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中国电动汽车召回率低引关注,品牌需提升质量意识”

近日,中国市场的纯电动汽车销量远超美国,但召回次数却相对较少。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3年间,中国市场共售出2000多万辆纯电动汽车,约为美国市场的五倍,但召回次数仅为美国的三分之一。其中,国产自主品牌召回次数更是只有美国的十分之一。尽管电动汽车发展迅速,但电池、智能驾驶和整车质量问题的报道也不断出现。特斯拉、大众等品牌的大规模召回事件让人们关注到电动汽车的主要缺陷和常见问题,但中国市场的消费者却难以清晰了解国产电动汽车的这些情况。

在召回原因分析中,特斯拉的召回主要涉及软件和硬件问题,而国产品牌的召回则以动力电池及其管理软件相关问题为主。这表明,车企过少地发起召回,使消费者失去了对汽车质量、缺陷做出评估的依据。随着“软件定义汽车”时代的到来,软件问题召回的比例正在增长,但新兴车企多通过OTA升级来解决软件问题,召回的必要性相对较低。

召回制度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随着安全问题的增多而被正式确立。在美国,汽车召回通常是强制性的,由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负责判定是否需要召回。而在中国,汽车召回制度由市场监管总局负责管理。召回对消费者有利,能够排除安全隐患、免费维修、提高保值率等,但对车企来说,召回需要承担成本,且可能影响品牌形象。

国产品牌在汽车召回方面的努力仍然不足,而召回数据的重要性也被行业和消费者忽视。随着国产品牌走向海外,将面临同样严格的标准和规范,包括严厉的召回制度。中国汽车的大航海时代已经开始,但出海之前,国产品牌们还需要先把功课做好,确保产品质量和消费者权益。

来源:一电快讯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全部评论·0
暂无评论
我要评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