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合资潮背后,外资车企的“缓兵之计”

“双积分办法”的威慑力真大。还未正式实施,就有这么多家车企坐不住了。

大众-江淮成功牵手合资纯电动乘用车企业后,戴姆勒-北汽、福特-众泰合作的消息就陆续传出。后面还有多少家中外车企会擦出“友谊”的火花?中国汽车产业将再次迎来中外合资浪潮?

W020170823454156903455.jpg

中国汽车产业第一轮合资浪潮是从1983年上海大众第一辆桑塔纳轿车下线开启的,之后带动了数十家合资车企的成立。30年前的中国汽车产业缺技术、缺产品,建立中外合资企业几乎是吸引外商投资的唯一方式。“用市场换技术”是中国在80年代成立合资企业的一大初衷,而中外合资汽车企业成为了最典型的例子。

30年后的今天,随着自主品牌汽车产品质量的稳步提升,2016年乘用车自主品牌市场份额达到42.7%,与此同时,在中国政府大力扶植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不论在销量上还是在产业链总体水平上,中国都走到了世界的前列。在这样的背景下,再谈中外车企合资,对于自主品牌来讲似乎已经没那么紧迫和被动。

那么今天,中外车企合资纷纷携手为的又是什么?行业把矛头指向即将落地“双积分办法”。“双积分办法”全称《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目前已经完成意见征求,等待正式发布。“双积分办法”对汽车产品燃油消耗量以及新能源汽车产量做出严格要求,如果不能完成要求,按照目前政策来看,车企将面临被暂停产品公告的惩罚。

“双积分办法”一出,就引起了外资车企的强烈反对,这主要是因为外资企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布局还没有完成,在中国市场销售的外资品牌电动车寥寥无几,而在平均燃油消耗量的降低目标方面,对于一些企业来讲,压力也不小。

以刚刚和众泰携手的福特汽车来分析,福特汽车2016年在中国市场共销售了127万辆车,在外资企业中排名第五,按照2016年销量、每台新能源汽车4个积分、新能源汽车产品占比8%进行粗略估算,福特需要2.54万台新能源汽车完成新能源汽车积分要求。按照销量目标推算,2018年福特汽车将需要更多的新能源汽车产品。

再看2016年福特汽车产品燃油消耗量的目标值和实际值,根据工信部发布的《2016 年度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情况》,福特汽车2016年产品进口量为49768辆,2016年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的达标值和实际值分别为8.29 升/百公里、8.93升/百公里,产生的油耗负积分达3.2万,粗略估算,需要新能源汽车8000台。此外,长安福特2016年生产的近93万辆车平均燃油消耗量也同样不达标。

由此可见,“双积分办法”给福特汽车带来了一定压力的说法并不虚,而这样的压力必然也会存在于销量在福特汽车之上的通用、现代、日产,以及和福特相差无几的本田和丰田等企业。因此行业认为,福特-众泰之后,中外车企的合资现象还将继续。 

那么,还有哪些企业会成为外资中意的目标,从北汽、江淮、众泰来看,外资企业更青睐于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销量表现较好,且竞争关系较弱的企业。2016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排名前十家的企业,已经有四家和外资企业成立了电动汽车领域的合资关系。行业人士认为,剩下的六家企业中,江铃汽车被选中的可能性较大。

345.jpg

其实,近期在电动汽车领域出现的中外车企合资潮,不但与“双积分办法”有关,另外两项政策也从侧面起到了推动作用。其一是6月28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发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7年修订)》,指出外商在华建立纯电动汽车整车产品合资企业将不受两家的限制,其二是《关于促进外资增长若干措施的通知》,明确从五个方面促进外资企业发展。

连续印发两个鼓励外商投资的政策,中国政府是在引导纯电动汽车领域成立中外合资企业吗?资深汽车行业人士分析,一方面,政策体现了中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倾斜,要搞活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意图;另一方面,“双积分办法”给外资企业带来了巨大压力,政府要给外资车企留出口,不然会产生不良的国际影响。

可以说,新一轮的合资潮是在政策压力下产生的,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外资企业选择自主品牌合资电动汽车公司或许只是应对“双积分办法”的缓兵之计。有这样的判断并非毫无根据,“双积分办法”的压力显而易见,外资车企大多计划在2019、2020年上市电动汽车产品,因此需要三年左右的过渡期,绑定一家电动汽车产品产量较高的自主品牌,是外资车企无奈之下最好的选择。

而对于从低端产品做起的自主品牌,虽然在市场表现上已经有较良好的表现,但仍难摆脱低端山寨的形象,有了外资品牌的加持,在品牌形象上势必会有较大改观,此外也将为中国汽车品牌走出去奠定基础。

至于中外车企的合作是否能够带来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的突破,以及能否对汽车产业带来重大影响,笔者持保守态度。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肖莹

本文地址: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相关内容
全部评论·0
暂无评论
我要评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