。
也有另一种声音认为,由于无人网约车价格属于市场调节价,未纳入政府定价范畴。无人驾驶网约车是不是用高额补贴引发价格战(低于市场行价一半的价格),挤压同行生存空间,而抢占市场份额?
(3年前的社区团购事件:2021年,多多买菜等多家互联网平台,涉嫌不正当价格,扰乱市场秩序,影响线下生鲜销售市场,国家市场监督总局相应做出行政处罚。)
结论和展望
最后,再说3个可能的风险点供大家参考。第1,之后随着百度给予的补贴减少,可能导致消费者热情减退,影响订单量。第2个,政策执行不确定性:各城市自动驾驶商业化政策执行力度的不一致,可能影响推广进度。最后,安全问题引发的舆论风险:交通事故可能损害品牌形象,影响消费者信心。
新事物的诞生总是伴随无数的争议。我们希望科技发展,时代进步,均衡发展,平稳过渡,让消费者自由选择。(文/图 汽车之家 吴沛哲)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汽车之家
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转载自汽车之家,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转载内容并不代表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立场。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