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车企频繁掉队之后,自主品牌能抓住机会么?
在中国汽车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不管是被抄袭、模仿还是借鉴,跨国车企在进入中国市场的过程中,给自主车企带来了全方位的汽车资源。
比如,硬件上的生产线和零部件,软件上的质量管理体制和研发体系,还有汽车销售全流程,这些都是一流先进经验,让中国汽车少走弯路,多快好省地打造汽车强国。
跨国车企通过合资车企不断引进全球车型,让中国市场能够享受全球汽车产品,中国自主品牌汽车虽然是本土化企业,却同样拥有全球视野和资源。
曾经跨国品牌是用户的绝对首选,部分自主车企跟跨国品牌车型,相同的零部件和造型设计也曾经获得部分用户的认可,如今国货当自强,一辆与知名车型造型相类似的自主车型,早已很难获得市场和用户的认可。
曾经自主车企只需要做好跟随策略,跟随着领先的跨国车企,市场表现总不会差到哪里去,如今跨国车企的技术和设计早已不再是遥遥领先,甚至在某些方面,自主车企已经走在了前面。
从整车到动力系统,从发展之初的拿来主义,再到当下的正向研发,自主车企已经走出了一条全新的道路,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尤为显著。
领克、WEY和广汽传祺等等传统自主汽车品牌,已经初步实现了中国自主品牌向上的目标,外观设计极具辨识度、技术也毫不逊色,服务上也推陈出新,不断满足客户更加严格和个性化的需求。
在智能汽车领域,不管是蔚来的极致用户服务体系、小鹏汽车的自研自动驾驶系统,还是理想ONE的现实新能源动力系统,都是敢为人先的举措,也树立了一个个行业的标杆。
在我们之前的一篇关于长安汽车“凡尔赛”的文章中提到,长安汽车呼吁自主品牌要实现共赢,共同对抗合资品牌。我们不禁想到,自主品牌的对手还是合资品牌么?即使是,那自主品牌的劣势在哪里,需要在哪些方面改进?
即便是跨国车企依旧占据中国汽车市场的主要份额,但眼下发展得不错的,也就大众、通用、日产、丰田和本田等为数不多的车企,福特、标致、现代等等车企无不陷入发展困境,谁又值得学习?
吉利、长安、奇瑞和比亚迪等等自主车企,在各自品牌特色的造型之外,已经在整车和动力平台化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并且发布了用户认可的汽车产品。
吉利和长城已经用百万汽车销量超越了很多跨国车企,在自主品牌获得用户认可,销量逐渐攀升的当下,自主车企已经到了“要赢人先要赢自己”的全新历史阶段。
在中国市场减配、质量和服务问题层出不穷,跨国汽车品牌的神话早已破灭,中国市场和用户不再迷信跨国品牌,而更加注重一辆辆汽车产品本身,这是自主品牌的最好发展机会。
诚然,在自主车企面前还有大众和丰田等跨国车企抵挡,自主品牌的发展更多地只是在初始阶段的快车道,但智能汽车这个全新的发展方向,对于所有车企来说,都在同一起跑线上。
曾经自主品牌对于跨国品牌的优势,就是更高的性价比:同样的售价,自主品牌的车型级别要高一级,自动座椅、自动空调等等配置高一些,如今自主品牌的汽车,同样在智能功能的搭配上更加丰富。
不管是免费的车载网络流量、中控娱乐系统,还是汽车安全系统和自动驾驶辅助系统,自主品牌都实现了智能汽车的触手可及,而这些智能设备是用了就离不开功能。
在电动汽车领域同样也是如此,先别说中国品牌已经拥有足够丰富的产品,仅在动力电池的续航里程上,自主品牌已经实现了600公里,甚至700公里,而跨国车企的纯电动汽车在今年才陆续交付,续航里程也就500公里左右。
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的当下,汽车行业正在静悄悄地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
曾经跨国车企的品牌号召力还在,但已经不再是一叶蔽目;曾经作为跟随者的自主车企,已经成为时代的弄潮儿,站在市场发展的第一梯队。
正所谓高处不胜寒,部分陷入发展困境跨国车企的前车之鉴,自主车企要如履薄冰地记在心上,在发展过程中,不要忘记自己在品牌、质量和服务上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这样才能持续保持进步,不落后于用户的需求,不落后于时代的发展。
当前方的跨国竞争对手一个个减少,遮挡和阻碍正在逐渐消失,美好的风景也逐渐浮现在自主品牌面前,回头再看已经枉然,自主品牌是时候要自己独立赶路了。