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全量销量榜:自主四强连续4个月霸榜前五 秦PLUS DM-i首次跻身前三
根据乘联会数据,受去年同期上海、吉林等地疫情影响,4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163万辆,同比增速55.5%,环比增长2.5%,这也是自2010年以来仅有的两次环比正增长之一。
因今年春节属本世纪最早,在预期刺激政策带来的观望、国六老库存促销战进一步助长观望情绪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下,1-4月累计零售589.5万辆,同比下降1.3%。4月全国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178.8万辆,同比增长87.6%,环比下降10.0%。今年以来累计批发销量684.1万辆,同比增长6.9%。
乘联会表示,4月价格战热度逐渐消退,经销商恐慌心态逐步稳定,消费者恢复理性消费,观望情绪得以缓解,前期压抑的需求有所释放;叠加“五一”小长假出行用车需求增长,带动4月购车消费前置,整体车市延续3月底的态势,企稳修复。
4月自主品牌继续走强。4月自主品牌车企批发100万辆,同比增长83%,环比下降5%,市场份额55.8%,因超高基数原因而较去年同期下降2个百分点,但这是近年来自主品牌在正常月份第二好的成绩,仅次于去年12月的57.5%。
从4月车企批发销量榜来看,继今年1月、2月、3月霸榜前五后,4月比亚迪、奇瑞、长安和吉利自主四强再次霸榜前五。其中比亚迪再次以超20万辆的销量,遥遥领先亚军一汽大众,市占率达到11.7%。虽然还与比亚迪存在巨大的差距,但继3月成功进入车企四强后,4月凭借11.6万辆的成绩,奇瑞汽车同比大涨120%跻身第三。
得益于海外市场的风生水起,2022年下半年奇瑞汽车开始呈现爆发式增长,这一增长势头一直延续到现在。如不出意外,奇瑞极有可能跻身年度批发销量榜前五。
除了在榜单中位居前五的自主四强外,长城汽车在这个月的表现也值得说一说。在经历过“深蹲”后,4月长城汽车开始“起跳”,4月,长城汽车销售新车74,456辆,同比增长83.5%。新能源车型销售14,863辆,同比增长284.06%,再次跻身榜单前十。这个成绩得益于长城旗下哈弗、魏牌、坦克和欧拉品牌销量的大幅提升,尤其是欧拉品牌4月份取得了8,901辆的成绩,同比增长188.24%,成为了长城汽车旗下涨幅最大的品牌。
4月主流合资车企批发销量53万辆,同比增长67%,环比下降17%。去年同期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的一汽-大众、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和特斯拉中国,今年4月同比增幅均实现三位数的增长,尤其是特斯拉中国,同比增幅达到4916%。
与去年同期相比,4月车企批发销量榜,除了比亚迪仍然稳居冠军外,其余车企位置基本都发生了变化。曾经在去年第二的吉利汽车跌落至第四,长安汽车下降一个位置至第五。奇瑞汽车增幅最大,排名跃升3位至第三。
合资品牌方面,一汽大众同比增长112.8%,排名跃升3位至第二,广汽丰田同比微涨5%,排名下降7位至第10。由于宏光MINIEV销量的下滑,上汽通用五菱从去年同期的第七跌落榜单,东风日产和华晨宝马也纷纷落榜,取而代之的是特斯拉中国、上汽通用和上汽大众的上榜。
从畅销车型榜TOP10来看,特斯拉Model Y销量4.9万辆,环比下降20.4%稳居第一。榜单第二、第三和第四位均被比亚迪车型占据,其中秦LUS DM-i环比增长2.8%,排名上升1位首次跻身榜单前三,这得益于2月秦PLUS DM-i 2023冠军版的上市。与秦相比,4月海豚更令人惊喜,销量首次突破3万辆,创历史新高,今年的累计销量达到9.8万辆。
AION Y销量快速提升,首次突破2万辆,环比大涨58.8%,排名上升23位超过其兄弟车型AION S跻身榜单第九。
纵观4月畅销车型榜,新能源车已经快速替代燃油车,榜单仅剩轩逸和朗逸两款燃油车。其中轩逸环比下降23.5%,排名下降4位至第七,朗逸排名上升13位至第六。
伴随着新能源车销量的持续走高,新能源车在整体乘用车中的渗透率在不断提升,4月零售市场和批发市场的市占率均超过30%。从当前新能源车市场的走势来看,与乘联会对今年全年新能源渗透率有望达到36%的预期基本一致。
环比增幅来看,AION Y、朗逸、秦PLUS DM-i和海豚环比均实现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AION Y增幅最大超58.8%,其次是朗逸46.2%。反之,AION S、轩逸、Model Y等6款车型环比出现下滑,其中AION S下降幅度最大达25%。
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中国乘用车型批发销量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曾经连续数月登上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头把交椅的宏光MINIEV不见踪影,随着奇瑞QQ冰淇淋、长安Lumin、熊猫mini、五菱缤果、海鸥等竞品的接连上市,使其销量跌落至不足2万辆。
取代宏光MINIEV的是Model Y的强势霸榜。
比亚迪的四款车强势上榜,元PLUS销量近4万辆,秦PLUS DM-i和海豚销量均超3万辆,宋PLUS DM-i销量超2万辆。而曾经的“销量王” 轩逸跌落榜单第七,哈弗H6、雷凌、凯美瑞均跌落榜单,取代他们的除了特斯拉和比亚迪外,还有埃安的两款车AION Y和AION S。
总体来看,我们已经清晰的看出,中国自主品牌对合资品牌,以及新能源车对传统燃油车的进攻同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