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从出行聚合到生态聚合,从网约车十年历程看未来趋势

核心观点:本文梳理网约车十年发展经历,并提出三个阶段的划分。针对未来趋势,本文认为,出行的未来大方向是合作、聚合。一方面是指平台型公司(如高德)与自营型公司(如曹操)将在分润的前提下进行合纵连横的合作,弥补各自不足;另一方面,滴滴等出行平台将走向生态聚合而不仅仅是出行聚合,出行公司将更加深入的变革出行生态,可能包括汽车新零售、汽车后市场、基于汽车的场景服务等等。

第一部分

网约车十年历程的三个阶段

网约车市场经过10年迅速发展,在几轮资本助力下的收购合并,形成了滴滴占超九成份额,首汽、曹操、神州、美团、T3、高德在局部区域各自略有份额的市场格局。

目前滴滴几乎垄断了全国市场,并成为了网约车的代名词。

网约车诞生的三个必要条件:

1、市场需求:出租车、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供给端的运力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

2、技术的进步:快速普及的智能手机,方便快捷的电子支付,融合互联网带来更加精准、优质的服务;

3、共享经济的理念逐渐走入人心:限行、限牌、停车等因素催生共享车辆的生存土壤,私家车大量进入共享车队;

在上述三个条件具备以后,中国网约车市场从2010年进入探索期。

第一阶段:市场探索期(诸侯混战)--(2010.5--2015)

第一家是于2010年5月成立的易到用车,采用C2C轻资产的平台模式,早期整合汽车租赁公司的车辆和员工,类似于UBER的专车服务。

2012年8月份之后、滴滴、快的、摇摇招车、大黄蜂等相继成立,早期切入的是出租车公司的车辆与员工。

至13年底可谓是诸侯混战(补贴大战),浮浮沉沉比较冒头的只剩下三家受互联网资本青睐的网约车平台,滴滴、快的、易到(专车市场)。

14年1月开始腾讯(滴滴)和阿里(快的)资本的大规模补贴入场,在此期间同质网约车平台相继消失在市场的浪潮下,与其说是滴滴快的的市场份额争夺,更是腾讯阿里对于移动电子支付市场的争夺(移动支付平台需要小额高频的快速拓展移动支付市场份额,出行领域也是电子支付在外卖领域之外最大的市场)。

此阶段以滴滴快的合并为节点,市场初步完成洗牌

和任何新型事物一样,网约车的发展初期也受到了出租车行业的掣肘和国家政策的限制。网约车与出租车之间的利益冲突越来越明显,多个城市的出租车司机发起反网约车的抗议。网约车的合法性问题也引发争议,各地政府在一段时间都曾限定打车/专车软件的使用时间范围,网约车的合规化正式进入政策面讨论范围。

第二阶段:市场启动期(法理探索)--(2015--2016)

2015年, 虽然网约车合法化未正式进行,但相关消息已逐渐向市场蔓延,一些玩家相继入局网约车市场,并且不约而同的进入专车市场(网约车最有价值的业务线)。

2015年1月,神州租车推出神州专车业务。

2015年9月,首汽约车上线。

2015年11月,曹操专车上线。

尽管玩家变多,但滴滴的发展势不可挡,2015年5月、6月相继推出快车业务、顺风车业务,迅速做大市场,在合并UBER中国之后占据网约车市场90%左右的市场份额。

从15年1月交通部表态网约车的积极意义开始,到15年10月交通部对外发布《关于深化改革进一步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网约车的合规化正式进入公众视野,并于2016年7月28日正式颁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17年1月1日正式施行,“网约车合法化”终被认可,短暂的法理探索期告一段落。

第三阶段:市场成熟期(合规进程)--(2016--至今)

网约车合规进程开始后,行业出现了四大变化:企业方面由一家独大向一超多强转变,核心竞争力由资本向综合管控协作能力转变,车辆由燃油车为主向新能源车转变,人员由富余人力向专业化转变。

网约车市场经过几轮兼并后,形成了滴滴占超九成份额,首汽、神州、美团、曹操、T3、享道在局部区域各自略有份额的市场格局。2018年5月和8月发生的安全事件,受到舆论巨大关注,网约车市场也因此受到了更加严格的法规监管。之后,上汽正式宣布进入网约车市场,广汽、T3、东风等汽车主机厂背景的市场参与者也逐渐通过不同的方式进入网约车市场。

目前市场处于市场启动扩张期向市场稳定规范期过渡的过程中,核心竞争力由资本运作能力、产品迭代速度、城市布局速度向合规及管控能力、成本控制和运营能力、资源协同的能力逐渐转变;

由于运营车辆处理是人员成本之外的最大成本,燃油车运营成本约占30%,而电动车的运营成本约等于燃油车成本的一半,故网约车电动化是大势所趋;

由于合法合规和安全方面的要求,专业的合规人员与车辆将是网约车行业的必备核心资源。

虽然17年1月1日正式施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但目前的合规化进程不够快速,滴滴合规化运力无法填补不合规运力的损失,平台不愿意快速推进。其他专车平台无法快速扩张合规运力。合规化进程缓慢。

