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L3 智驾,需要杀手级座舱

上周的 WAIC 2025,最大的体验就是无序的科技狂欢,却带着「万物皆可 Agent、到处都是机器人」的秩序感。

尤其是智能座舱领域的 Agent,其激烈程度与隔壁宇树的机器人擂台赛不相上下。

智能座舱作为 AI 的落地超级场景,已经火过两轮。

第一轮是由于国产游戏出圈,各家车企纷纷上车《黑神话》,当时智驾座舱考验的是 CPU 算力、存储和散热。

第二轮是由于 Deepseek 爆火,各大车企又纷纷接入了 DS、豆包等国内主流的语言大模型。

前两轮都是外界技术和内容引发的被动式智能座舱的变化,但一山更有一山高。

在 WAIC 还是能看到新鲜玩意的,第三轮主动式的智能座舱变革,就发生在这里。

在 WAIC 上,千里科技展出了新奇的「蛋舱」,形状酷似鹅蛋,搭载着千里科技和吉利汽车、阶跃星辰共同打造的下一代智能座舱 Agent OS(预览版)。

Agent OS 的「主动性」在于它是围绕 Agent(可采取行动的系统)展开的。如果说 AGI 发展分五个阶段,那么 Agent OS 就是智舱界的 L3,它代表着你的座舱里将会有一个拥有可以像人一样采取行动的智能体。

这就是千里科技首个公开的座舱产品。

这家公司以硬核的资源所为人关注,由旷视科技创始人印奇、前华为车 BU 总裁王军领衔,而背后吉利集团更其提供了强大资源优势。

用很硬的资源做智舱这样「很软」的产品,需要巧劲儿。当我进入蛋舱,仔细研究了一遍之后,我才真正理解为何 Agent OS 决定了未来 5 年内的智舱浪潮。

在里面我看到了千里科技的思路:超级模型+超级场景=下一代智能座舱。

01、智能座舱发展四大阶段,情绪价值才是终点

千里科技智舱产品设计负责人贾秀江是千里科技座舱业务的悍将,曾经操刀多家车企的座舱及整车产品设计,作为一名老兵,他对整个汽车座舱的发展历史了然于掌。

2010—2015 年第一阶段:智能中控时代,硬件驱动座舱升级。

这个阶段的核心思维是把车内的按钮转变成屏幕,衡量车智能化程度的标准就是屏幕大小和屏幕数量。

一方面是把分键替换成屏幕。

最典型的就是当时的奔驰 S 级,为了凸显豪华旗舰定位,其高配车型就采用了两块 12.3 英寸的高分辨率显示屏,主打「屏幕化」。

另一方面就是汽车开始在二排提供屏幕,2015 款的奔驰 S 级就提供了二排选装屏幕。

这一阶段的屏幕不是为了智能,而是一种设计语言。当时整个汽车座舱还没有诞生出中控屏的概念,即便是奔驰 S 级的座舱屏幕也是主驾屏幕的延伸,屏幕此时只是为了更方便为主驾清楚地展示信息。

2015—2020 年第二阶段:屏幕+语音,带来基本的情感链接。

新能源汽车崛起,汽车大电池足以支持大量屏幕能耗,车企也从屏幕展示信息的思路转换到了屏幕连接用户,此时,座舱屏幕加上了语音助手。

这股风最早是新势力带来的,比如蔚来 NOMI,就是语音+IP 形象的具象化,语音既方便操作,同时也让人和车有了情感链接。

当时行业还有一种更加颠覆式的思路,即汽车电子电气架构 SOA 化。

传统电子电气架构网络信号和物理层绑定,功能开发耗时长,座舱 OTA 难度大,而且由于硬件接口、通信矩阵都不统一所以和功能开发限制多,无法规模化开发。而 SOA 就可以显示软硬解耦,提升开发效率。

基于通信行业摸爬滚打的敏锐度,华为是当时少数比较早开始 SOA 化的玩家,这也使得其智舱和智驾产品 OTA 节奏可以达到周更、月更水准。

2020 年—2025 年第三阶段:智能座舱的功能性时代。

随着智能辅助驾驶的规模和成熟度上升,逐步解放用户双手之后,就需要逐步解决用户注意力。

很大程度上智驾和智舱是共生关系。

在 L2 阶段,车辆「人机共驾」,座舱功能核心是「配合驾驶」,要搞定的是导航地图渲染、定位等。

在这个阶段语音可以实现对车辆的基本控制,讲究的是座舱要具备基本的控制及娱乐功能。

痛点在于,控制功能需要用户输出非常具体、精确的操作指令,娱乐生态也非常有限。以导航为例,每一次都需要念出具体的位置才能实现导航。

2025 年之后第四阶段:「人车合一」智舱成为第三生活空间。

辅助驾驶变成智能智驾之后,下一代智舱也随之而变,其内核在于「人车合一」,即人的思维与车的思维合为一体。

但在此之前行业需要解决此前智能座舱缺乏情感和记忆的问题。

由于座舱缺失对用户的长期记忆,用户的重复性动作很多。以及由于缺乏感情和个性,座舱很难真正理解用户需求。

L3 级智驾呼唤下一代智能座舱。

当智驾即将进入 L3 阶段,就需要座舱玩家提前思考一个问题——用户的注意力和精力被极大解放之后,座舱需要什么能力?

答案就是提供实用价值+情绪价值,将座舱打造成第三空间。

02、大模型不是下一代座舱的通行证

千里科技 Agent OS,完整展示了下一代座舱的两个重要变化,

其一,大模型并非下一代座舱的通行证,而是多模态。

前者强调的是模型的规模和数据量,后者重点在于处理融合不同形式的信息,将文本、图像、音视频以及传感器的数据融合一起,为智能体采取行动打基础。

座舱就是多模态模型最大的用武之地,千里科技 Agent OS 车端采用的是阶跃星辰 40 亿参数的多模态大模型,云端则是国内首个千亿参数端到端语音大模型 Step-Audio 底层模型。

其二,座舱从功能转向了技能。

功能是单一、独立的功能操作,但技能在于多个功能互相协同,座舱能操作更复杂的任务。

千里科技 Agent OS 完整地展示了下一代智能座舱具备的技能点。

第一个技能点是车内/外的理解能力。

Agent OS 可以将车内外的一切场景通过视觉输入,再用自然语言输出,可以识别并理解车内用户所有的动作,这也意味着 Agent OS 可以通过用户动作来预估用户需求,不再受限于被动听命令,而是根据用户行为来主动做决策和动作。

第二个技能点是全融合地图的人机共驾,Agent OS 具备 2D 及 3D 车道级导航融合。

在车机进入目的地导航页面后,导航会自动从 2D 切换成 3D 效果,现实世界里的红绿灯、大楼、车辆等都会立体呈现在画面中,效果有种玩极品飞车的赛车感,提升了用户的驾驶感受。

第三个技能点是具备融合记忆能力。

Agent OS 拥有一整套全场景化、自我训练成长的记忆系统。

以导航为例,用户可以告诉语音助手「导航上次吃过的餐厅」,系统就能自动调取到上一次用户去过的餐厅,这极大减少了用户的重复动作。

第四个技能点是提供完整的应用生态。

上一代座舱系统要添加 APP,就必须与应用方打通底层服务。比如,理想最新版本座舱系统理想同学可以点星巴克、喜茶,但是如果换成其他品牌就需要由车企再和对应企业去对接,这背后是大量的时间等待和资源消耗。

Agent OS 首先能实现「应用数量自由」。Agent OS 的底层逻辑是人能操作的 APP,车机都能操作可以搭载所有公版软件,与平时手机 APP 无异。

其次实现了「应用操作自由」,用语音就能操作抖音上下滑视频、搜索视频等等。区别是,传统座舱是用底层协议打通软件,但 Agent OS 用模拟物理行为来控制 APP 操作。