进入这一阶段,网约车市场上几个主要玩家如下:

1、滴滴为代表的C2C玩家,可快速复制,占据市场90%左右的份额,成为网约车代名词,拥有巨大的流量资源,劣势在于C2C模式与市场合规趋势相悖,服务品质与安全无法有效管控,且平台、大小租赁公司、驾驶员等各个环节都需要分配利润,无法有限降低运营成本;

2、曹操、T3为代表的主机厂B2C出行玩家,优势在于拥有低价的车辆资源,很强的保险、金融、售后维修整合能力和丰富的政府资源,能够快速整合资源,减少中间环节,降低车辆运营成本;劣势在于B2C模式重资产,复制扩张速度较慢,此外,技术,经验,流量方面有很多障碍;

3、首约、神州为代表的传统出行业态转型玩家,行业经验丰富,拥有一定的地方政府资源,劣势在于受制于业务扩张能力不足;

4、东风出行、如祺出行、一汽智行、多彩出行等为代表的的汽车厂家与滴滴平台合作共同在某些区域展开合作的玩家,优势在于拥有低成本的车辆资源与很强的政府关系,劣势在于很难快速扩张,且自主自由度有限。

第二部分 

未来变化趋势

2020年开端的黑天鹅事件极大影响了网约车市场节奏,大量尾部公司面临清退出场,同时随着平台型公司加入,市场竞争进入新阶段。

平台模式出身的互联网公司优势在规模,劣势在垂直管控,则其发展方向是垂直。自营模式的公司优势在垂直管控,劣势在规模,其发展方向是弥补规模。在合适的时机及互利互惠的情况下双方将竞争合作统一,全国市场与区域市场的对立统一。未来,平台模式和自营模式将发生势力范围的交接和融合,预计将在不同阶段呈现不同特点:

第一阶段:自营模式在区域,平台模式在全国;

第二阶段:自营模式往全国走,平台模式往纵深发展;

第三阶段:各种模式在全国及纵深的合纵连横。

另一方面,随着不同技术领域的突破,网约车行业将面临的变化有三个方面:

第一因素:无人驾驶,无人驾驶实现将直接降低运营成本50%左右,人员的重要性将降到极低,网约车、出租车、分时租赁等业态将融合;

第二因素:电池技术突破性进展,当电池的续航及成本提升到与燃油车优势相同的平衡点时,电动车将迅速取代燃油车作为网约车;

第三因素:车联网及5G的突破性进展,车辆将由拥有权向使用权转变,车辆将变成移动终端,甚至向消费电子领域转变,网约车将变为移动的生活服务终端的一部分,更加私密化、娱乐化、品质化。

放眼未来,网约车行业,包括巨头滴滴,都将最终走向聚合模式,不仅仅是出行本身的聚合更是出行生态的聚合,这是因为自营平台的封闭性将被网约车行业属性(开放、共享)不断打破边界,促进融合。

自营业务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封闭式的平台模式必然会产生问题。而在海量需求市场上,一个产业必然会有多元的产业参与方,任何产业参与者之间并不是零和博弈关系,而是存在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竞合博弈关系。即产业各方之间既有竞争也有合作,最终封闭平台会被更大的平台所取代

对于单个网约车企业来说,无论是超大型平台还是中小平台,本身的自身服务边界是有限的,当封闭式平台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再向下发展下去其边际成本必然会大于其边际收益,平台也就会必然会从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型,这也是网约车平台逐渐从封闭式的自营平台,向聚合平台发展的趋势所在。

对于大平台而言,很多中小市场自己进入的话投入成本较高,而大城市在高峰时段又存在运力不足的现象,对于想参与网约车行业的汽车企业平台来说,又存在用户数量有限,平台流量不足的情况。两者不是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关系,可以进行合作,在谈好了分润模式之后,大平台与小平台之间可以做到各取所需,最终实现了良性的共赢生态。所以滴滴很可能会走上聚合平台的路(高德已在路上先行一步)。

更广阔的惊喜与未知或许发生在更广义的出行市场。新老造车势力、新兴汽车科技公司、出行平台、地图平台、互联网汽车开放平台,通过合纵连横,创新发展,将有机会在下一个五年形成几个雄厚的汽车出行科技联盟集团。数字化的龙卷风,先后颠覆了媒体、出版、零售、金融服务、通信等行业,汽车行业作为一个有100多年积淀的重资产的传统行业,也终将迎来颠覆性的大变局。从汽车出行科技市场的发展阶段来看,下一步出行公司将更加深入的变革出行生态,可能包括汽车新零售、汽车后市场、基于汽车的场景服务等等。

最后愿我们的出行生态越来越完善、出行体验越来越美好安全。多高质合作发展,共赢未来。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车巴客

本文地址: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相关内容
全部评论·0
暂无评论
我要评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