未来,智舱的终极形态可能就是不需要再安装任何 APP,而是以隐藏的模式进行操作,整个过程都会隐藏,直到需要确认才显示给用户看。

第五个技能点是有情感的智能体,智能体相比于普通的语音助手,具备情商和性格特征,能够根据用户的偏好和习惯,自主代替用户完成各项操作。

Agent OS 针对女性、家庭、孩童等创建了 5 个智能体,比如大米是女性议题和娱乐八卦的好手,哪吒主要是用来陪小孩,还有外教 David,不仅能练习英语,甚至可以帮助孩子定制英语课程。

现在,座舱领域已经不流行比较「谁的模型参数最大」,大家更关心模型能不能帮自己干点正经事、提供情绪价值。

这些智能体更像是第三空间里的个人生活助手,他们像人一样有偏好和个性,提供实用功能及情绪价值。

说白了,情绪价值才是座舱比拼的终点。

过去的语音助手是「造出来的」,但是 Agent OS 作为下一代座舱给我们的启发是,真正的 Agent 是结合用户的偏好和习惯「长出来的」,Agent OS 可以结合用户习惯和需求创造自己的智能体。

贾秀江告诉汽车之心,目前汽车同质化的程度很高,在动力、尺寸、外观都有趋同迹象,但座舱的情绪价值会是差异化竞争的出口。

座舱是否具备记忆能力和情绪价值,这将是新旧座舱时代的分水岭。

03、成立半年,何以定义下一代座舱

作为千里科技这样一家进军科技业务板块尚不足一年的公司,在短时间内就发布了下一代智能座舱,且还在迅速推进落地。这确实给业界带来了一些小小的震撼。

定义下一代座舱需要是基建能力,其中两个难点就是端云一体和协作问题。

端云一体涉及了多模态数据的融合和同步、端云算力与资源动态分配以及如何确保低时延和高可靠通信的难题。

功能协作也是一大挑战,贾秀江举了个例子,用户简单一句「帮我点一份上周吃过的湖南菜,价格 40 元左右,要我到家的时候送到门口。」

这句话需要调用的能力就包括预估用户开车时长、预估外卖送达时间、提供价格方案和支付能力、导航记忆能力,至少 5 种以上的功能协同。

千里科技能够率先落地 Agent AI 是因为,这并不是一家单纯的创业公司,而是「老炮新灶」。

不仅是因为有印奇、王军这种领军人物坐镇。在座舱领域,千里科技同样有非常成熟的老炮团队。

目前千里科技的座舱团队核心成员都交付过新势力完整的座舱项目,这支团队的工程化经验丰富,产品设计逻辑更加成熟。

其二,进军科技业务的千里科技,身上也有创业公司起新灶的特质,没有太多的历史负担。

反而由于聚集了行业老炮能打开身手,解开座舱底层的条条框框。Agent OS 的实现靠的是在应用之下做重构,「归零」让千里科技有了从地基开始建设的契机,反而能让楼建得更高。

其三,在于千里科技与阶跃星辰的深度合作关系。

外界可能低估千里与阶跃的合作关系。其实千里科技成立之初就释放过信号,今年 2 月,吉利汽车集团、千里科技、阶跃星辰联合宣布,三方将深化技术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动「AI+车」的深度融合。

借用印奇对于超自然人机交互的诞生」的阐述,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以阶跃星辰多模态大模型为基础,千里自研的 AI Agent 技术栈为手段,最终把汽车变成 AI 时代「移动终端」。

而千里座舱业务合作的阶跃星辰,是目前大模型公司中多模态能力最强的一家。

成立两年,阶跃共发布了 22 款自研基座模型,其中有 16 款是多模态模型,占比超 7 成,阶跃也因此在行业内被称为「多模态卷王」。

在 WAIC,阶跃也发布了 Step 3,把推理效率卷到 DeepSeek 的 3 倍,其模型甚至在高反光环境下仍能读取菜单上的菜名和价格。

这也意味着千里的智能座舱的底层模型能力,也会随着阶跃的模型成长而成倍增长。

一个智舱老炮玩家+多模态卷王的组合,千里科技可能是今后智舱领域一位不容低估的对手。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汽车之心

本文地址: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相关内容
全部评论·0
暂无评论
我要评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